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2011年8月11日18时06分(北京时间),在阿图什市、伽师县交界发生5.8级地震,新疆强震台网记录到13条三分向加速度记录,简要分析强震动记录特征,并完成典型记录的频谱特征计算,为进一步开展新疆地震动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遥感影像融合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多源遥感影像融合中,融合技术的千差万别使得融合方法对影像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准确地评价融合质量是影像融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法对遥感影像融合的质量进行了探讨,利用Matlab系统分析了遥感影像融合中的评价指标,对PCA、IHS和Brovey融合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3.
使用区域一维速度模型,利用单纯形法,结合和田台阵的方位角测定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主震位置.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于田主震和465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NS、EW和UD 3个方向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13 km、0.14 km、0.15 km,平均走时残差为0.012 s.余震整体分布呈北东向展布,并向主震的西南和北东两个方向延伸,主震的西南方向长近40 km、宽约30 km,北东方向长近20 km、宽约20 km,震源深度集中在5~15 km.余震序列的空间形态沿破裂显示了分段和非均匀特征:主震的西南方向地震数量较多,展布较宽,且近南北向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5 ~15 km之间;北东方向地震较少,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5 ~10 km之间;靠近山脉的地震震源要比远处的深.余震序列的时间特征为在震后的3天内,震源深度集中在5~15 km,此后的震源深度集中在5~10 km,震源深度总体呈现变浅的趋势.  相似文献   
74.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发生了MS7.3地震,主震前一天在震区发生了MS5.4前震,震后余震活动频繁,由于震区台站十分稀疏和不均匀、地壳速度结构复杂,台网常规定位结果精度有限,很难从中获得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活动趋势的正确认识.本文首先利用位于震区附近的于田地震台5年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了震区附近的地壳结构,建立了震源区的地壳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联合震相到时和方位角对2014年于田MS7.3地震序列(从2014年02月11日-2014年04月30日,共计577次地震)进行了重新绝对定位.结果显示,(1) 重定位后的前震和主震震中位置明显向地表破裂带及其附近的阿尔金分支断裂(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靠近,两者相距5.4 km,主震位置为36.076°N、82.576°E,震源深度为22 km, 前震位置为36.055°N、82.522°E,震源深度为19 km;(2) 本文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序列沿NEE-SWW展布,优势分布长度约73 km、宽度约16 km,平均震源深度为14.8 km,其中77%的余震分布在地表破裂带的西南端,这部分余震中少数沿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分布,绝大多数沿北东东向的南肖尔库勒断裂分布,位于地表破裂带东北端的余震沿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分布,但发生在地表破裂带的余震极少;重定位后,位于地表破裂带西南侧的震中分布由台网目录的近南北向变为北东向,与地表破裂带、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走向一致;(3) 沿重定位剖面的地震分布,可推断位于地表破裂带西南段的南肖尔库勒断裂与位于北东段的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倾向反向,南肖尔库勒断裂的倾向为SE,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的倾向为NW,这与本次地震野外考察得到的断裂性质一致.综合重定位结果、地表破裂带分布、震源机制解、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的性质认为,2014年于田MS7.3地震的发震构造为阿尔金断裂西南尾段的两条分支断裂——南肖尔库勒断裂和阿什库勒-肖尔库勒断裂.  相似文献   
75.
建立出版原罔数据库是科学管理出版原图数据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出版原图数据库的设计到实施,阐述了基于对象-关系数据模型建立出版原图数据库的方法,实现了出版原图数据库按数据目录对象分类分级的数据组织与管理。  相似文献   
76.
CTP (计算机直接制版) 技术,特别是热敏直接制版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是印刷工业发展的大趋势.在某种程度上说,CTP技术推动了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数码打样设备成了CTP系统必需配备的关键设备.针对CTP技术和数码打技术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与讨论,进一步对数码打样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另外,在CTP环境下,比较细致地分析和讨论了如何输出数码打样来模拟胶印效果,通过多次数码打样实验、数据分析与校正,最终数码打样与胶印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77.
为将数字地图注记转换为PDF地图注记,在分析PDF文本输出机制的基础上,研究以直接编写PDF代码的方法输出PDF地图注记,并解决了在PDF地图注记输出过程中出现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字符串精确定位;中文字体的英文字符宽度设置;特殊字形PDF地图注记输出等.通过实验证明能够精确输出PDF地图注记、减小PDF地图数据量、提高PDF地图显示速度.  相似文献   
78.
通过迭代法得到Douglas-Peucker算法阚值与线要素化简质量相关特定属性的样本数据;利用曲线拟合法得到阈值与线要素长度和点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给定区间上阈值-点数关系函数的曲率,寻求最大曲率点对应的阈值作为化简算法最优阈值.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揭示了化简算法阈值选择对化简结果的影响规律,提出化简阈值的优化确定方法.适用于利用Douglas-Peucker算法化简海量线要素数据时分析化简阈值的影响及确定化简算法最优阈值.  相似文献   
79.
详细介绍新疆预警系统的主要架构,首先对台站观测系统,预警数据处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进行介绍;其次分别从预警首报时间、监测能力和预警最小震级等方面评估新疆预警网建成后的效能;最后以具体震例为切入口,详细分析部署在新疆预警网内每套系统的处理表现,并分析相关原因,提出后续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随着新疆预警网的正式运行,该系统将在新疆防震减灾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
文中利用远震P波接收函数,联合接收函数H-κ叠加方法和时间窗滑动方法,分析了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MS6. 6地震震中距200km内11个固定地震台2009年1月—2012年12月(石场台为2006年1月—2012年12月)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的变化特征,分析了乌苏、石场和新源3个台站准重复接收函数的莫霍面Ps转换波到时(tPs)变化,获得了以下认识:1)在新源-和静MS6. 6地震前2~3a的不同时段,5个震中距13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相继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持续下降过程,与台站平均地壳泊松比相比,下降幅度为0. 003~0. 014,4个台站的下降幅度大于均值误差,乌苏台(震中距最小,为77km)的下降起始时间(2009年7月)最早; 6个震中距150km的台站的地壳介质泊松比在均值上下波动,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和持续低值现象; 2)出现泊松比低值异常的台站,其接收函数tPs在震前变小(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小),在震后变大(Ps转换波在地壳内的走时变大); 3)综合分析泊松比下降的幅度、持续时间、后续变化过程及接收函数tPs的变化,推测这种异常变化的原因是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地壳介质物性变化,这一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密度台网的支撑下,接收函数方法可能成为探测强地震前地壳介质泊松比变化的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