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周芬  靳维占 《山东地质》2013,(10):146-146
近日,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和时代新风,引导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和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良好氛围,烟台局制定了《关于开展“法德共进”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内开展“法德共进”活动。  相似文献   
52.
利用实况资料,通过对影响系统、环流形势演变、地面变压场、高空辐合、冷高压强度与移动方向、引导气流等物理因子的合成分析,揭示了2004年3月15~18日平顶山市区域性寒潮天气的成因,并找出寒潮天气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53.
1976年初,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应用机械科研生产联合公司提出以“飓风”卫星为基础来设计Glonass系统的技术建议,1976年12月,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部署Glonass完整太空系统》的决议。由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应用机械科研生产联合公司负责系统总体设计和Glonass卫星及卫星控制软件的设计工作;航天仪器制造研  相似文献   
5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污染越来越关注,应"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提出的需求,通风气象指数于2006年6月首次向北京公众发布,文章就首先研发并投入业务使用的夏季通风指数给出了详细论述.通过对2005年夏季(6~8月)的各气象要素(气压、温、湿、风、能见度、天空状况等)资料共1790个数据做检验分析,最终选取体感温度为主要预报因子并综合考虑夏季特殊天气条件和风力以及污染的影响,得出夏季通风指数在一天中7个时段的预报公式,并划分出相应的指数等级.  相似文献   
55.
56.
太行山东麓含煤区以中生代末期以来的伸展构造变形为主导,煤系埋深自西向东逐渐加大,沿太行山前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构造样式丰富,以NE、NNE向正断层组合为特征。其深部控煤构造样式主要为两类堑垒构造组合和掀斜断块组合两类。通过研究区构造组合的分析,掌握了太行山东麓含煤区煤田构造的特征,为老矿区外围深部找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推导了一般情况下激光站为星载雷达高度计进行绝对定标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误差分析,对高度计定标精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利用Corsica定标场区中Grasse激光站对Jason-2卫星定轨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大家知道,航空报中的8NsChshs 组专为(Cu)和 Cb 云编报时,Ns 只编报积雨云(母体)或浓积云自身云量。而现用的 DMCX-B 程序中无此判断功能,当输入为累积量时计算机照样执行,这样就会容易造成人为的电码错情,影响测报质量。为此,我对现用的程序有关行句进行修改并增加了(Cu)和 Cb 云量判断的小程序(见清单)。修改后的程序能对云量进行判断妥还是不妥,当不妥时就响铃五次,再次显示此组,然后再由观测点重新输入就可。  相似文献   
59.
60.
The food sources of aquacultured Apostichopus japonicus and the trophic levels of organisms in a sea cucumber(A. japonicus) and prawn(Penaeus japonica) polyculture system in a saltwater pond in Zhuanghe, Liaoning Province were examined using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Across organisms, δ13C ranged from(–25.47±0.20)‰ to(–16.48±0.17)‰(mean±SD), and δ15N ranged from(4.23±0.49)‰ to(12.44±0.09)‰. The δ13C and δ15N contents of A. japonicus, P. japonica and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ere compar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organisms. Values of δ13C and δ15N revealed that P. japonica, Hemigrapsus sanguineus and Neomysis japonica comprised the largest component of the diet of A. japonicus. The mean trophic level of the organisms in this saltwater pond polyculture system was(2.75±0.08). P. japonica, A. japonicus, F. chinensis,Synechogobius hasta and Neomysis japonica were in the 3rd trophic level(2–3); jellyfish, H. sanguineus and zooplankton were in the 2nd trophic level(1–2); and Enteromorpha prolifera, benthic microalgae, periphyton and suspended matter primarily consisting of phytoplankton, bacteria and humus were in the primary trophic level(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