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1.
根据1998年11月对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区进行的定点24h连续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该养殖区海水生物-化学各要素的垂直分布和周日变化规律,并用单项指标评价法和改进的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法,参照营养指数(E)对该网箱养殖区海水的营养状况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各项要素的平均值大都是表层>中层>底层;周日变化主要受潮汐运动和海水中生物的节律性生理活动的综合影响;表层海水的富营养化率明显高于中层海水,其各单项指标处于中度一富营养状态,而中层和底层海水则分别处于贫一中度和贫-富营养状态;PO4-P相对较贫乏,为养殖区富营养化的最关键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据1998年8至10月每月一次对大鹏澳海区养殖网箱水体定点26h连续观测,统计了各网箱水体中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变化范围和平均值;分析了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变化特征;讨论了磷酸盐和硅酸盐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估算了各网箱水体的磷负荷;初步评价了网箱水质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特征, 本研究于2020年1月份使用底拖网采集了该海域的渔业生物, 并分析了35种主要渔业生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根据δ13C和δ15N值, 计算出该海域食物网6种营养结构的生态指标和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 并绘制了连续营养谱。本次调查渔业生物主要为鱼类和虾蟹类, 鱼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3‰ ~ -14.85‰和12.92‰~15.46‰, 平均值分别为-16.47‰和13.80‰; 虾蟹类的δ13C和δ15N值范围分别为-17.67‰ ~ -15.51‰和11.05‰~12.62‰, 平均值分别为-16.30‰和11.85‰。根据δ15N值, 用相加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additive model, TPA)和缩比模型(trophic position by the scaled model, TPS)分别计算了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 结果显示两个模型计算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 呈现鱼类平均营养级>虾蟹类的趋势。本研究发现大亚湾西南海域食物网初始食物来源较为单一, 存在食物链营养层级较少和长度不足, 食物网营养级多样性较低和营养结构冗余程度高的现象。与30多年前相比, 大亚湾近年高营养级生物量减少, 食物网结构由复杂趋向简单化, 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本研究结果不仅为了解大亚湾食物网结构组成提供了基础资料, 也为保护大亚湾渔业资源, 维持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Colloids (orsub micrometerparticles)areoperationallydefinedasparticlesbetween 1nmand1 μm (Vold ,R .D .andVold ,M .J.,1 983) .Thedistributionbetween“dissolved”and“particu late”phaseinaquaticchemistryusedtobedefinedbyafiltrationwith 0 .45 μmporesizefilters.Th…  相似文献   
15.
根据 1998年的现场调查资料 ,分析考洲洋海水无机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关系很密切 :浮游植物量在枯水期 (2月 )与无机氮、无机磷、硅酸盐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79、0 94 6和 0 876 (n =12 ) ;在丰水期 (8月 )与无机氮和硅酸盐负相关、与磷酸盐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 5 5、- 0 84 5和 0 5 84 (n =11)。从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的一般需要量和N、P、Si的原子比分析 ,2月N、P显得紧缺 ,8月N、P、Si均过量  相似文献   
16.
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虾池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斑节对虾节水型养殖期间,观测了虾池底质和海水中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投放有益微生物的试验池与未投放有益微生物的对照池相比,底质硫化物含量波动较小,增高的速度较慢、增幅较小.在养殖后期试验池底质硫化物含量只增高了 68%,而对照池的增高了 252%.养殖过程中海水硫化物浓度呈阶段式和波浪式增高,在试验池中其浓度多数时间比对照池中的低.有益微生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体和底质中硫化物的积累,但对老化虾池效果较差.由于节水型养殖模式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采用单细胞藻类吸收利用营养盐,使养殖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了不同饵料种类(小沙丁鱼肉-NSF,鳗鱼配合饲料-CEFF,海水鱼配合饲料-CMFF)和摄食水平(从饥饿至饱食)对军曹鱼 Rachycentron canadum 幼鱼(平均初始体重约28g)生长和氮收支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饵料种类时的生长-摄食关系和氮排泄-摄食关系.结果表明,投喂3种不同饵料的军曹鱼幼鱼湿重、干重和氮特定生长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其中,投喂NSF和CEFF组的特定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表现为减速增长曲线,投喂CMFF组的表现为直线;饱食时,投喂NSF和CEFF组的特定生长率接近而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投喂NSF和CEF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长或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在饱食或次饱食(约为饱食量的70%)摄食水平组有最大值,而投喂CMF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持续增长,在饱食摄食水平时有最大值;除食物湿重转化效率外,投喂NSF组的食物转化效率最高,其次为投喂CEFF组,而两者均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3个饵料组的军曹鱼幼鱼摄食氮、排粪氮、生长氮和排泄氮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增长趋势;投喂NSF和CEFF组的摄食氮、生长氮和排泄氮明显高于投喂CMFF组,而投喂CMFF组的排粪氮最高,其次为投喂CEFF组,且两者明显高于投喂NSF组.军曹鱼幼鱼投喂NSF、CEFF和CMFF时饱食和次饱食摄食水平的氮收支方程分别为:100CN=1.1(0.9)FN+27.0(29.3)GN+71.9(69.8)UN、100CN=5.2(4.3)FN+27.0(28.7)GN+67.8(67.0)UN和100CN=9.9(8.4)FN+21.6(10.1)GN+68.5(81.5)UN(氮收支方程括号中的为次饱食数据);3个饵料组军曹鱼幼鱼饱时和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排粪的比例较小且变化不大,投喂NSF和CEFF组次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饱食时略大而用于排泄的比例较饱食时略小,但投喂CMFF组饱食时摄食氮中用于生长的比例明显高于而用于排泄的比例明显低于次饱食摄食水平时.因此,军曹鱼幼鱼的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受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不管投喂何种饵料,摄食氮增大是导致鱼类氮排泄增加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生长、食物转化效率、氮排泄和氮收支方程各因素,军曹鱼由幼鱼优先选择投喂的饵料为NSF,其次为CEFF,在本实验的生长阶段,两者的适宜投喂水平以占饱食量的70%-100%为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深澳湾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硫酸盐还原菌(SRB)的时空分布、相互作用以及对养殖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该湾底质沉积物中的AVS和SRB进行了为期2a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期间AVS变化范围为1.142~1250.990μg/g.从时间变化看,夏秋高温季节AVS含量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20.
用质量指数法评价节水型斑节对虾养殖池的环境质量。将对照池海水平均质量指数与微生物调控的试验池比较,硫化物、DO、磷酸盐、COD分别高71%、43%、24%、8.3%,但非离子氨、无机氮分别低229%、122%。综合来看,试验池的水质优于对照池,对照池水质有轻微污染,污染因子是磷酸盐、COD、BOD;底质环境未受有机物和硫化物的污染,对照池有机物含量高于试验池,对照池硫化物含量低于试验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