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25篇
  免费   20039篇
  国内免费   44349篇
测绘学   4439篇
大气科学   21878篇
地球物理   13518篇
地质学   38438篇
海洋学   17172篇
天文学   906篇
综合类   4935篇
自然地理   3627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538篇
  2022年   1143篇
  2021年   1560篇
  2020年   2489篇
  2019年   5808篇
  2018年   5946篇
  2017年   5633篇
  2016年   5627篇
  2015年   5246篇
  2014年   4658篇
  2013年   5337篇
  2012年   5242篇
  2011年   4991篇
  2010年   4988篇
  2009年   4195篇
  2008年   3505篇
  2007年   3500篇
  2006年   3074篇
  2005年   2844篇
  2004年   3080篇
  2003年   2676篇
  2002年   2498篇
  2001年   2214篇
  2000年   1803篇
  1999年   1692篇
  1998年   1708篇
  1997年   1763篇
  1996年   1360篇
  1995年   1305篇
  1994年   1178篇
  1993年   1149篇
  1992年   978篇
  1991年   723篇
  1990年   700篇
  1989年   580篇
  1988年   492篇
  1987年   383篇
  1986年   309篇
  1985年   245篇
  1984年   276篇
  1983年   162篇
  1982年   201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116篇
  1978年   49篇
  1977年   42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BSR的地震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道地震反射资料分析,在冲绳海槽南部和中部发现了拟海底反射层(BSR)现象。通过对海底异常反射层的振幅特征、速度异常和AVO属性分析,说明该BSR可能反映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并发现冲绳海槽断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南海深海区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垂直分布的研究,分析了南海垂向耗氧和贫氧水体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和表观耗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垂向上次表层、中层和深层水团中氧的消耗与营养盐再生比值均小于理论值,由此推断水体的混合为有机物再矿化提供氧的补充,但水团混合对水柱中硝酸氮、活性磷酸盐的影响不大,在次表层和中层水团中造成营养盐浓度变化主要是由于有机物再矿化的结果;在深层水团中有机物再矿化对水柱中营养盐梯度变化已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3.
采用RAPD技术 ,分析了日照、厦门沿海花鲈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 ,31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两地花鲈 45 5条RAPD标记带 ,其中日照群体占 2 63条 ,厦门群体为1 92条 ;45 5条中有 1 84条带为两群体共有。日照群体内遗传相似度I为 0 892 8(差异度为0 1 0 72 ) ,厦门群体I为 0 92 2 5 (差异度为 0 0 775 ) ,而两者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I为 0 8338(遗传距离D =0 1 662 )。两地花鲈在基因组DNA水平上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利用随机引物S1 1、S42、S45、S5 2和S2 0 3,在花鲈两群体间扩增出 8条稳定、明显的群体间特异性标记带  相似文献   
994.
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头肾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两个区,A区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血管呈放射状分布;B区的淋巴细胞则以形成弥散性分布淋巴组织为特征.主要细胞有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其他的颗粒细胞等,未见明显的巨噬细胞聚集中心及粒细胞聚集中心.脾脏被膜较薄,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由白髓和红髓相间排列组成.白髓中未见明显的脾小结、淋巴鞘结构,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红笛鲷的头肾和脾脏是硬骨鱼类机体造血的主要器官,又是鱼类重要的免疫器官.  相似文献   
995.
氮浓度对四株海洋绿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NaNO3作为氮源,分别作了氮浓度的五个水平对2属(小球藻属、裂丝藻属)的四株绿藻的生长率、总脂含量及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影响。C19、C97和C102的脂肪含量随N浓度的改变而有较大变化,其中C102在1.6m mol/L时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24.8%)。C95的脂肪含量随氮浓度变化不大。同时,由氮浓度引起的平均生长率μ与总脂含量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四株绿藻的EPA(20∶5n-3)和PUFA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含量随培养基中氮浓度的改变有较大变化但因种而异。C95和C97均在中等氮浓度时EPA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8%和27.4%。C19和C102在高氮浓度(40mmol/L)获得EPA的最大值,分别为25.7%和26.6%。  相似文献   
996.
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研究,发现下辽河平原—辽东湾的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除了断裂发育、火山活动早期剧烈而晚期衰弱、现代地震活跃以及地壳差异和反差升降运动明显之外,还显示了:(1)深大断裂的控制性,(2)沉降中心的迁移性,(3)构造运动的阶段性和旋回性.  相似文献   
997.
山东荣成湾月湖口门落潮干道的推移质输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改进了Gao等 ( 1 994)方法 ,并用以计算潮汐汊道口门落潮干道的垂线平均流速。利用月湖潮汐汊道系统冬、夏季各一个月的潮位资料 ,计算落潮干道的潮流流速和推移质输运率。结果表明 ,流速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呈良好的相关性 ,落潮干道内落潮流的输沙能力高于涨潮流输沙能力  相似文献   
998.
LU  Peidong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2):219-226
The phase one project of the twin jetties at the Tao-er Estuary yields no effect on the flow, and there is a large area of deposition. A numerical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flow field, and the scouring and silting in the channel be-tween the two jetti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tidal flux between the two jetties is reduced due to the notch located at the heel of the east jetty, and the effect of contraction-flush is not obvious. As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is kind of estuary under the tide action, the capability of tidal flux should be fully used.  相似文献   
999.
1998年春夏南海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科学1”号和“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两个航次CTD资料,分析了1998年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后南海主要断面的温盐结构及其变化特征.观测发现,南海腹地基本被典型的南海水团所控制,但在南海东北部尤其是吕宋海峡附近,表层和次表层水明显受到西太平洋水的影响.季风暴发以后,南海北部表面温度有显著升高,升幅由西向东递减,而南海中部和南部表面温度基本没变,这使得南海北部东西向温度梯度和整个海盆南北向温度梯度均减小.北部断面表层盐度普遍由34以上降低到34以下,混合层均有所发展,是季风暴发后降水和风力加剧的结果.观测期间黑潮水跨越吕宋海峡的迹象明显但变化剧烈.4~5月,黑潮次表层水除在吕宋海峡中北部出现外,在吕宋岛以西亦有发现,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从吕宋海峡南端沿岸向西进而向南进入南海.6~7月,次表层高盐核在吕宋海峡中北部有极大发展,但在吕宋岛以西却明显萎缩;虽然看上去黑潮水以更强的流速进、出南海,但对南海腹地动力热力结构的影响未必更大.一个超过34.55的表层高盐水体于巴拉望附近被发现,似与通过巴拉望两侧水道入侵南海的西太平洋水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南海北部海区上层水体平均声速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所收集到的南海北部海区的温度、盐度和深度历史资料进行了声速的计算、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上层水体的平均声速场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表层声速的平面分布显示出沿岸水与外海水强弱交替变化的特征,声速等值线的走向几乎与岸线平行,等声速线的值自近岸向外海增加,大陆架外缘海区声速的水平梯度较大;下层声速的分布以环流和水体共同作用的形式出现,50m层声速平面分布的趋势除冬季与表层稍为相似外,其余季节与表层有明显的差别,春、夏季节50m层声速自西向东增加,而秋季与其表层分布相反,自近岸向外海减小;声速的垂直分布受海水升温与降温的影响显著,春、夏季表层海水升温,海表声速最大,声速自海表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秋、冬季表层附近水层降温,声速稍偏低,普遍出现正梯度现象,最大声速移至表层以下的水层,这个深度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随海区的不同而不同.该海区的平均声速有年波动现象,表层波幅最大,随深度的增加波幅变小,至100m水层其波动的位相几乎与表层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