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3篇
  免费   1096篇
  国内免费   1617篇
测绘学   1050篇
大气科学   654篇
地球物理   853篇
地质学   3186篇
海洋学   766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417篇
自然地理   74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274篇
  2017年   280篇
  2016年   277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12篇
  2008年   420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61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1篇
  194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隧道围岩结构地震动稳定性分析的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选生  郑颖人  田瑞瑞 《岩土力学》2011,32(4):1241-1248
为了得到隧道围岩结构的地震动安全系数,借助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首先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质量阻尼系数和刚度阻尼系数;其次由静力分析模型得到竖向边界上的水平向支座反力,然后将结构自重转化为温度边界条件,通过热分析得到模型各节点的温度,从而实现在动力分析中考虑重力的影响;最后采用悬臂梁动力分析模型,导入热分析获得的模型各节点的温度,并在竖向边界上施加水平向支座反力,通过不断折减围岩塑性区的凝聚力c和内摩擦角?,直到计算不收敛为止,从而得到隧道围岩结构的地震动安全系数。数值算例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是可行的,将围岩结构自重转化为节点温度的措施解决了以往动力分析不能考虑结构自重的难点,进而为以后地震作用下隧道动力安全系数的计算及其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河南省2003~2007年地磁、地电、地下流体以及2004~2008年断层气CO2等前兆资料,并将断层气CO2的分析结果与河南省4级以上地震进行了震例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方法对不同频率的信息识别功能较强,有助于将数据的趋势变化和局部变化分离,是地震前兆数据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断层气CO2的震例研究表明,在豫北地区4级以上地震前1~6个月,断层气CO2会出现高值突跳异常。  相似文献   
993.
研究采集了黑龙江松嫩平原南部28个夏季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不同粒径(TSP、PM10、PM2-5)样品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对元素浓度含量特征、元素间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使用富集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元素来源解析。研究表明:在PM10-100中富集的元素多在地壳中含量很高,重金属元素在PM2-5中高度富集,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各元素质量浓度整体水平为:大庆>绥化>哈尔滨>齐齐哈尔。富集因子分析表明:Fe、K、Ti、Mn、Co的富集因子小于1或非常接近1,Ca、Mg、Ni、Cr的富集因子大于1但仍小于10,Na、Zn、Cu、Cd、Pb、Se的富集因子大于10,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人为来源特征。参照颗粒物不同源主要标识元素,对各元素进行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南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扬尘,此外还有燃煤、垃圾焚烧、汽车尾气、碱尘大气传输、燃油和工业来源。  相似文献   
994.
贵州碳酸盐岩岩性基底对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碳酸盐岩岩性基底对土地石漠化时空演变的作用, 利用RS、GIS和GPS技术构建了贵州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3期1∶10万的土地石漠化历史空间分布图, 结合碳酸盐岩岩石组合类型分布数据, 利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空间分析.结果发现: (1)石漠化的演变方式与碳酸盐岩的类型有关, 而与其纯度关系不大; (2)石漠化演变规模、演变速率和演变频率与碳酸盐岩岩性纯度呈正相关; (3)在石灰岩组合类型区, 无石漠化土地易演变到中度石漠化土地; 而在白云岩组合类型区, 无石漠化土地易演变到轻度石漠化土地; (4)无论碳酸盐岩纯度和组成如何, 在石漠化演变的长期过程中, 强度以上石漠化波动较小, 轻度、中度石漠化波动较大.因此, 碳酸盐岩岩性基底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演变过程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山西原平王家庄铁矿床为五台山地区产出的条带状铁建造(BIF)的典型代表。含矿岩石为磁铁石英岩,围岩主要为斜长角闪岩、角闪变粒岩、石英片岩等。通过对变质岩的原岩恢复,得出其原岩主要为火山岩,具有从拉斑玄武岩向钙碱性火山岩演化的特点,局部有陆源碎屑的加入。微量元素中相对亏损Ta、Nb、Zr、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K、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较低的w(Y)/w(Nb)比值,表明本区处于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带的构造环境。磁铁石英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向右缓倾斜的轻稀土富集型,具轻微铕正异常和轻微铈负异常,稀土元素特征表明BIF形成于典型的海洋环境,早太古代洋壳俯冲产出的高温气水热液对于BIF的沉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Eu轻微正异常说明本区火山活动较弱,海底高温热液对BIF的沉积贡献相对较少。BIF与其围岩在原始地幔标准化不相容元素蛛网图中的相关性说明二者有相同或相似的物质来源和成岩环境,二者同属一个沉积盆地,但却有不同的沉积过程和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996.
强震作用下超高桥墩动力稳定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平截面假定,考虑超高桥墩大位移变形产生的几何非线性影响,建立超高桥墩的振动控制微分方程,利用变步长的龙格-库塔法进行求解,结合B-R运动判定准则,对超高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失稳机理进行研究。理论分析表明,超高桥墩的动力失稳与桥墩的几何尺寸、质量分布、边界条件有密切关系;桥墩动力失稳时刻随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而减小;失稳时刻与失稳加速度荷载有对应关系。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正确,利用本文理论能够准确计算超高桥墩的失稳时刻及失稳加速度,对超高桥墩动力失稳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2014年12月-2015年4月期间,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举行了冰上旅游项目。为监测冰层生长、发育和融化状况,分别对喀纳斯湖(湖边、湖中)A、B、C三点进行温度监测,利用监测得到的冰层温度数据绘制湖冰从上到下温度分布状况图。根据湖边与湖中的冰层结构特点,从冰层的天然结构角度分析湖冰结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冰层中温度传递系数并不是一致不变的,既受冰上气温、冰下湖水温度的影响,也受到冰层自身结构状况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湖面冰层的温度分布规律与变化成因,为分析温度对冰层强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在实际工程中,常见天然的或通过人工换填形成的上部砂土、下部黏土的层状地基,目前关于这种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破坏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通过有限差分法建立双层地基数值模型,分析基底粗糙程度、砂土剪胀角和超载对地基破坏模式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根据有限差分法计算结果对强度加权平均法、应力扩散法和冲剪破坏法等现有实用计算方法的估算正确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底粗糙程度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随着砂土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剪胀角较小时,剪胀角变化对承载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当下层黏土强度较小时,超载的作用更明显。强度加权平均法由于低估破坏面影响深度导致砂土层权重较大,计算结果偏大;应力扩散法忽略了砂土剪切强度,在砂土层较厚时出现低估;冲剪破坏法由于可较为精确地计算砂土破坏面上抗剪强度和被动土压力,是3种实用方法中计算最准确的,当砂土厚度和黏土强度较大时,建议按太沙基经验公式对下卧黏土进行局部剪切破坏修正后确定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999.
章荣军  郑俊杰  程钰诗  董瑞 《岩土力学》2016,37(12):3463-3471
采用水泥固化海泥(CSMC)作为围海垦地填料正在被广泛关注。由于水化放热,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大体积填筑的CSMC内部实际养护温度可能明显高于室内标准养护温度(≈ 20 ℃),这必然会对CSMC的强度发展产生影响,但目前工程实践中并未考虑这一温度差异的影响。因此,基于室内试验,测试了不同配合比CSMC试样在不同养护温度下的强度发展过程,并重点探讨了养护温度对CSMC强度发展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养护温度对CSMC强度发展影响显著,高的养护温度不仅会显著提高CSMC的早期强度,而且会比较明显地提高CSMC的晚期强度,这就意味着在CSMC垦地工程实践中考虑养护温度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文中最后给出了如何在CSMC垦地工程实践中考虑养护温度对强度发展影响的建议和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深部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破坏规律,在地质力学评估及矿压显现特征实测的基础上,采用真三轴相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加载梯度下巷道围岩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浅埋静水压力条件下,巷道围岩呈现“浅部拉应变、深部零应变”的特征;深埋静水压力及初掘采动应力下巷道围岩出现“径向应变拉压交替分布”现象;当采动应力集中系数大于2时,深埋巷道围岩应变进入非线性大应变状态。采用FLAC3D的应变软化模型与摩尔-库仑模型,对比研究了深部回采巷道围岩位移、塑性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应变软化条件下,巷道围岩产生拉、压分区破坏且软化后的围岩位移与实测结果更吻合。综合研究结果,揭示了深部回采巷道围岩拉、压分区的产生机制,初步提出了注浆、喷层等措施,防止过度应变软化引起深部回采巷道围岩大变形,为类似巷道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