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罗布坚参  翟盘茂  假拉  吴璐  赤曲  次旦巴桑 《气象》2015,41(9):1119-1125
利用124个测站2011—2012年6—8月逐小时降水资料,分辨率为0.25°×0.25°的TRMM估测降水和DEM 高程数据,采用相关系数、相对误差和准确性指标,分析了西藏高原TRMM估测降水整体表现能力及海拔高度对降水估测影响。结果表明:TRMM估测降水在西藏高原整体趋势较一致,降水量级偏大,次数偏多;平均无降水准确率远高于平均有降水准确率,漏测率低而空测率高,降水量大的测站TRMM估测能力相对强。西藏高原上大部分测站处于相对低洼(河谷)地带,海拔高度差较小的区域TRMM估测降水与测站降水误差小,较大的区域误差则大。  相似文献   
32.
杨慧  慈慧  孙亚琴 《测绘科学》2011,36(5):237-239
本文在简介“空间分析与建模”教学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进行“空间分析与建模”教学的教学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高校GIS技能竞赛,结合竞赛依托平台进行技能与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并将参赛实践引入到“空间分析与建模”的课程教学中,使得教学与竞赛相结合,促进了“空间分析与建模”教学的改革,使该课程教学始终与全国性学生竞赛实践紧...  相似文献   
33.
李建  苑文华  丁洁  慈航 《山东气象》2021,41(4):109-117
基于山东省1980—2020年117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依据春季马铃薯播期,通过积温法推算出苗期,分析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20年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平均日数为39.5 d,10 a倾向率为-1.8 d;降水量平均为16.5 mm,10 a倾向率为-3.1 mm;相对湿润度指数平均值为-0.48,10 a倾向率为-0.09;平均气温为8.9 ℃,10 a倾向率为0.6 ℃;温度适宜度平均为0.54,10 a倾向率为0.07。综上可知,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阶段水分条件呈现减少的趋势,应增加田间灌水;热量条件呈现增加的趋势,有利于增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4.
作为目前我国规模第一的冈底斯巨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东段斑岩铜多金属找矿已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发现了驱龙、甲玛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而西段由于复杂的构造背景、不便的交通条件、极低的地质研究和矿产工作程度,相对于东段具有不同的地壳结构和性质,不均一的地幔属性及壳幔作用方式,以及大面积的火山岩覆盖,使得冈底斯西段的成矿类型、找矿潜力等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争议。在科学技术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大力支持下,通过应用赵鹏大院士的“地质异常成矿预测理论”及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创新、靶区优选与应用示范,在厘清区域成矿规律、发现新矿种、新类型、新矿床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或突破,新发现了帮布勒铅锌银铜、拔隆银铅锌锡、打加错银铅锌、诺仓铅锌银钨、桑莫拉锡金等一批具有中-大型以上找矿前景的银锡金铜铅锌钨矿床,而且还发现冈底斯东、西段成矿存在极大差异:西段除了传统的斑岩型铜钼金、夕卡岩型铁铅锌铜(银)等矿床外,与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锡(金)多金属矿床、特别是银锡或独立银矿床,是冈底斯西段最有找矿潜力的矿床类型(类似于东段的斑岩型),主要受古老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火山机构及次火山岩、晚古生代地体建造等的耦合控制。化探异常元素主要为Ag、Pb、Zn、Sn、Cu、Au、As、Sb、Mn等,其中高强度的Ag、Sn、Au是特征性异常元素,从而可以与单纯的夕卡岩型、岩浆热液型矿床相区别。这些矿床主要分布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和弧背断隆带,与不同期次和成因的火山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据此划分出与晚三叠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与早白垩世弧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铁银铅锌(锡)、与晚白垩世岩浆作用有关的夕卡岩型铁铜铅锌(银)、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夕卡岩型铁铜钼铅锌(银)、与古新世陆相(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锡金)、与中新世岩浆作用有关的斑岩-夕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钼金铅锌银6大成矿系列,明确了冈底斯西段的矿种、找矿类型及找矿方向,并客观评价了其资源潜力。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已知矿床的分布以及找矿前景等要素,在冈底斯西段进一步划分出隆格尔铅锌铁铜、尼雄—日阿铁铜、朱诺—罗布真铜钼金、查个勒—诺仓银锡铅锌铜钼、热布喀银锡铅锌等5个矿集区,特别是朱诺—罗布真、查个勒—诺仓2个矿集区呈现出巨大的找矿前景,将会成为冈底斯西段最重要、最能取得重大突破的铜多金属、银锡多金属勘查基地,为该带进一步的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及目标。  相似文献   
35.
云是指停留在大气层中的水滴或冰晶胶体的集合体,也是地球上庞大水循环产生的有形结果,在全球气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偏振遥感对光的辐射强度、方向、相位以及偏振状态等波谱特性进行描述,丰富了观测信息量,提升了观测信息的维度。为了更好地了解偏振遥感云的优势,本文对国际上发射的POLDER、APS、DPC等标志性的偏振传感器的特征和云反演算法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到相关偏振载荷参数信息、云参量算法的介绍和产品等相关内容,并就经典偏振云参量算法做了详细的总结和评价。随着国际上后续偏振传感器快速增加,对未来偏振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和相关算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6.
基于山东省1980—2020年117个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资料,依据春季马铃薯播期,通过积温法推算出苗期,分析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水分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0—2020年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期平均日数为39.5 d,10 a倾向率为-1.8 d;降水量平均为16.5 mm,10 a倾向率为-3.1 mm;相对湿润度指数平均值为-0.48,10 a倾向率为-0.09;平均气温为8.9 ℃,10 a倾向率为0.6 ℃;温度适宜度平均为0.54,10 a倾向率为0.07。综上可知,山东省春季马铃薯播种至出苗阶段水分条件呈现减少的趋势,应增加田间灌水;热量条件呈现增加的趋势,有利于增加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37.
慈晖  张强  张江辉  白云岗  刘剑宇 《地理研究》2014,33(10):1881-1891
采用新疆50个气象测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选用14个极端降水指数探讨新疆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与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平均降水过程还是极端降水过程,均能反映新疆明显的湿润化趋势。伴随降水量的增加,降水强度及降水频率均增大,除CDD变化表现为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数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分析各极端降水指数序列变化,20世纪60-70年代年际变化幅度小,稳定性好;80-90年代年际差异大,稳定性差;新疆东部各极端降水指数上升与下降趋势小幅交替出现,而北疆、南疆及全疆极端指数序列则呈明显且单一的上升趋势。各极端降水指数最大概率变异年为1986年、2009年;降水变异后,新疆弱降水过程变化不明显,但强降水过程变幅增大,易导致洪旱灾害等极端气象水文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发展与布局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探讨循环经济对企业布局指向的影响,即原料指向削弱、集聚经济指向转为集聚循环经 济指向和布局指向不明企业增多的趋势减弱.认为实现规模循环经济效益是公司增长的重要 动因之一,横向一体化、闭环一体化和基于产业生态联系的多样化是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司增 长战略与方法;重污染企业不仅可以进入生态工业园区,而且是目前中国生态工业园区产业 选择的重点之一.分析基于循环经济的公司空间结构,并探讨3种类型生态工业园在中国的 具体应用,认为近期应以逐步推广现有改造型生态工业园和虚拟型生态工业园为主,辅以全新型生态工业园,尤其要重视3种类型生态工业园的结合.  相似文献   
39.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62,自引:42,他引:120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程度高,危害严重。目前,荒漠化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只是在局部地区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一定程度治理,我国荒漠化整体仍在加速扩展,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荒漠化防治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气候干旱化是现代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基本背景条件,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导致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现代荒漠化加速扩展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滥垦、滥牧、滥樵、滥采、滥用水资源和滥开矿等。以防为主,以治理保开发,以开发促治理,寓治理于开发中,防、治、用有机结合,是根治荒漠化,实现荒漠化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加快荒漠化治理速度,国家应对荒漠化地区给予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40.
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慈福义  陈烈 《地理科学》2006,26(3):273-276
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新经济, 是以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发展模式,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地理学应加强对循环经济模式的区域研究。循环经济模式的5 种基本类型包括:①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提高的模式;②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保持不变的模式;③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但大于零的模式;④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等于零的模式;⑤环境效益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且小于零的模式。认清循环经济不同类型模式的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多赢",正确选择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认为循环经济模式存在空间差异规律包括环境质量"U"字型分布规律和环境质量地区差距的倒"U"字型规律,在近期缩小中国三大经济地带之间环境质量的差距是不现实的,应通过因地制宜地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缓三大经济地带环境质量差距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