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606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水雷由于隐蔽性好、威力巨大、效费比高等优点,被许多国家作为重要的一种水种兵器。随着我国海军战略由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与中远海护卫转变,反水雷作战范围将延伸到第一岛链以外的海域,针对中远海的反水雷需求,我国应加紧研制建制式反水雷装备,提升编队的反水雷能力。  相似文献   
42.
介绍李桂贤教授治疗泄泻的临证经验。李教授认为肝郁脾虚为本病病机关键,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治则,辅以健脾益气,拟逍遥散加减方进行治疗,同时注重心理疗法和饮食疗法,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43.
文章对延边地区百草沟金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闪长玢岩脉进行了锆石LA_ICP_MS U_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闪长玢岩中的锆石U_Pb定年结果显示,闪长玢岩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128±3)Ma,MSWD=0.29)。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Rb)、LREE和强不相容元素(如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Ti、P),Mg#值为42~54,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火成岩相似。岩石中w(Cr)为20.0×10-6~33.4×10-6,Nb/Ta比值为9.7~16.5,La/Nb比值为2.54~3.67,Th/La比值为0.19~0.43,Rb/Sr值比为0.10~0.33,闪长玢岩岩浆是由地壳物质和地幔物质混合形成的。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年代学,认为与矿床近同时形成的闪长玢岩,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亚洲大陆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4.
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枝状和房室状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砾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含云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后期演化为钙质砂泥岩结束生长。第二期生物丘发育在鲕粒滩间生屑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肾状藻,次为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漂浮砾岩和亮晶鲕粒灰岩,纵向上发育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最终再度沉积鲕粒灰岩。第三期灰泥丘发育在藻叠层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为古杯和微生物藻,岩性主要为古杯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丘基、丘核和丘盖。进一步分析三期灰泥丘的成丘环境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属于台缘斜坡环境内的斜坡灰泥丘低能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第二期属于台地边缘灰泥丘,经历四期演化阶段;第三期为台缘高能鲕粒滩向陆一侧能量相对较低的台缘古杯灰泥丘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剖面中灰泥丘多与鲕粒滩共存,构成丘滩复合体,为后期研究储集性能和油气富集关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5.
定量降水预报技术进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1世纪以来定量降水预报技术流程中的数值模式预报、统计后处理、检验评估和预报员作用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主要进展包括:业务全球模式对于降水的预报能力持续提升,而发展高分辨率模式 (尤其是对流尺度模式) 和集合预报是提高定量降水预报精准化水平的主要途径,且将两者相结合以促进短期降水预报是发展趋势;统计后处理技术已发展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海量预报数据中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和集成,而再预报资料的出现将进一步促进统计后处理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评估精细化定量降水预报面临的新问题,多种新的检验技术得到发展和应用,如极端降水检验评分、空间检验技术及概率检验方法等;预报员在模式和后处理方法上能够提供的附加值越来越有限,但在预报流程中仍将处于核心地位,其角色将逐渐向帮助用户进行决策方向转变。文章指出,定量降水预报技术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大气水汽观测及同化技术改进、暖区和复杂地形下暴雨预报等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6.
东昆北成矿带冰沟南铜镍矿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昆北成矿带冰沟南铜镍矿辉长岩的全岩地球化学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冰沟南辉长岩SiO_2的含量为49.72%~51.58%,岩石系列为钙碱性。稀土元素球粒陨石分配模式为轻稀土略富集型,δEu为1.26~1.54,轻微正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相对亏损P。岩体中的La/Sm、Th/La和Nb/U比值显示在就位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研究认为,岩体的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演化,认为岩体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47.
对小湖闪长玢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年龄为211~214 Ma,加权年平均龄值为(212.8±1)Ma,表明岩浆属于晚三叠世。依据TiO_2-Zr/P_2O_5、P_2O_5-Zr及SiO_2-K_2O图解,判断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1.25~1.57,为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P、Ti)。高Mg~#值(51.74~52.56,平均为52.17)、Nb/Ta比值(13.52~16.00)、Rb/Sr比值(0.13~0.18)、Th/Nb比值(0.34~0.37)及Ba/La比值(12.39~15.83),显示出此岩体具有壳幔混合特点。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石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之后的造山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48.
为了对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新的资料,对内蒙中部乌拉特中旗图古日格角闪石岩进行了角闪石电子探针分析、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确定其岩石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两件测年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73.5±1.3 Ma(MSWD=0.48) 和274.4±4.3 Ma(MSWD=0.041),属于早二叠世晚期.角闪石岩贫SiO2、Na2O、K2O,富Al2O3、TFe2O3、MgO和CaO,Mg#值为46.95~63.53,M/F比值为0.87~1.7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和原始地幔相比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而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相对亏损,Th、U同样显示出相对亏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角闪石岩中角闪石属于钙质角闪石,具有幔源角闪石的特点.角闪石岩中锆石的ε Hf(t)值为-0.3~8.5,锆石Hf单阶段模式年龄(t DM1)为580~920 Ma.研究表明其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上涌过程中与富集岩石圈地幔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富集地幔特征岩浆.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角闪石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可能与俯冲板片的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49.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横跨华北板块边缘和兴蒙造山带,区域基性岩体多以小岩株形式产出,侵入时代缺少可靠的资料.对乌拉特中旗哈达呼舒基性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研究,对其岩石成因和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开始时间给予制约.哈达呼舒基性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寒武世(513±2 Ma).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属于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Zr、Ti)和LREE.岩石的εHf(t)值为14.15~15.03,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518~556 Ma,与岩石原岩形成时代513 Ma相近,认为其原始岩浆起源于亏损岩石圈地幔.综合区域同时代火成岩的研究成果,认为哈达呼舒基性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俯冲消减环境.   相似文献   
50.
林李月  朱宇 《地理学报》2016,71(10):1696-1709
基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整体水平并不高;等级高、规模大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而等级低、规模小的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沿海城市群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其他城市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低,但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交通区位与资源禀赋较好的中小城市也已经形成了一批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高值区。中国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入城市和流动人口自身双重力量的影响,流入城市因素的正向影响作用大于流动人口自身因素。其中,流入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的社会融合程度是核心要素,对城市流动人口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流动人口过于集中在次级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特征和较高的家庭财富与收入对户籍迁移意愿的提升却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