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1篇
  免费   3095篇
  国内免费   4126篇
测绘学   1611篇
大气科学   1992篇
地球物理   2774篇
地质学   7161篇
海洋学   2377篇
天文学   359篇
综合类   1100篇
自然地理   1718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804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759篇
  2019年   893篇
  2018年   786篇
  2017年   733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816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066篇
  2011年   990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929篇
  2008年   902篇
  2007年   847篇
  2006年   860篇
  2005年   667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1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8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inks between a strategic policy, urban consolidation, and house prices by examining the changes in the mix of housing and in house price for the period 1991–2004. We contend that urban consolidation could be seen as a source of additional supply, (which might be expected to be felt in lower prices and so contribute to a local policy objective) but also as a stimulus to demand (by developers who could bid up the price of lots where it was understood more housing could be built).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metropolitan and sub-regional scales using correlation tests. The research finds very weak statistical connections, and concludes that this policy has not been associated with price changes.  相似文献   
32.
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构造与非构造作用角度出发,突出研究断层对裂缝的控制作用、断裂与岩溶的关系和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揭示碳酸盐岩裂缝与岩溶的发育规律。研究表明:构造裂缝为岩溶发育提供岩溶作用进行的有利通道,非构造裂缝则可以加速溶蚀作用的进行,促进岩溶的发育;裂缝与岩溶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渤海湾盆地新生界生油岩系底界面温度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渤海湾盆地2000余口测温井的地温梯度数据、地层岩性描述、分层数据以及钻井资料,计算了该盆地各生油岩系底界面的温度。统计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大部分凹陷区地层底界面温度介于90℃至150℃,目前仍具有大量生油的温度条件,而在隆起或一些凸起地区,该地层组段温度普遍小于90℃,未能达到生油的温度指标。东营组和孔店组地层也仍具有一定的生油温度条件。研究还表明:地层温度与地层界面埋深密切相关,温度随界面埋深的增大而升高,沉积厚度大的凹陷区地层界面温度大于沉积厚度小的凸起区或斜坡地带,说明地层界面埋深是决定地温高低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温梯度对地层界面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4.
The age of the Nantuo Formation and Nantuo glaciation in South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U–Pb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SHRIMP) age of 654.5 ± 3.8 Ma from an ash bed immediately below the Nantuo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provides the lowest age constraint for the Nantuo glaciation, which has been correlated with the global ‘Marinoan’ glaciation. A U–Pb SHRIMP age of 636.3 ± 4.9 Ma from a fallout tuff within the basal layer of the Nantuo Formation, along with the existing age of 635.2 ± 0.6 Ma from its overlying Doushantuo cap carbonate, suggests that the traditionally defined Nantuo Formation may have been deposited in a short time period at the end of the Nantuo glaci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vailable ages globally, the data support a relatively short duration and rapid termination of ‘Marinoan’ glaciations.  相似文献   
35.
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来自天山的地表径流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塔里木河水资源主要来自天山南坡两条源流,选择西段阿克苏河和中段开都河-孔雀河作为研究区.1956-2003年研究河源山区气温呈持续升温且降水波动增加的趋势,其中1995-2003年升温强劲,升温速率高出48 a期间平均的3倍以上;降水自1986年后持续增加,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增幅达18%,并显示出河源山区湿岛向塔里木盆地扩展.因高山缺少气象观测,出山径流过程变化可以综合反映中高山带的气候变化.塔里木河来自天山的地表径流在1986-2003年间持续增长,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库玛拉克河,1994年以来年径流量增加已在前期平均值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台阶;开都河以降水径流补给为主,1986-2002年出现了观测记录以来的丰水期,并使1986年后博斯腾湖水位快速上升,恢复到1958年记录的最高水位以上.两河年径流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也显示有西、中段的气候变化局部差异,出现丰枯水期的不一致;然而,在近16 a升温过程中,年径流增长幅度和快慢相近.  相似文献   
36.
在-25~ 25 ℃环境温度条件下, 采用水中冻融和空气中冻融两种方式, 经过50次冻融循环后, 在15 ℃、 0 ℃、 -10 ℃、 -20 ℃和-35 ℃工况下对土工格栅试样进行了拉伸性能的试验研究, 获得了聚乙烯塑料土工格栅的极限承载力、最大延伸率、 不同延伸率对应的应力值等数据. 试验结果表明, 聚乙烯塑料土工格栅在低温时抗拉性能明显提高, 从 15 ℃降至-35 ℃时, 5%延伸率对应的抗拉强度提高107%, 极限承载力提高19%. 同时, 聚乙烯塑料土工格栅极限延伸率随温度降低呈线形关系降低, 从 15 ℃降至-35 ℃时, 极限延伸率降低80%.  相似文献   
37.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 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 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 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 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 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 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 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 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 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38.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径流水文规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示踪技术, 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和干流的不同区段, 不同时域径流的组成特点及其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水的组成, 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早、晚)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晚上的水大约有82.4%是来自冰川区的水, 17.6%为非冰川区的径流; 早晨中的水来自冰川区的占74.6%, 非冰川区径流占25.4%. 冰川消融水的最大可占总水量的6.9%~7.8%左右. 在冬季时段, 冰舌末端排泄水(BCH-1)和冰川水文站(HLG-6)径流的同位素组成均低于底部冰川冰(BCB-2: -16.639‰), 显示出严重同位素不平衡的特点, 反映了冬季底部冰川消融水在源区水(BCH-1)中的贡献已达很低的程度, 而代之以冰川上部占主导优势的雨雪水. 这意味着在冬季当地冰川的退缩速度与夏季相比有明显减慢的趋势. 示踪表明, 在冰川水文站附近区域内存在水的渗漏, 夏季可能延伸到倒中桥(HLG-13采样点上方)一带, 下渗水通过地下通道, 到杉树坪(HLG-2采样点)邻近的区域回补到河道内.  相似文献   
39.
仝长亮  高抒 《沉积学报》2008,26(1):46-53
激光粒度仪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与历史数据的对比问题,因此需要建立激光粒度仪与早期分析结果之间的关系。根据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物样品的激光粒度仪和移液管-筛析法分析,对粒度参数、粒度组分等进行了对比,对两种方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江苏潮滩沉积物粒度参数中平均粒径的激光粒度仪与移液管-筛析分析结果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筛分法测得的粗颗粒物质较激光法偏少,而移液管法法测得的细颗粒物质较激光法偏多;将样品分类之后再进行两种方法所获粒度参数的回归分析,相关性得以提高,说明不同粒度组成的沉积物对分析结果的对比有不同的影响。两种方法之间的换算关系不仅与研究区域有关,而且与沉积物本身的粒度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40.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