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6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31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149篇
地球物理   612篇
地质学   620篇
海洋学   166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9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1篇
  1935年   5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  J.  Ammon  C.  Ji  H.  K.  Thio  D.  Robinson  S.  Ni  V.  Hjorleifsdottir  H.  Kanamori  T.  Lay  S.  Das  D.  Helmberger  G.  Ichinose  J.  Rolet  D.  Wald  黄建平 《世界地震译丛》2005,(6):15-23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是缓慢地发生的,在初始的40~60s内,滑动和破裂速度均很小。尔后破裂以约2.5km/s的速度沿着安达曼海槽向北北西方向延伸达1200~1300km。沿苏门答腊西北部和尼科巴群岛南部的近海板块边界600km长的段上,最大的位移达约15m。而在余震区北部400~500km区域滑动量则很小,但在该地区地震频带的时间尺度以外至少可能已经发生了某些滑动。  相似文献   
992.
推断导致地震触发的永久和动态(瞬时)应力变化常比地震本身释放的应力数量级小,这意味着触发发生在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断层上(Hill et al,1993;Gomberg et al,2000;Huc and Main,2003;Belardinelli et al,2003)。所以,触发的地震活动速率增加可能出现在加载速率最高以及可能由高温流体引起孔隙压力升高,使孽擦力减小促使断层破裂的区域(Coccoand Rice,2002;Streitand Cox,2001;Sturtevant et,al,1996)。本文说明2002年阿拉斯加州迪纳利M=7.9级地震在整个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和美国西部触发了广泛的地震活动速率增加。地震波引起的动态触发应该沿着辐射能集中的破裂方向增加,我们利用迪纳利主震的地震波和新的高精度GPS记录证实了这个结论。这些观测结果和1992年加利福尼亚州兰德斯M=7.4级地震(Hill et al,1993)引起的触发仅在震级上具有可比性,并说明兰德斯地震的触发没有反映该地区的特性和地震活动性。可是,由迪纳利地震触发的地震活动速率增加的地区构造活动并不明显,意味着即使在周围应力加载速率低的地区,断层可能仍然处于应力临界状态,动态的触发很可能是普遍存在和无法预测的。  相似文献   
993.
4 结果 4.1 地幔部分 SLB模型在应力状态和方向上以很长波长(约2°)尺度的变化为特征(见图10: SLBH;图11:SLBDT;图12:SLB= SLBH+SLBDT)。例如,几乎北美的所有地区都显示出走滑类型的应力状态,并表现出从ENE到NNW方向变化的压性应力,  相似文献   
994.
995.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responsible for the inactive period (break) of the summer monsoon over South China (SC). The break of the monsoon is defined by using the rainfall data over Hong Kong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provided by 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 for the period 1985-1990 are examined. Daily values of each parameter for the six years are then composited each day for the period of 5 days before to 1 day after the break. It is found that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break, changes opposite to those occurred during the onset and active periods begin to take place. This suggests that a feedback mechanism is present which tends to restore the atmosphere to a more stable state. This mechanism may be initiated by the formation of convective clouds during the onset and active periods. These clouds then reduce the solar radiation to the ground, leading to a gradual drop in the temperature. This drop, together with the cooling of the atmosphere due to the large amounts of rainfall, causes the pressure over the SC region to become higher, which in turn induces a westward extension of the subtropical ridge. The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over SC may also shift the location of the heat source to the west, which leads to a concomitant westward shift of the convergence of the southerlies and results in less moisture-laden air reaching the SC region. The atmosphere then becomes unfavourable for heavy convection and therefore a break starts.  相似文献   
996.
熔融流体与上地幔流变强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上地幔温度(1300~1500K)、压力(1.5GPa)和应变速率10~(-4)~10~(-5)/s条件下对合成地幔岩进行了部分熔融变形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5%左右熔体使地幔岩石力学强度产生明显弱化现象,熔融流体强化了矿物颗粒边界滑移和动态重结晶作用.含少量熔体液-固态双相系统上地幔岩石变形机制以高温位错蠕变为主,应力指数n为2.3,蠕变活化能为270~994kJ/mol.  相似文献   
997.
扼要综述了1995年1月17日兵库县南部地震之后头一个月内所发生的些事故,包括所采取的应急对策及地震的社会影响。在紧急对策方面,参照“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救助法“讨论了正规机构的对策;以神户市消防局为例综述了人员搜寻,营救和火灾扑救行动。  相似文献   
998.
地核的构成     
  相似文献   
999.
1 引言目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测量云和雾中液态含水量的方法。第一种方法使用热线探针,如Johnson-Williams探针(Gayett,1986),或King探针(King和Turvey,1986;Biter等,1987)。第二种方法使用粒子谱分析仪测量滴谱分布,如粒子测量系统公司的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