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0篇
  免费   1367篇
  国内免费   1921篇
测绘学   816篇
大气科学   633篇
地球物理   1053篇
地质学   3459篇
海洋学   1077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411篇
自然地理   80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354篇
  2021年   399篇
  2020年   335篇
  2019年   414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450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390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44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基于陆态网络GPS数据的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为主,辅以多种空间观测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大陆构造环境变化,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影响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基于陆态网络约200个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本文探讨了其在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方面的应用.包括磁暴期间电离层暴扰动形态,大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太阳耀斑引起的电离层骚扰和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结构等.研究结果表明:陆态网络布局合理,观测数据质量良好,完全可用于中国及周边地区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我国电离层空间天气预警和预报奠定了观测基础.  相似文献   
992.
为准确评估基于相对湿度廓线法反演云边界高度的有效性,以CloudSat和CALIPSO联合探测结果为基准,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COSMIC无线电掩星和探空仪的云底高与云顶高反演结果进行定量对比验证,结果表明:CloudSat、掩星和探空仪检测到高云的比例差异较大,掩星和探空仪云检测效率相近,但云检测质量掩星优于探空仪,云层沿高度的发生概率同样掩星与CloudSat具有更好的一致性;陆地与海洋地区掩星和探空仪云底高反演精度大于云顶高,且反演精度与云层高度有关,二者对不同类型云的边界高度具有不同的反演优势,云底高发生概率掩星和探空仪与CloudSat都有很好的一致性,但云顶高概率掩星与CloudSat的吻合程度更好;CloudSat云边界高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其与掩星和探空仪的反演偏差同样是低纬大于中高纬,且具有不同的季节分布特点.此外,三者检测的底层云中低云所占比例从冬季到夏季逐渐减小,顶层云中云顶高于10 km的比例从冬季到夏季却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93.
2010年河南太康MS4.6地震序列震源参数的精确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确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深度和序列的相对位置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2010年10月24日和2011年3月8日,河南太康地区分别发生MS4.6和MS4.1显著地震,为分析该弱震、少震区的地震危险性,本文利用CAP方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并结合深度震相波形记录进一步确认了深度的可靠性.结果显示,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较为接近,均以走滑为主,深度也均为13km左右.此外,以主震作为参考事件,采用主事件法对余震的水平位置进行了相对定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空间上分布的走向分别与主震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走向大致相同.本文结果为研究当地地震危险性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以内蒙古中部的呼和浩特-包头地区(40°~42°N,108°~114°E)作为研究区域,收集整理2001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ML≥1.0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按地震样本数目滑动扫描并计算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绘制Mc的时序变化曲线.分析认为Mc在时间上的变化主要反映台网监测能力和地震活动规律,但台站布局、地震信噪比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Mc的短期或不连续性的变化.同时在Rydelek等提出的2个假设条件下,对呼包地区的地震目录完整性进行了RS检验,其结果与上述扫描计算结果一致,也与根据台网监测能力所得到的震级范围吻合,证明本文的计算结果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2001年以来呼包地区地震目录在各时段内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95.
对一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无填充墙情况下进行了环境激励下的动力测试,重点利用Hilbert-Huang变换与随机减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识别了其模态参数,并与随机子空间识别法、有理分式多项式法识别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识别结果表明在环境激励下,基础隔震结构的基本周期远小于多遇和罕遇地震工况下设计计算的基本周期;等效黏滞阻尼比很小,近乎于基础固定模型。对隔震层阻尼特性的分析表明,环境激励下可以将基础隔震结构视为经典的比例阻尼系统。进一步以识别的模态参数为基准,采用优化的方法数值反演了环境激励下该结构隔震层的实际水平等效刚度,结果表明其值为多遇地震下计算刚度取值的10.75倍。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大震和特大震下倒塌率目标的抗震分析与设计是结构抗震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大震及特大震作用下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的准确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首先对国内外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多种微观和宏观本构模型特性及大震作用下考虑结构构件退化特性对抗整体性倒塌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通过增量动力分析获得结构抗倒塌能力易损性曲线及确定结构抗倒塌能力极限状态的方法。最后以一个RC单层单跨平面框架结构分析模型为例,利用OpenSees分析软件,研究了钢筋后期强度退化对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钢筋后期强度退化会明显高估结构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997.
钢结构房屋动力特性脉动法测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地区的10幢钢结构建筑进行脉动法测试并采集数据,得到广义钢结构房屋的动力特性。选取其中1栋典型建筑通过多次测试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测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分析处理测试数据建立钢结构建筑一阶周期与结构层数或高度的线性关系式,并归纳总结了等效阻尼比的测试结果,为验证结构动力特性理论计算结果、钢结构建筑减震隔震设计以及鉴定、加固改造、损伤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总结了凤鸣地震考察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并且依据《中国地震烈度表》和现场实地考察确定震中区一带地震影响烈度为Ⅳ度,圈定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999.
讨论了DSQ型水管倾斜仪标定中的重要环节和方法,以及有关参数的原理和程序计算,为正确进行水管仪标定提供了一些参考经验和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000.
在路由调查过程中,为保证海底光缆工程新建过程中已敷设的缆线安全,必须准确测得新建光缆的路由以及与它们交叉点的位置,进而采取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本文回顾了海底缆线磁法探测的历史,介绍了探测原理和测线布设方法,通常海底缆线磁力探测测线,一般垂直于已敷设缆线布设,并以路由交汇点为中心布设3~5条测线,测线长度1 km,测线间距200 m.文中给出了探测中需要使用的磁力仪、定位仪、测深仪等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推荐配置.另外,通过采取适当降低船速和在磁力传感器附件适当配重等手段,提高测量精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亚美光缆中国段路由磁力调查的工程实例,对应用磁力仪探测海缆的探测过程、磁测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绘制了AAG路由与某海底光缆交汇点的磁力探测成果图件.最后,给出了几次典型工程实践的探测成功率统计.多次工程实践表明,磁力探测方法对于海底缆线的探测具有很好的效果.磁力探测是海底缆线探测不可或缺的方法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