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95篇
  免费   4309篇
  国内免费   5946篇
测绘学   2276篇
大气科学   3648篇
地球物理   4507篇
地质学   11648篇
海洋学   2552篇
天文学   636篇
综合类   2240篇
自然地理   2643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1108篇
  2021年   1298篇
  2020年   1060篇
  2019年   1174篇
  2018年   1412篇
  2017年   1173篇
  2016年   1295篇
  2015年   1351篇
  2014年   1413篇
  2013年   1505篇
  2012年   1552篇
  2011年   1563篇
  2010年   1600篇
  2009年   1401篇
  2008年   1263篇
  2007年   1175篇
  2006年   971篇
  2005年   844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553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508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393篇
  1995年   298篇
  1994年   318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04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04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5年   5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7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肇东、毫县陨石中的黑包体在总体成分、形状、大小上与陨石球粒相似,但两者的内部结构以及矿物组合不同。黑包体中矿物呈密堆状,主要由细粒橄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微晶组成,不含火成玻璃等特点表明黑包体未经历过熔融,它们可能是形成球粒的毛坯。因此认为球粒的形成有三个阶段:星云凝聚形成尘粒—尘粒吸积形成黑包体—黑包体熔融形成球粒。  相似文献   
962.
迁安紫苏花岗岩的~(40)Ar/~(39)Ar年龄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采自河北省迁安县水厂地区的紫苏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紫苏辉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分别给出了18.7亿年和19.6亿年的~(40)Ar保存年龄。这两种矿物的年龄谱的视年龄的梯度变化表明,紫苏花岗岩形成后是缓慢冷却的。3.9亿年左右的一次热事件,造成了放射成因~(40)Ar的丢失。根据热历史和封闭温度的研究,从27亿年(侵入到该区紫花岗岩中的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到19.6亿年,紫苏花岗岩岩体的抬升速率为6.5m/Ma,但从19.6亿年到18.7亿年,其抬升速率高达111m/Ma,具有明显的构造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963.
Erupting-flow types of geothermal wells in the Yangbajain geothermal field, China, are proposed based on internal energy of geothermal fluids and hydrogeologic-dynamic conditions of wellbore. An erupting-flow model, which is adaptable to the steaming and erupting of flow from wells in the field, has been verified by actual cases.  相似文献   
964.
浊流、风暴和洪水事件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迄今已有不少重要著作相继发表(如 Crimes,1970、1973、1976;Seilacher,1977、1982;杨式溥,1982、1983、1986;吴贤涛,1982、1985等)。前人工作表明,结合痕迹学研究对判别上述各事件沉积的类型、追踪其形成过程和古环境再造,以及盆地分析和盆地内地层对比等均具重要潜在价值。本文拟据笔者等近几年对豫西和下杨子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浊流、风暴和洪水  相似文献   
965.
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发育了一套完整的黄土地层。据剖面百余块标本粒度资料阐述了Kd=(粉砂(0.05-0.01mm%))/(粘粒(<0.005mm)%)的地质及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受风化的粉尘粒组与次生粒组之间的消长关系,Kd值变化既受风尘来源区干湿状况或生物气候条件的制约,又受风化成壤作用的制约。因此,Kd值可视为黄土、古土壤生成环境的一个指标。据Mφ(平均值)由粗到细的变化划为一个粒度旋回,全剖面共分11个旋回。每个旋回反映了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及生物气候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66.
东秦岭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具有不同的岩石建造特征,两褶皱带的改造型花岗岩类之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的化学成分特征。研究表明源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改造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67.
肇东陨石高压加热—熔融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30kbar压力下进行了肇东陨石的加热-熔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从840℃至2050℃,陨石中的金属-硫化物相经历了熔融—两相混溶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Fe、Ni、Co、S之比不相等的多相混合物。而陨石中的硅酸盐相经历了热变质—熔融—熔融分异的过程。初熔温度为1610℃,2050℃时熔体发生分异,有富Si、Al的硅酸盐新相分离出来。以上述结果为依据,本文对类地行星早期层圈构造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和推论。  相似文献   
968.
In this paper, the infinite boundary elements developed previously in two and three dimensional problems are reviewed, and the shortcoming and irrationality of interpolation functions of those elements are pointed out. A new interpolation function of infinite boundary element is proposed. The divergent integration on infinite element is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969.
桑建国  龚威 《大气科学》1988,12(2):131-139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方法,讨论了一个高度只有200m的小尺度地形的阻塞作用,表明当大气低层的平均风速和温度层结使得Froude数小于1时,就有可能在地形的上风向形成阻塞。本文共试验了一般稳定层结、深厚逆温和浅薄逆温几种情况,讨论了数值结果和Froude数判别式之间的差异和原因,并计算了阻塞发生时的浓度分布。  相似文献   
970.
魏鼎文  W.M.Gray 《大气科学》1988,12(2):200-207
结合流体动力学实验模拟(物理模型)与大量记录的合成分析,本文提出了热带气旋形成的多尺度组合理论。它强调了热带中尺度深厚对流云系的作用,同时它也着重说明了大尺度环境气流与小尺度积云对流的重要作用。 本理论可解释一些有关热带气旋以前所不能解释的观测事实,特别是它解释了热带气旋前期低压环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