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4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586篇
测绘学   393篇
大气科学   455篇
地球物理   610篇
地质学   1456篇
海洋学   316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地理   43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北内陆盆地冻结期和冻融期几乎占全年时间的1/2,该时期土壤水分运移特点与非冻结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根据北疆昌吉平原区土壤水分运移观测试验,分析了冻结期和冻融期土壤水势分布和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及其与潜水的转化关系,并阐述了冻融水的生态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993.
含油气系统在琼东南盆地B构造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华  朱光辉 《地球科学》1998,23(6):600-604
从含油气系统特征出发,结合生烃凹陷的埋藏史、热史及生排烃史,动态地分析了多年来一直被许多学者所关注的琼东南盆地B构造油气运聚与该构造形成演化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分别对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成藏条件进行评价,指出了它们之间存在明显不同特征。其中下含油气系统更为有利,并认为地层异常高压可能成为该构造勘探成功与否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4.
论南秦岭加里东运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诸多资料显示南秦岭加里东运动为一次非造山性质的地壳组份与板块结构的调整。具体表现为原扬子板块北缘的裂解、伸展变形和绿片老相变质作用以及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995.
996.
三峡船闸及高边坡非线性大变形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程桦  孙钧 《岩土力学》1998,19(4):1-7
对三峡工程船闸高边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非线性变形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开挖时的位移及应力问题,为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数据和计算成果。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地震速报评比”的重要性及“地震速报评比”软件的研制及使用效果。认为用该软件进行速报评比可使评比结果更公正、准确,评比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98.
华洪  胡云绪 《西北地质科学》1997,18(1):70-75,T001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地球生物史上最早的后生动物是伊迪卡拉动物群,由软躯印痕化石组成,多数学者认为是刺胞动物,年代约6 ̄7亿年前,而多门类骨骼化石的出现则是寒武系底界的标志。震旦晚期虽有少量报道,但其层位不低于陆山陀组。但是,陈耳化石因其年代古老(12亿年)而又显示多样的贝壳或骨骼的性质,学术界反映谨慎,认为将其归为可疑化石较为可靠。笔者从化石的保存特征、形态组合面貌、有机与无机成分分析和结构构造研究等  相似文献   
999.
洛南生物群化石体表面大都具有一层黑色碳质薄膜,并且普遍具有次圆形或长椭圆形形态,因而与立体保存的Chuaria或Tawuia等宏观藻类易于混淆。对比研究表明,洛南生物群在化石体保存方式、主要化石形态、化石体表面构造、化石体壁结构、体壁厚度、壁厚与化石直径比以及化石化学成分等诸多方面与宏观藻类化石有着质的区别。三维立体保存的介壳状的生物体形态,较厚的体壁及三层式结构更多的显示壳状实体化石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庐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  谭克仁 《矿物学报》1997,17(3):291-296
本文简述了庐山隆-滑构造的基本特征。在中元古代双桥山群底部的顺层韧变带中,把前人的断层构造砾或沉积成因的巨厚层状变质复成分砾岩,自上而下分离出三层砾:上部砾、中部砾、下部砾。其中上部砾为断层构造砾;中部砾不是砾,而是构造分泌物;下部砾为沉积底砾。在此基础上,同时参考研究区早元古代星子群与中元古代双桥山群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建立了“庐山运动”,其活动时间为2200~1800Ma,这可以与华北及华南其它地区同时期的构造运动相对比,但庐山运动的强度相对较弱,表现为以垂直隆升为特色的造陆运动,它曾使研究区早元古代晚期至少遭受过长达200Ma(1800~1600Ma)的风化、剥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