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280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491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54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41.
Two types of Hepialus larvae with different diets were distinguished in the Sejila Mountain,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stable carbon isotope data of the host Hepialus larva of Cordyceps sinensis and its closely adjacent tender plant roots and humus fractions. Type I is the larva chiefly fed by soil humu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δ 13C values of −22.6‰ to −23.4‰, and more than −23.4‰ in its heads. Type II is the larva chiefly fed by tender plant roots,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δ 13C values of −24.6‰ to −27.6‰, and less than −24.6‰ in its heads. Our result has exceeded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that their food sources only come from the tender plant roots, and may provide evidence for choosing cheap and high-quality foods and further establishing artificial habitats in their large-scale reproductio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Technology R & D Program (Grant No. 2007BAI32B05)  相似文献   
942.
The Ailaoshan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ed area (MCA) consists of the well known Ailaoshan metallogenic belt and adjacent mineral districts and/or deposits. Located in an area of several complex and intersecting tectonic units, the Ailaoshan poly-metallic MCA is controlled by deep crustal and mantle tectonism.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we identified a large ring structure system that surrounds the MCA. This ring structure encloses regional deep-crustal faults, ductile she...  相似文献   
943.
简要介绍了新安江地震台JB型金属摆倾斜仪和VS垂直摆倾斜仪这两种模拟与数字地倾斜仪器进行记录的情况,并对模拟记录和数字记录的运行率、相关性、噪声水平、稳定性、观测精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的差异,为地震台站进一步搞好数字化观测,提高观测精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4.
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录进行预处理,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后的加速度事件波形数据,计算得到地震动各项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仪器烈度、持时、傅氏谱、反应谱和三联谱等,可以导出地震元数据、地震记录波形,对各类数据进行归档存储。该系统具有平台统一性、功能集成性、数据完备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日常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在地震应急、震害评估和科学研究中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945.
介绍了连续重力观测潮汐与非潮汐信号提取与处理平台的平台架构、数据库、主要功能模块、技术特点与功能特性等。该平台面向中国地震重力站网的大网运维业务需求和海量数据处理需求,以连续重力数据处理中的潮汐信号处理、非潮汐信号处理、时频变换等科学计算为核心,基于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中国地震重力站网海量数据的自动清理、数据质量自动评估、数据产品自动产出,产出重力潮汐因子、时频图等24种数据产品,提升了连续重力观测数据的应用效能和地震重力站网的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46.
依托公共安全信息化工程,测震台网数据管理平台在数据资源池环境下,采用分层架构和模块化开发,实现了实时流波形接入和存储、站网基础信息管理、常规数据产品产出、针对特定地震的产品产出、波形数据质量分析等测震台网核心业务的信息化。通过平台的接口和界面,事件波形处理与服务、数据质量分析、震源参数基础数据库建设等测震台网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该平台具有业务集成性、功能实用性、资源共享性和技术先进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测震台网信息化水平,为测震台网现代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47.
SWAT模型在漳卫河流域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漳卫河流域是海河流域重要组成水系, 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的典 型区域之一。本文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构建漳卫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 对模型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总结出其取值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规律。并应用 2000~2004 年的水文气象数据, 进行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 将模拟结果与8 个行政区划的水资源 公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拟相对误差在10%以内, 能够为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成果对于SWAT 模型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 具有很好的示范性。也为海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 模型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8.
数据分辨率对最小二乘配置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分辨率是影响地球重力场建模和大地水准面精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频域形式探讨了最小二乘配置与数据分辨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依赖数据分辨率的最优线性估计及其误差的一般公式。算例表明,该公式与传统配置公式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49.
北半球温带气旋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学者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温带气旋的频数、强度和路径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温带气旋变化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试图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带气旋变化的可能原因。较为一致的研究结论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半球气旋活动的变化显示出在中纬度明显减少,而在高纬度增加的趋势,意味着气旋的路径已经明显地北移。研究还表明,气旋活动的变化与对流层斜压性、急流以及北大西洋涛动、海温梯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50.
采用暴雨站数预报与站点降水量预报相结合的方法预报暴雨落点,在1998年7~8月的暴雨落点预报中,TS评分达到22.4%,超过了HLAFS和主观预报。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可充分利用降水量预报的空间分布信息,预报准确率还存在较大的可提高空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暴雨落点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