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分粒级的角度研究大河河口颗粒有机碳的输送特征是深刻理解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有机碳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关键。于2011年6月采集了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盐度梯度下的表层悬浮颗粒物,采用水淘选方法对其按照水动力直径大小进行了分级分离,分析了这些颗粒物的有机碳含量、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颗粒物比表面积等参数,讨论了不同粒级颗粒物上有机碳的来源、分布和保存随盐度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盐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大,长江口最大浑浊带附近分级颗粒有机碳逐渐降低,颗粒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小于32μm的粒级。相对于长江干流,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含量偏低,可能归因于河口最大浑浊带附近特殊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如细颗粒物絮凝——沉降、微生物分解等。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的计算表明长江口分级颗粒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河流和三角洲输入,海洋来源贡献较小,三者的平均贡献比例分别为40%、35%和25%。在河口盐度梯度的淡水端,不同粒级颗粒物上三角洲来源的有机碳比例均随着盐度升高而增加,而在咸水端,海源有机碳的贡献比例升高,尤其是在16-32μm粒级,最高达39%。32-63μm粒级的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均大于1.0mg/m~2,小于32μm的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均在0.4-1.0mg/m~2的范围之内,符合河流颗粒物的一般特点,同时也说明细颗粒物上的有机碳可能已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解,不过相对于长江口表层沉积物,颗粒物单位比表面积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表明这些颗粒有机碳在沉降过程中或沉积之后还要经历进一步的再矿化分解,初步的估算表明,长江所输送的陆源有机碳约71%会在沉积过程中损失掉。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大河河口不同粒级颗粒物在有机碳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深化对高浊度河口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52.
基于南海西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分析,阐明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特征,探讨硅藻与环境的对应关系及指示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硅藻以热带—亚热带种和近岸种为主;硅藻丰度差异显著,近岸浅水区丰度相对较低,陆坡、河口和上升流区丰度整体较高;硅藻组合类型复杂。硅藻分布面貌受区域的温度、盐度、营养盐、水深、海流、底质类型等因素的控制较为明显。硅藻组合对海流和水团的影响范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3.
人工吹填珊瑚岛礁地层结构比较特殊,以珊瑚砂和珊瑚碎屑为主,取心和成孔难度较大。以南海某岛礁地质钻探取心工程实践为例,针对地层岩性特点,采用一系列对应技术措施:上部松散或弱胶结砂砾层采取跟管钻进和无水干钻取心技术;礁灰岩全漏失地层设计了一套掏砂钻具进行掏砂,确保井眼干净;软硬互层采用超前侧喷钻头;粉砂质地层采取小口径钻具无水干钻取心技术等。该技术在18个钻孔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后续珊瑚礁地层钻探取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4.
Chen  Junfei  Liu  Liming  Pei  Jinpeng  Deng  Menghua 《Natural Hazards》2021,107(3):2671-2692
Natural Hazards -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rainstorm risk is essential for reducing regional rainstorm disaster risks and losses.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相似文献   
55.
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研究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三段.结果表明:该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由泥岩、粉砂岩及薄层细砂岩组成;砂泥岩呈互层分布,存在大量泥质条带和生物扰动构造,其中以泥岩、粉砂岩最为发育;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杂基内微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其中粒内溶孔最为发育;研究区为浅湖亚相沉积,发育坝砂、滩砂和浅湖泥沉积微相,沉积相带、成岩因素是影响研究区储集层物性的重要条件.阜三段储层主要以坝砂为主,其次是滩砂;坝砂粒度较粗,杂基含量低,粒间孔、溶孔发育,砂体厚度大,储集性能好,而滩砂粒度较细,杂基含量高,微孔发育,胶结作用弱,砂体厚度薄,物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热岛效应及其所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本文尝试性地将新兴三维建模技术与微气候模拟相结合应用于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以期获得的模拟数据及模型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提供改善城市微气候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选定珠江新城西区为研究区域,以规则建模手段构建城市三维模型,总结微气候模拟的相关子模型,并利用局地微气候模拟软件对研究区进行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候要素的模拟,最后将二者的结果整合进行可视化展示。微气候模拟结果结合目标区域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分析出建筑高度、密度和布局对目标区域城市微气候分布状况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与规划策略。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微气候研究局限于实地测量与单纯依靠过往气象数据的不足。规则建模对城市建筑布局、结构方面的具体呈现与ENVI-met在微气候分布模拟的结合,使城市局地微气候研究可以逐渐与三维建模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不同地区的城市规划与微气候模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辅助决策工具。在城市建筑结构、布局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研究上也提供了更直观的可视化效果。  相似文献   
57.
Groundwater inrush from karst collapse column (KCC) is a serious water hazard in North China. The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KCC remain unclear.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two KCCs from the same coal mine region and one KCC from different strata and statistically compares lithology-related data for KCCs from 11 coal mines in North China. Finally, we calculated the probability of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KCC and compared these calculations with field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KCC is mostly affected by surrounding lithology formation and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mudstone content. When the thickness ratio of mudstone in the surrounding strata is less than 0.5,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KCC is more likely to be permeable. This observation of the mudstone thickness ratio provided here can be used as a criterion to qualitatively assess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KCCs.  相似文献   
58.
本文对出露于佳木斯地块北部金银库组变沉积岩和侵入其中的火成岩脉体中的锆石进行了系统的LA-ICP-MS/SI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研究,旨在限定金银库组的沉积时限,并揭示其物源及沉积环境。3个样品中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显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研究结果显示:采自金银库组绢云母片岩中的碎屑锆石72个分析点给出1 955~457 Ma的年龄区间,主要峰期年龄为814、757、568、491和463 Ma,其εHft)值为-13.9~-0.1,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 827~1 307 Ma和2 411~1 715 Ma。采自侵入金银库组的花岗细晶岩和辉绿岩分别给出了263和267 Ma的结晶年龄,前者的εHft)值为0.9~2.0,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110~1 047 Ma;后者的εHft)值为-7.7~6.4,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 206~662 Ma。结合佳木斯地块及邻区约430 Ma火成岩的存在和金银库组中该期碎屑锆石的缺乏以及碎屑锆石年龄众数及其Hf同位素组成,我们认为金银库组的形成时代应为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463~430 Ma),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佳木斯地块及其邻区的古元古代和早古生代早期火成岩。  相似文献   
59.
煤炭地质勘查技术近年来有着长足的发展,但矿井突水、冲击地压、瓦斯突出等事故仍时有发生,反映了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存在着"瓶颈"。为此,结合云计算、AI、工业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国家提出的煤矿山地质保障2021初步形成、2025基本实现智能化的要求,提出了以"精细动态描述"为目标、以"过程"为对象的"过程数字勘查技术"概念,以及实施过程数字勘查的技术路径,包括"智能钻孔"、"智能勘查"、"智能勘查地质"、"矿山地质神经网络"、"智能矿山地质"。过程数字勘查技术可有效提升煤炭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地质认识,为矿山超前预测、预报、安全生产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为勘查地质和矿山地质向高度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综合化和技术集约化发展创造条件,填补智能地质空白。  相似文献   
60.
基于MATLAB的GPS高程拟合程序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绘图功能和可扩展性,使其在测量数据的处理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介绍了MATLAB的主要特点和功能,编译出了基于该软件的GPS高程拟合运算程序,并结合一个GPS网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