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4篇
  免费   868篇
  国内免费   1334篇
测绘学   579篇
大气科学   531篇
地球物理   697篇
地质学   2416篇
海洋学   775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305篇
自然地理   47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02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18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267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A method of levulinic acid production from bagasse and paddy straw is presented. Biomass waste was mixed with hydrochloride acid and water, and then liquefied at about 200°C in a pressurized reactor. Both the mass of the biomass and the amount of hydrochloride acid were kept as constants, and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acid concentration on the levulinic acid yield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yield of levulinic acid was maximum when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carried out for 45 min at 220°C using 4.45% concentration of hydrochloride acid, and the maximum yields of levulinic acid were 22.8 and 23.7% for bagasse and paddy straw, respectively.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using NMR, HPLC, and GC/MS.  相似文献   
992.
张振亮  吕新彪  饶冰 《地球科学》2008,33(2):259-265
为详细了解流体的形成机制, 对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合成实验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在合成流体包裹体实验中, 广泛存在流体的均一化和沸腾作用; 流体的均匀与否, 与流体p-t轨迹在TP (H2O)-CP(H2O)-CP(NaCl-H2O) 曲线的部位有密切的关系.p-t轨迹在曲线上部的流体为均匀流体, 反之则为沸腾流体.但也有例外, 如在溶解曲线上被主矿物捕获的流体.这为本次研究一定条件下流体的形成机制、探讨成矿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晋城煤层气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晋城煤层气的规模开发、压裂煤层气井的解剖、井下煤层瓦斯抽放、构造地应力场研究、煤储层大裂隙系统“CT”式解剖与煤层气封闭保存条件研究, 发现3#煤储层内部存在大量煤层气包, 构造微破裂作用促使煤层气包之间广泛合并联通, 煤层气包内部储层的非均质性弱化, 渗透率增加, 煤层气包内部的游离气体比例增加, 流体压力系统边界逐渐清晰并形成煤层气藏. 揭示煤层气藏的成藏机制, 认识煤层气藏的内部细节特征, 促进了该区的煤层气开发技术进步, 提高了井下煤层瓦斯的抽放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平行F42-9发育的结构面对锦屏水电站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盛永清  周创兵  陈益峰  孔建 《岩土力学》2008,29(10):2613-2619
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高边坡F42-9断层及煌斑岩脉组合的滑块对左岸缆机平台及拱肩槽边坡的稳定性起到控制性的作用。针对F42-9断层两侧平行结构面的发育程度,进行了锚固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平行于F42-9断层发育的结构面使锚固边坡岩体的性状急剧下降,现有的加固方案无法满足边坡稳定性的要求。建议根据边坡及抗剪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地质信息,及时制定合理的边坡加强、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堆载条件下单桩负摩阻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庆  孔纲强  郑鹏一  栾茂田 《岩土力学》2008,29(10):2805-2810
通过对粉土中混凝土单桩竖向静载荷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在桩周土堆载条件下,端承桩、摩擦端承桩在桩周土含水率变化时,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层的沉降、“中性点”位置和下拽力的变化。研究发现,摩擦端承桩“中性点”位置随桩周土含水率、堆载等级的变化而变化,在最优含水率附近,土层的下陷量较大,致桩体沉降量也大,故“中性点”的位置会有所上升;随着桩周土堆载的增大,桩周土对桩侧的下拽力也增大,桩体进一步下陷,使桩土相对位移反而减少,“中性点”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996.
何贤锋  赵冰  傅鹤林 《岩土力学》2008,29(10):2843-2846
在广义塑性力学的双屈服面模型的体积屈服面和剪切屈服面中引进应变梯度项,构造梯度依赖的双屈服面,可以建立广义塑性梯度模型的理论框架,此时的位移率 、剪切塑性乘子率 、体积塑性乘子率 成了各自独立的变量。为了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构造了增量泛函,建立并证明了3类变量( , , )变分原理,得到应力边界条件,同时塑性乘子作为自然边界条件给出。  相似文献   
997.
考虑破碎的堆石料颗粒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君  刘福海  孔宪京 《岩土力学》2008,29(Z1):107-112
以双江口300 m级高土石坝为工程背景,根据有关资料的试验数据,利用二维颗粒流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堆石料在一定围压下的颗粒破碎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试样由2 574个簇颗粒单元组成。数值模拟与室内平面应变试验结果对比表明,用选定的细观参数进行数值模拟与平面应变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用颗粒流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能够较好的再现堆石料的颗粒破碎特性。与室内试验相比,数值仿真模拟还能得到颗粒破碎的细观演化规律和破碎带的分布范围,从而为进一步建立考虑颗粒破碎的堆石坝本构模型,研究大坝填筑、水库蓄水过程以及地震情况下的颗粒破碎过程以及颗粒破碎所引起的坝体变形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98.
孔科  楚锡华  徐远杰 《岩土力学》2008,29(Z1):123-128
根据地质及结构特点,建立了能反映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力学特性的典型子模型,即槽段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经典的摩尔-库仑(Mohr-Coulomb)屈服准则、非关联流动法则,对框格式混凝土地连墙槽段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模拟,详细分析了结构在最不利工况下混凝土连续墙的应力与变形,还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该最不利工况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论证了框格式连续墙这种地基处理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地下连续墙在应力变形及稳定方面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999.
孔宪勇  左永振  姜景山 《岩土力学》2008,29(Z1):215-217
简要评述了国内外关于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的研究现状,归纳了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在发生机理、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00.
粗粒料湿化变形后的抗剪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型三轴仪,对双江口坝壳粗粒料进行了不同围压、不同应力水平的湿化试验研究,并对湿化变形后的抗剪强度进行了分析。各个湿化应力水平下的抗剪强度指标近似相等,其c值在风干态和饱和态之间,更接近于饱和态值,而? 值也有相同规律,其值较固结排气剪略有降低,更接近于饱和态的摩擦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