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47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09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连宾  陈烨  袁生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3,23(4):303-307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对其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Y03菌株营养要求简单,在生长的同时合成胞外高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GY03菌株所产絮凝物质有88%以上分布在细胞表面,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随菌体生长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高,不同金属离子对GY03菌株絮凝活性有影响。实验条件下,1h内GY03菌株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率为78%,经放置24h后最高絮凝率可达98%,对制药废水浊度去除率为78.1%~94.7%,COD去除率为48.0%-87.5%,生活污水浊度去除率为85.3%~92.5%,对墨汁溶液的脱色率为53.2%以上。因而认为该菌株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絮凝剂产生菌。  相似文献   
12.
深基坑排桩—圈梁支护结构协同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排桩-圈梁的协同作用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对深基坑排极支护结构进行了弹性地基梁有限元分析,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河流调整中的熵、熵产生和能耗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而不是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运用经典热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研究了河流调整中的熵、熵产生和能耗率的变化。指出:熵和熵产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小熵产生原理等价于最小能耗率原理;冲积河流在调整过程中遵循最小熵产生原理或最小能耗率原理,而不是最大熵原理。  相似文献   
14.
连殿云 《岩土力学》2004,25(Z1):144-146
六四式军用梁应用于遂川江特大桥40mT梁侧向架梁中,笔者详细地介绍了架梁设备的主要结构,以及架梁施工技术与操作方法,并对军用梁架梁设备进行系统验算,架梁设备达到安全要求。并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应用该架梁方案,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5.
孟元库  许志琴  马士委  刘晓佳 《地质学报》2016,90(11):3023-3038
一般剪切带主要由纯剪切和简单剪切共同作用,不同的剪切带及不同的构造位置两者所占有的比例不同。利用运动学涡度(Wk)可以定量地分析两者间的比值大小。本文通过极莫尔圆法和有限应变轴率Rs/石英c轴组构法对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曲水滑覆型韧性剪切带的运动学涡度进行了计算,两种方法获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通过极莫尔圆法,对剪切带中的9组糜棱岩样品进行了运动学涡度计算,获得了Wk=0.73~0.96,平均值Wk=0.83。运用有限应变轴率Rs/石英c轴组构法对4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得到Wk=0.85~0.93,均值为0.88,两种方法获得了较为一致的应变结果。还根据极莫尔圆图解,计算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减薄量S=0.09~0.35,平均减薄量为0.20。研究表明该韧性剪切带为典型的以简单剪切为主伴有部分纯剪切的一般剪切,该剪切带的形成可能与拉萨地体在中新世时从挤压到侧向伸展的转换有关。该剪切带变形特征和运动学涡度的确定深化了对藏南冈底斯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的理解,并对青藏高原中南部的地质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 Daye Iron Mine, the open-pit mining has ended and the underground mining started in 2003. The present pit slopes are as high as 430 m and the slope angle is up to 43°. During the process of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the high-steep pit slopes would be affected by both open-pit mining and underground mining, and it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ould become more complex. So in this paper, the trinity method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experiment and field test was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fields systema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rominent rebound deformation occurs near the slope foot, which is induced by the unloading in open-pit mining. When it is backfilled to 0 m level, the rebound deformation decreases, which indicate that backfilling mass can restrict the de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slope stability; (2) Subsidence dominates the slope deformation in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and it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ing elevation of monitoring point; the maximum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ccur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lopes, because the backfilled part is squeezed by both the north slope and the south slope, and it has a lower elastic modulus than the previous orebody; (3) The stress and its variability near the slope foot are much larger than other places, indicating that the slope foot is most affected by stress redistribution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may occur here; the stress at other stress monitoring points changes little, indicating that the influence of open-pit to underground mining is local; (4) The effect of underground mining on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aults is not prominent; (5) Mining operations in near-ground part affect more on the variation of deformation and stress of pit slopes than that in deeper part.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脊尾白虾维甲酸X受体基因在环境胁迫和蜕皮周期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维甲酸X受体c DNA全长,命名为Ec RXR基因,该c DNA序列全长为132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55 bp,编码一个2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0.918 k Da,理论等电点为PI为6.788;Ec RXR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经Blastp在线比对分析显示,Ec RXR与已知甲壳动物RXR的同源性为71%—9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Ec RXR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沼虾RXR的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Ec RXR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眼柄相对表达量较高,血淋巴中最低。Ec RXR基因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规律表明,Ec RXR基因表达在不同蜕皮时期存在明显变化,在眼柄、肝胰腺、胃和肠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鳃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表皮中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Ec RXR基因在温度、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分析结果发现,温度、盐度胁迫均可显著改变Ec RXR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模式,温度胁迫下Ec RXR基因在鳃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肝胰腺中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表达趋势;盐度对鳃和肝胰腺的调控模式相同,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Ec RXR基因在脊尾白虾蜕皮发育、酶活性调控及渗透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甲壳动物维甲酸X受体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8.
蜑螺科软体动物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蜑螺科是一类广盐性腹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科动物为探讨物种适应辐射及热带海域生物多样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本文对蜑螺科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蜑螺类动物为适应不同生境而进化出多样的贝壳形态,仅依据外部形态很容易产生误导或错误鉴定,因此蜑螺科的分类系统以及一些种属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我国缺乏系统的蜑螺科分类学研究,已报道的种类还不能完全反应中国海实际的物种数。未来需强化标本采集,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和解剖学等手段,明确中国海蜑螺科种属组成和区系特点,进而完善蜑螺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解决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Caris数据处理中垂直基准模型的构建问题,基于EGM2008模型,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测区范围内深度基准面的大地高模型。通过实例讨论了构建深度基准面的大地高模型的步骤和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型构建方法正确,模型内符合精度为3cm左右,外符合精度为10cm左右,能够满足区域范围内多波束无验潮水深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