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6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533篇
测绘学   301篇
大气科学   482篇
地球物理   419篇
地质学   904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207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In this paper, 183 chemical analyses of clinopyroxenes are collected from mantle-derived inclusions inCenozoic basalts of eastern China. Through synthetic studies of the relevant data, their mineral chemistry andgeological significance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fo clinopyroxenes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theCenozoic upper mantle in eastern China is of the continental, primitive, metasomatic and high-temperaturetypes and is related to rift structural environment and variation in composition of basalts. The geobarometry ofclinopyroxenes indicates that Cenozoic basalts of eastern China are derived from the asthenosphere and thatthe average depth of faults progressively increases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rom east to west.  相似文献   
102.
红粘土的微结构及其概化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红粘土的物质组成和微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粘土微结构的概化模型,并根据这种模型对红粘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3.
徐建军  何金海 《气象学报》1993,51(1):103-110
由于EP通量在研究水平波动中的局限性,Hoskins等人将其扩张到三维空间,在准地转无辐散条件下得到了表征水平面的波动待正的诊断量E矢量(v~(12)—u~(12),—u’v’),这为水平面上的波动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Simons等人将E矢基和时间平均气流联系起来,运用波流相互作用的正压不稳定能转换原理。讨论了正压不稳定模对PNA型产生的影响。作者将E矢量运用到30—60天周期振荡的研究中,指出时间平均流的正压不稳定能的转换对30—60天周期振荡动能具有维持作用。本文将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利用E矢量及其与时间平均流的关系。运用1985年6—9月200hPa的欧洲中心资料,计算了30—60天低频波动的E矢量分布特征,从而讨论其水平结构与传播及其与时间平均气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对1980年7月29日—8月16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持续偏南和1983年7月16日—8月12日西太平洋副高位置持续偏北的两次季节内副高中期进退过程的环流特征和加热差异作了对比分析,讨论了东亚季风与对流活动、副高进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By utilizing the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 including effects of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the linearized equations describing symmetric and antisymmetric motions and their analytic solutions are pre-sented.It can be found from the solutions that no matter what kind of motion may be,each solution consistsof three waves,namely,Rossby wave related to initial values,marching wave propagating at Rossby wavevelocity and stationary wave.The latter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However,if the motion is symmetric at the initial instant,then the antisymmetric components of orographyand of horizontal diffusion are likely to lead to the generation of antisymmetric motion.In the steady state,the symmetric flow is connected with symmetric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 and the antisymmetricflow with antisymmetric orography and horizontal diffusion.Further,in order to verify the above analysis,three numeric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symmetric orography can produceantisymmetric motion.Finally,the atmospheric interaction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6.
近10年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进展(1980-198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洞贤 《气象学报》1990,48(1):17-25
对近十年来我国的数值天气预报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还对这时期前后的工作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的进展是巨大的。还估计了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州盆地中部Q仅120—150,为全区最低值,低Q区与温泉分布和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8.
华北东部地区上地幔运动与盆地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华  廖素琼 《地震地质》1991,13(3):276-282
在综合分析华北东部深部构造、盆地构造及其动力学特征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离心技术讨论了该区盆地形成机制与上地幔运动的关系。这种离心技术采用物质密度差代替温度差是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上地幔对流、上地幔隆起(或底辟)以及重力均衡作用产生了华北地壳的单向引张力,从而导致箕状盆地的形成。 作者认为,华北东部地区盆地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与上地幔的运动和重力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金星,瘳振鹏)Theoreticalresearchonintensityenvelopefunctionofstronggroundmotion¥XingJINandZhen-PengLIAO(InstituteofEngineeringMech...  相似文献   
110.
金沙江地震带强震动及其与现今弱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括川滇菱块及马边-大关,宣威-弥勒地区在内的金沙江地震带记载(录)了川滇两省发生的绝大部分中、强以上地震,为我国西南一主要地震区。本文重点研究了该范围内强震的重复性及现今弱震密集区的强震危险性问题。金沙江地震带强震具有很高的原地重复性,7级以上强震原地重复率达65.4%,平均复发时间157年;6级地震原地重复率达41.8%,平均复发时间为27.2年。川滇地区现今弱震活动密集区在活动期内本身发生6级以上强震的可能性很小。四川地区大多数情况下强震发生在距密集区40-50千米处,云南情况较复杂。但在作今后较长时间危险性分析预测时,现今弱震密集区本身仍有发生6级地震的危险,虽然发生7级以上地震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