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6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324篇
地球物理   322篇
地质学   924篇
海洋学   115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数字地形模型自动获取的一种新方案——辐射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字影像自动提取数字地形模型(DTM)的关键是影像匹配。匹配算法有基于特征的相关匹配和基于影像区域匹配两类,前者利用某种抽象的“特征”(一般为线段或点),而后者直接比较像素。但要同时满足DTM的精度,密度、可靠性和速度等要求,单纯引用某种特定的相关方法是不能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本文在分析现有几种典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特征点的辐射法,从而较为合理地兼顾了精度、密度、可靠性以及速度等指标。在AST 386微机上,无任何加速处理器,运行速度达到每秒1~3点,精度为子像素精度。  相似文献   
992.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site preference of Co2+ in a synthetic Co1.10Mg0.90SiO4 olivine have been determined from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collected on an automatic diffractometer. The R factor is 0.044 for 612 reflections. The site occupancies are: Ml site: Co 0.730±0.006; Mg 0.270; M2 site: Co 0.370, Mg 0.630. The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 ΔG° for the ion-exchange reaction between M1 and M2 sites is ?4.06 kcals/mole, assuming ideal mixing at each set of sites. This energy may be called ‘site preference energy’ of Co2+ in olivine. The strong preference of Co2+ for the M1 site can be quantitatively explained by two competing forces: preference of ions larger than Mg2+ for the M2 site and stronger covalent bonding of transition metal ions at the M1 site. For Fe2+, Mg2+, these two effects nearly neutralize each other, explaining the lack of considerable cation-ordering in Fe-Mg olivines.  相似文献   
993.
盆地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可以促进干酪根的成烃转化。构造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力化学作用上;火山活动的影响除了表现为加热作用外,还表现为与火山岩有关的矿物与有机质或干酪根的相互作用,包括催化和加氢作用。黄铁矿被证明是一种更有效的催化剂。这些影响是附加在正常的干酪根热解作用上,而且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的影响也是复合在一起的。一些模拟实验证实了上述作用的存在以及对于不同的干酪根类型所施加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94.
An efficient dynamic analysis method using the modified Lanczos co‐ordinates is present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modified Lanczos algorithm using Lanczos vectors that satisfy the stiffness‐orthonormality condition to the conventional Lanczos co‐ordinates method. The modified Lanczos co‐ordinates method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n the case of structures under multi‐input load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ified Lanczos co‐ordinates method is verified by analysing a numerical example.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5.
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减少。显著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面积比降水量增加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华北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要大。  相似文献   
996.
基础隔震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复模态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多自由度基础隔震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建立了运动方程,然后用第一振型将上部结构展开,针对所得方程为非经典阻尼、非对称质量和非对称刚度情况,用复模态法解耦,获得了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地震响应的解析解,对单自由度体系,此解即为结构响应的精确解,从而建立了两自由度体系在任意非经典阻尼与非对称质量和刚度情况下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分析的一般方法。本文方法也可用于带TMD减震结构、无损伤“加层减震”加固结构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与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97.
闪电定位系统布网方案设计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翠红  左申正  万玉发 《气象》2002,28(6):11-15
以闪电定位系统的定位原理和误差分析方法的基础,利用系统布设客观分析软件的自动选站和误差计算功能,比较了以不同方式组成的闪电监测网在一定范围内的定位误差。结果显示,除了系统本身存在的方位和时间误差外,布设子站的数目、几何形状、站距的大小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均非常明显,与系统采取的定位算法也有很大关系。同时,提出并采取“一子多主,多叉组合”的技术策略,以湖北省为例,对闪电定位系统布网方案设计进行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998.
万渝生  耿元生  沈其韩  刘敦一  宋彪  唐索寒  王进辉 《地质科学》2002,37(2):143-151,164,T001,T002
鞍山地区中太古代铁架山花岗岩中存在多种类型的表壳岩包体。本文对其中 类变泥砂质岩石进行了研究。一类包括云母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浅粒岩, 它们高钾低钠, 具有强的负铕异常(Eu/Eu* = 0.10~0.23) 和负钡异常(Ba/Ba**=0.09~0.23),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6~3.51 Ga和-3.89~-1.59.岩石高的成熟度和长的地壳滞留时间表明鞍山地区中太古代以前陆壳基底就有了相当的规模,并具有很长的地壳演化历史.它们在元素组成上与铁架山花岗岩十分相似,相互间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铁架山花岗岩的tDMεNd(3.0 Ga)变化范围分别为3.39~3.70 Ga和-4.99~-2.36,Sm、Nd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泥砂质岩石存在一定差异,看来主要与前者形成过程中源区选择性部分熔融和稀土组成发生变化有关.另一类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组成上与第一类变泥砂质岩石存在较大区别,而与古太古代陈台沟花岗岩较为相似,相互间可能存在物源上的成因联系.它们对铁架山岩体部分轻、重稀土强烈分离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可能起了一定作用.物源区的复杂性是铁架山花岗岩组成上存在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全球陆地降水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英国东安哥拉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Hulme博士最新的1900-1998年的全球降水量资料是目前年代最长的,对此格点资料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季风区是降水变化率最大的地方,还给出了从该资料中读取全球几个著名的季风区降水量的方法;指出了所读资料的可靠程度;计算与分析了近百年全球陆面1月、7月降水序列,指出7月份降水无明显趋势,1月份降水有弱的上升趋势,序列中存在明显的2-7a、13a和20a左右的周期,为进一步使用该资料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Protein and RNA in lake sediments tend to be decomposed progressively with time and sedimentation depth. Their concentrations tend to decrease starting from the sedimentation depth of 17 cm and that of 19 cm,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products of their decomposition —amino acids and nucleotides show different rules of variation. At the depth from 27 cm to 30 cm the amino acids are most abundant in the pore waters of lake sediments. Such variation tendency seems to be related to the extent to which microbes utilize amino acids and nucleotides. Due to polymerization in the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the adsorption of protein on minerals and organic polymers, below the sedimentation depth of 17 cm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amount of protein in the sediments. With the time passing by, protein has been well preserved in various sediment layers, indicating that its decomposition is relatively limited. The peak values of protein content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two lakes are produced in the surface layers at the depth of 10 cm, implicating that the surface sediments are favorable to the release of protein. The contents of amino acids in the pore waters of lake sedim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tivities of microbes. Below the depth of 27 cm, the amino acids are significantly accumulated in Lake Aha sediments, probably indicating the weakening of microbial activities. The research project was financially supported jointly by the N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0173038) and the Guizhou Provincial Foundation (No. 3090)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nowledge-Innovation Foundation (KZCX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