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6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1111篇
地质学   1638篇
海洋学   407篇
天文学   978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0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4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51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30篇
  1976年   39篇
  1975年   40篇
  1974年   44篇
  1973年   28篇
  1972年   29篇
  1971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吐哈盆地及邻区早二叠世沉积特征与构造发育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不同露头剖面和探井资料的分析,在吐哈盆地及邻区区分出三种不同类型沉积相:(1)裂谷型海相火山喷发沉积相;(2)裂谷型陆相火山喷发沉积相;(3)造山带磨拉石相;不同沉积相特征并结合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在吐哈及邻区存在二种不同类型的盆地,即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同时,还探讨了大陆一大陆碰撞带上两种不同类型盆地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72.
北票—义县地区义县组岩石地层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地层是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其中火山岩地层占80%以上,具有四个火山作用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以基性-偏碱的基性-中基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二亚旋回以中基性-酸性的火山作用为特征,第三亚旋回以基性-中性火山作用为特征,第四亚旋回以中酸性火山作用为特征;义县组火山-沉积地层包含至少7个沉积夹层,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四套沉积层,即底砾岩层、下部火山岩中的沉积夹层、中部湖相沉积层和上部河湖相沉积层,沉积层中生物化石主要集中在3个主要层位.综合火山岩的旋回性特征,岩石组合、岩石产出特征,不同岩石组合的上、下接触关系和岩石形成环境的分析结果,结合同位素年代学及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成果,区内义县组被划分成了4个岩性段.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义县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其形成年龄介于135~120Ma之间,含中华龙鸟、孔子鸟和辽宁古果等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是在125~127Ma之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973.
对2000年春季一次高空槽快速移动影响的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寻找这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前期特征.  相似文献   
974.
采用车贝雪夫正交多项式分解方法展开重庆地区夏季降水场, 揭示了最近40年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年份重庆各地夏季降水变化趋势一致; 近40年来重庆地区夏季降水80年代中期以前有增加趋势,而80年代后期至今则有减少趋势,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80年代,70年代干旱姓频繁,从8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重庆地区又进入了一个干旱的相对高发期.  相似文献   
975.
Abstract Volcanism in the back-arc side region of Central Luzon, Philippines, with respect to the Manila Trench is characterized by fewer and smaller volume volcanic centers compared to the adjacent forearc side-main volcanic arc igneous rocks. The back-arc side volcanic rocks which include basalts, basaltic andesites, andesites and dacites also contain more hydrous minerals (ie, hornblende and biotite). Adakite-lik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back-arc lavas, including elevated Sr, depleted heavy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high Sr/Y ratios, are unlikely to have formed by slab melting, be related to incipient subduction, slab window magmatism or plagioclase accumulation. Field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show that these adakitic lavas were most probably formed by the partial melting of a garnet-bearing amphibolitic lower crust. Adakitic lavas are not necessarily arc–trench gap region slab melts.  相似文献   
976.
We present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joined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by the permanentand the temporary networks operating in the area ofthe earthquake sequence that followed (andanticipated) the 26 September, Central Italy, mainshocks. In particular, these earthquake data haveallowed us to determine a well constrainedwave-velocity model (both P and S) with stationcorrections which demonstrated to produce robusthypocentral locations. These velocity modelswith station corrections have been used forre-locating the whole September 1997–July 1998subset of data of the permanent network, and theprevious background seismicity, starting from May1996.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largest events werealso obtained from an analysis of the first-motionpolarities.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seismic activityaligns on a SE-NW trend for a total length of about50 km of extension; 2) the focal depth of theseevents is restricted to the range 0–9 km; 3) mostevents can be related to sub-parallel SW dipping faultplanes; 4) focal mechanisms of the largest shocks(ML > 4) show a coherent behaviour, withnormal fault solution on SSE-NNW striking, SW dippingplanes; 5) the space-time evolution of the activitydisplays a discontinuous mode of energy release, withdifferent episodes of activation and an apparentclustering of aftershocks at the edges of the areaswhich presumably ruptured in the main shocks.  相似文献   
977.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机制   总被引:65,自引:5,他引:60  
刘和甫 《地学前缘》2000,7(4):477-48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系包括由松辽盆地、华北盆地和江汉盆地等构成的裂陷盆地 ,以及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及雪峰山等构成的伸展山岭。从大陆裂解和伸展构造动力学来看 ,主要存在底侵作用、对流作用和拆层作用 3种机制。因此裂陷盆地与伸展山岭耦合关系主要是深部壳幔作用在浅层的响应。  相似文献   
978.
计算流体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矿作用的化学机理可以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进行研究。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不断增强 ,在地球化学中正在形成一门新兴学科———计算地球化学。其中热质输运模拟、化学质量迁移数值模拟和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立在Darcy定律和守恒方程基础上的多孔介质热质输运模拟通过流函数图、等温线图及速率矢量图等 ,从古水文学和流体地球化学方面高度动态研究成矿作用。根据化学和热力学原理进行的化学质量迁移数值模拟则通过矿物和流体中化学物种的热力学数据 ,预测多组分体系中发生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定量揭示经历了复杂化学反应进程的成矿作用的化学行为。将上述两方面结合的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耦合动力学 ,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上模拟真实成矿流体系统复杂的动力学行为 ,是计算流体地球化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9.
火山岩储层建模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德发 《地学前缘》2000,7(4):381-389
火山岩储层建模研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近年来 ,国内外在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藏。为了探索火山岩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选取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火山岩发育的营城组为研究目的层 ,以火山岩相分析为基础 ,以基于相分析的神经网络技术为手段 ,通过多种参数的选取和计算 ,尝试性地建立了该区火山岩储层地质模型。该模型表明 :层状火山机构比块状火山机构的物性好 ;多相火山机构比单相火山机构物性好 ;裂缝发育的火山机构比裂缝不发育的火山机构物性好。基底涌流相、火山空落相、火山沉积相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