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3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泥石流堆积物作为泥石流发育最终的产物,含有大量与泥石流发生过程和发育特征相关的信息,能够反映泥石流灾害程度和活动强度。研究表明,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和无标度区间,运用分形理论,计算泥石流堆积物颗粒分布的分维数。分析分维数与主沟长度、泥砂补给段长度比、主沟平均比降、流域最大相对高差和松散物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维数与各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非线性响应关系。以乌东德库区泥石流实测数据为例,以上述的5个因素作为输入单元,建立了泥石流堆积物分维数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并对分维数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的最大误差为1.25%,说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综合表明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和泛化数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泥石流堆积物分形维数预测方法,可用于不具备筛析条件的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的预测与研究,进而可为研究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类型、危险度和堆积物的形成演化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2.
大兴安岭博乌勒山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发育,可分为两个岩石系列:闪长岩类,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岩系列,有花岗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类型由中性向酸性演化,以成份演化为特征;属碱钙性-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为同熔型(I型),并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点。成矿专属性,闪长岩类对Au、Ag、Pb、Zn金属成矿有利,花岗岩类对Cu、Pb、W、Mo金属成矿有利。  相似文献   
993.
单中强  王馨  王庆之 《江苏地质》2015,39(4):552-555
以川东南地区为例,运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技术对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径主要为纳米级,孔隙可分为有机质孔、无机孔(微裂缝、微孔道、絮状物孔隙、晶间孔、晶内孔),以有机质孔为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泥页岩微观孔隙组合模式。通过氮气吸附实验,确定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Ⅱ类吸附曲线,表明其孔隙主要由纳米孔组成,结构具有一定的无规则(无定形)孔特征,颗粒内部孔结构具有平行壁的狭缝状孔特征,且含有多形态的其他孔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钻探、地震及露头资料的研究,将准噶尔盆地东缘三工河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地震和测井剖面上识别出挠曲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两种构造坡折带。坡折带对于研究区层序和沉积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于层序,"径向沟梁辐射,纬向阶梯分布"的坡折带体系使得本区三工河底部低水位体系域发育,坡折带加强河道侧向迁移,削弱河道下蚀,增加准层序数量,坡折带高部位低水位体系域会侵蚀下覆地层;对于沉积,在精细开发区的三工河组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组合,顺物源连井剖面上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沉积微相组合序列,陡坡区发育富河口坝三角洲前缘,缓坡区发育富河道三角洲前缘。  相似文献   
995.
近80年来中国大陆地区人口密度分界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胡焕庸先生通过对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研究,提出了被后人称之为"爱辉-腾冲"线的人口密度分界线。为了研究中国大陆地区近80年来人口分布格局的演变特征,本文基于胡焕庸先生给定的人口比例阈值,以县域边界为基础,依据洛伦兹(Lorenz)曲线原理,精确厘定了1935年—2010年间的7期人口密度分界线,并进一步分析该线的变动过程及其两侧人口比例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935年以后至2010年,人口密度分界线的西北部人口增长速率明显高于东南部,中国人口分布极端不均衡的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996.
以山东平度旧店金矿床中金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金矿物的形态、物性、主成分及微量元素等特征的研究,认为旧店金矿中主要金矿物为银金矿、自然金,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金主要以银金矿形式产出,金银矿少量,自然金很少。金矿物赋存状态主要为裂隙金、包体金、晶隙金等,呈粒状、板状、针状产出,银金矿与石英、黄铁矿依存关系最为密切。旧店金矿金的成色集中在600~800之间,平均744.13,说明旧店金矿经历了中温成矿环境,且成矿时间较短,是以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997.
Dai  Yanchen  Qiao  Lulu  Xu  Jishang  Zhou  Chunyan  Ding  Dong  Bi  Wei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英文版)》2015,14(3):425-432
Laizhou Ba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hina's marine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It is therefore crucial to estimate return-period value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this reg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success of maritime engineering and maritime exploration. In this study, we us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to estimate extreme wave height, sea current velocity and sea-level height in western Laizhou Ba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a-level rise starts at the mouth of the bay, increases toward west/southwest, and reaches its maximum in the deepest basin of the bay. The 100-year return-period values of sea level rise can reach 3.4–4.0 m in the western bay. The elevation of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Qingdong Oil Field would remain above the sea surface during extreme low sea level, while the rest of the oil field would be 1.6–2.4 m below the sea surface. The return-period value of wave height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water depth; in fact,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similar to the isobath's. The 100-year return-period values of effective wave height can be 6 m or higher in the central bay and be more than 1 m in the shallow water near shore. The 100-year return-period values of current velocity is about 1.2–1.8 m s-1 in the Qingdong Oil Field. These result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ensu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reducing construction cost.  相似文献   
998.
2013年盛夏中国中东部高温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2013年盛夏中国中东部地区异常高温天气的成因,根据中国191个站地面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热力学方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绝热加热(主要是长波净辐散)是夏季中国中东部地区升温最为主要的因子,但2013年盛夏中国中东部地区温度异常偏高(距平)主要是由中低层异常偏强(相对常年平均)的下沉运动造成的,偏强的非绝热加热也有一定的贡献,而异常的温度平流(冷平流)则起着负贡献。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发现,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偏强、偏西、偏北和200 hPa南亚高压偏强、偏东、偏北是造成2013年盛夏中国中东部地区中低层下沉运动偏强的主要原因,偏强的下沉运动又会使空中云雨减少,地表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偏强,地表温度偏高,地表向上的感热通量和长波辐射也随之增大。结合海表温度的分析发现,2013年盛夏西太副高偏强、偏西、偏北主要是由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黑潮地区和北半球西风漂流区海面温度异常偏高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9.
云南保山栗柴坝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明  吕勇  山克强  郝彦珍 《地质论评》2015,61(2):333-343
云南保山熊洞村栗柴坝组地层(S_(2-3)l)其底部与早志留世仁和桥组(S_1r)整合接触,顶部与早泥盆世向阳寺组(D_1x)整合接触,地层沉积较连续,整体表现出混合沉积的特征。以此剖面为基础,连续采集碳酸盐岩样品24个,根据其显微特征、元素相关性、组份含量及相关元素的比值特征,探讨了研究区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①样品中Sr与CaO、SiO_2、Al_2O_3和K_2O等氧化物之间,以及各氧化物相互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反映了栗柴坝组不同沉积阶段陆源组份与方解石矿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②通过对碳酸盐岩中元素含量以及相关元素比值的垂向分布特征分析,如Sr/Ba、Mn/Fe和V/Ni等,对栗柴坝组不同沉积阶段进行了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气候等方面的研究,数据表明栗柴坝组各时期沉积环境差异显著。③岩石微观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具有一致性。对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有益于古沉积环境恢复和古气候的判别与重建。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高观测效率,节约运行成本,云南天文台将建立一套2.4 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2.4 m望远镜观测目标查询系统作为远程观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支持国际虚拟天文台通用的VOTable格式;它提供丰富的星表检索,并生成模拟星图和目标列表,同时还具备了交叉证认,距离计算等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