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9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河南省春季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河南省分布均匀的60个测站1961-2006年春季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多项武拟合、最大熵谱分析、EOF等方法对河南省春季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春季降水量空间分布南北差异较大,呈现南多北少;春季旱年多于涝年,尤其4、5月偏旱的年份显著多于偏涝年;春季降水量的线性趋势不明显.年际变化具有显著的5 a振荡周期;春季及其各月降水量场第一特征向量呈现全省一致型,其方差贡献率达70%左右,全省春季同涝同旱特征显著.  相似文献   
82.
本文研究了由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所辐射的远场位移。通过Jacobi椭圆函数和Legendre范式的第一、第二、第三种非完全椭圆积分等特殊函数,给出了该问题的普遍形式的闭合解析解。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普遍情形。与已往工作比较具有以下不同之处: 1.设破裂速度为V(t) V(t)=V0+at (a=常数)其中V0是初始破裂速度,V0=0即初速度为零的特殊情形;a是破裂加速度;a>0、a=0及a<0分别对应于加速破裂、匀速破裂及减速破裂的特殊情形。 2.破裂是从半径R1开始的。即可以有初始裂纹存在。从而扩展的瞬时半径ζ(t)为 ζ(t)=R1+V0t+1/2at2.R1=0,相应于从中心开始扩展的情形。 3.震源函数假设具有下述形式: S(ζ,t)=D0[1-(ζ/R2n]g(t). (n=0,1,2,……)其中,D0是圆盘中心最终错距,R2是最终破裂半径,g(t)是震源时间函数。n=0时得到震源空间函数为均匀分布情形。n=2时得到该裂纹问题静态解的一级近似的情形。 最后,作为例子,给出了整个破裂过程(起始-加速-匀速-减速-停止)所引起的远场位移公式。 本文第一部分只讨论R1=0,n=0的情形,其他内容将在第二部分中讨论。  相似文献   
83.
崖13-1气田陵三段是河控与潮控的辫状三角洲,主要储层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及席状砂,其中河口坝的储层物性比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好,席状砂与远砂坝的物性相对较差,而各类正韵律河道与反韵律的砂坝决定了各垂向流动单元储层韵律特征。气田内的隔夹层与不同规模的海泛面相关,隔层以前三角洲泥为主,分布稳定,而夹层以分流间湾与水下分流间湾泥为主,分布较局限。结合沉积微相分布、储层非均质性及断层的分布,可以把气田区分为两个大区及6个流动单元,而南II、南III区仍可有较好的储层,但由于构造上处于低部位,含气前景还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84.
Accurate prediction of future sea level rise requires models that accurately reproduce and explain the recent observed dramatic ice sheet behaviours. This study presents a new multi-phase, multiple-rheology, scalable and extensible geofluid model of the Greenland ice sheet that shows the credential of successfully reproducing the mass loss rate derived from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 and the microwave remote sensed surface melt area over the past decade. Model simulated early 21st century surface ice flow compares satisfactorily with InSAR measurements. Accurate simulation of the three metrics simultaneously cannot be explained by fortunate model tuning and give us confidence in using this modelling system for projection of the future fate of Greenland Ice Sheet (GrIS). Based on this fully adaptable three dimensional, thermo-mechanically coupled prognostic ice model, we examined the flow sensitivity to granular basal sliding, and further identified that this leads to a positive feedback contributing to enhanced mass loss in a future warming climate.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ice depend sensitively on its temperature, thus we further verified modelâ?s temperature solver against in situ observations. Driven by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atmospheric parameters, the ice model simulated GrIS mass loss rate compares favourably with that derived from the GRACE measurements, or about ?147 km3/yr over the 2002–2008 period. Increase of the summer maximum melt area extent (SME) is indicative of expansion of the ablation zone. The modeled SME from year 1979 to 2006 compares well with the cross-polarized gradient ratio method (XPGR) observed melt area in terms of annual variabilities. A high correlation of 0.88 is found between the two time series. In the 30-year model simulation series, the surface melt exhibited large inter-annual and decadal variability, years 2002, 2005 and 2007 being three significant recent melt episodes.  相似文献   
85.
根据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的地面气象数据和1∶25万的地形图,利用线性趋势模型和"回归分析+残差修正"插值法,定量评估了三峡库区近54 a来气温的年和四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自1951来,整个库区气温变化的最大特点是夏季平均最高气温显著降低(-0.21℃/10a)、冬季平均最低温显著增加(0.20℃/10a)、夏季和冬季的日较差及年平均日较差显著降低,而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温、年平均最高温、春秋两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低)温、冬季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最高温的变化不显著。同时,库区的气温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库区西部的年、夏季和冬季平均日较差、夏季最高温等的降幅较大,库区东部的冬季最低温的增温幅度大于西部。  相似文献   
86.
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反应性气体在线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大气成分业务观测水平的提高,对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新建设的NO_x、SO_2、CO和O_3 4种反应性气体集成观测系统的构造、功能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在站址科学论证期间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并与其他本底站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新观测系统的一些初步观测结果。结果表明,阿克达拉站观测到的O_3和CO的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征有别于中国东部几个大气本底站的观测结果,反映了该站与其他站的差异;新的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易于实现质量控制,其性能指标能够满足该偏远站点观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87.
徐绍辉  张佳宝  刘建立 《地球科学》2001,26(5):529-532,550
描述非饱和土壤中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方程可分成两部分:对流部分用通量校正运移(FCT)算法求解;弥散部分用常规的隐式差分方法求解.FCT算法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低阶运移阶段,这一阶段的解,可能会引进过量的数值弥散;另一个是高阶通量校正阶段,通过对反扩散通量进行校正(限定),可有效地消除数值弥散和数值振荡.而水体积分数用FUCG方法求得,能保持质量守恒.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FCT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
本文第一部分已讨论在以下两条假设下的匀变速扩展的圆盘形断层的远场辐射理论: 1.破裂是从中心开始的;2.均匀位错分布(n=0)。 本部分将讨论更一般的情形,第一部分中的结果可以从本部分的普遍公式中作为特殊情形过渡得到。  相似文献   
89.
川西甘孜黄土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川西甘孜地区甘孜寺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及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分析。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B/M界线出现在S8的顶部,并且在剖面下部12.7~14.0m处出现了松山负向期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本次测试以及结合以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甘孜地区典型的风尘堆积形成于约1.15MaB.P.以前。石英颗粒表面形态特征的分析结果说明风尘物质可能经历了风、流水、冰川等多种外动力作用,进一步证明该区的风尘物质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冰水沉积。另外,研究结果指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环境状况大约在1.15MaB.P.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干旱化程度以及高原冬季风的明显增强,而这些变化又与青藏高原在该时期的快速隆升密切相关。磁性地层的研究结果将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古环境演化过程的对比分析及阶地地貌发育历史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有限差分方法的原理,叙述了砂岩型铀矿体上氡气场的分布,并建立了氡气场分布的理论方程,通过有限差分算法求解氡气场分布方程,为砂岩型铀矿体上氡气场的正演研究提供了数值计算方法。针对砂岩型铀矿体上氡气场低值区对应矿体而高值异常场对应矿体两端的特点,以矿体端点高值异常峰值点为中心进行二维等步长剖分,得出差分方程,为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种算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