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159篇
大气科学   163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506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The Liupan Mountains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which forms an important dividing line between landforms and bio-geographic regions. The populated part of the Liupan Mountains region has suffered tremendous ecological damages over time due to population pressure, excessive demand and inappropriate use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datasets of land use between 1990 and 2000 were obtained from Landsat TM imagery, and then spatial model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landscape conditions.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was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cropland, forestland, and urban areas have increased by 44,186ha, 9001ha and 1550ha, respectively while the grassland area has appreciably decreased by 54,025ha in the study period. The decrease in grassland was most notable. Of the grassland lost, 49.4% was converted into cropland. The largest annual land conversion rate in the study area was less than 2%. These changes are attributed to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To improve the eco-economic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region, population control,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ecological friendly agriculture we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992.
根据1990~1997 年间广东沿海17 个采样点的牡蛎体的麻痹性毒素检测数据,阐述了广东沿海三个岸段牡蛎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地理分布、季节差异以及麻痹性毒素在牡蛎体中的分布。为我国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3.
1984-2019年,中国共有7艘考察船38次远赴南北两极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其中南极29航次,北极9航次,累计航程160万km.重点分析了"雪龙"号破冰船的航行特征参数,并结合GPS、机舱、罗经等多源数据,建立了破冰船航行状态分类识别模型,进而研发了破冰船的经停港口和停靠极地站点的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以往极地考察航次...  相似文献   
994.
随着海洋信息通信网业务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以及用户对网络性能要求的提高,网络管理必不可少,而流量监控和统计分析是网络管理的基础.本文主要对海洋信息通信网中不同的流量监控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海洋信息通信网网络监控现状、SNMP流量监控技术、NetStream流量监控技术以及通过对比对两种监控手段在海洋信息通信网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5.
阿尔金北缘枕状玄武岩的地质特征及其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阿尔金山北缘恰什坎萨依出露的玄武岩具枕状、气孔和杏仁状构造,镜下多为间隐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特点及REE等微迹元素显示洋岛玄武岩特征;其颗粒锆石U-Pb年龄为448.6±3.3Ma。该区玄武岩与相伴产出的蛇纹石化橄榄岩、辉长岩及硅质岩、粉砂岩等呈断层接触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较标准的蛇绿岩。这为探讨阿尔金山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6.
根据现代不同类型GIS系统之间数据交换频繁的情况,提出了交互式GIS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架构、数据交换等特点,并在食品企业监管中进行了应用。通过一个桌面GIS系统和若干嵌入式GIS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展示了交互式GIS系统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杨帆  王权  郝芳  郭柳汐  邹华耀 《地球科学》2021,46(1):172-185
为了研究饶阳凹陷沙一下亚段优质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贡献.基于有机碳、热解、生烃模拟实验评价源岩生烃潜力;基于源岩GC-MS实验和生烃潜力评价结果,描述源岩分子地球化学及有机相特征,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建立油-岩关系并定量计算原油中各源岩贡献率,总结了沙一下亚段成藏贡献规律.研究表明:沙一下亚段源岩的生烃潜力在凹...  相似文献   
998.
考虑地震动的空间变化效应,对自锚式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进行了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P波、SH波和SV波作用下该协作体系内力和位移峰值响应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均匀一致地面动和多点非一致地面运动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计算中由于虚拟激励法的引入,计算效率获得极大的提高。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对该类超大跨径桥梁地震反应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根据 1996~ 1997年间深圳海域 (大亚湾和大鹏湾 ) 13种贝类 (华贵栉孔扇贝、马氏珍珠贝、翡翠贻贝、波纹巴非蛤、毛蚶、栉江瑶、联珠蚶、文蛤、棕带仙女蛤、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习见蛙螺和近江牡蛎 )体中的麻痹性毒素的检测数据 ,阐述了贝类麻痹性毒素的含量水平、年际变化、PSP中毒事件以及与其它海区贝类 PSP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时序InSAR技术在地表变形监测方面应用广泛,传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存在时效性较差、动态更新滞后等问题。本文基于信息量-AHP模型与SBAS-InSAR时序技术,首先以覆盖研究区高分影像与2019—2021年SLC级Sentinel-1A C波段雷达数据提取研究区灾害点与变形点,然后选取相对高差、坡度、坡向、NDVI、降雨、距断层距离、距采空区距离、地表形变等8个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估算研究区地灾危险性指数;选取GDP、POP、道路、林地、耕地以及工矿用地因子,选用AHP层次分析法赋权计算各个因子易损性指数,最后结合危险性指数、易损性指数构建区域地质灾害区风险评价体系并采取危险性、易损性、二维矩阵表方式对其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本次基于信息量-AHP模型与SBAS-InSAR技术构建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体系较为合理,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合理性。此外,评价结果在矿区生产建设、防灾减灾等有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