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8篇
  免费   509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测绘学   339篇
大气科学   709篇
地球物理   1240篇
地质学   3213篇
海洋学   672篇
天文学   554篇
综合类   284篇
自然地理   46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24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394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491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485篇
  2009年   426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9年   4篇
  1968年   2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Several hydrothermal sulfide structures were sampled using Mir manned submersibles in the relatively shallow Lucky Strike vent field, Mid-Atlantic Ridge; the bathymetric position of these structures varies by approximately 100 m.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hemical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of hydrothermal ore occurrences le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nitial high-temperature ore-bearing solution ascending toward the surface became unstable and experienced phase separation beneath the ocean floor. The phase separation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bathymetric control of hydrothermal ore formation in the ocean.  相似文献   
92.
Early Proterozoic granitoids are of a limited occurrence in the Baikal fold area being confined here exclusively to an arcuate belt delineating the outer contour of Baikalides, where rocks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are exposed.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y of the Kevakta granite massif and Nichatka complex showed that their origin was related with different stages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Baikal fold area that progressed in diverse geodynamic environments. The Nichatka complex of syncollision granites was emplaced 1908 ± 5 Ma ago, when the Aldan-Olekma microplate collided with the Nechera terrane. Granites of the Kevakta massif (1846 ± 8 Ma) belong to the South Siberian postcollision magmatic belt that developed since ~1.9 Ga during successive accretion of microplates, continental blocks and island arcs to the Siberian craton. In age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these granites sharply differ from granitoids of the Chuya complex they have been formerly attributed to. Accordingly, it is suggested to divide the former association of granitoids into the Chuya complex proper of diorite-granodiorite association ~2.02 Ga old (Neymark et al., 1998) with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sland-arc granitoids and the Chuya-Kodar complex of postcollision S-type granitoids 1.85 Ga old. The Early Proterozoic evolution of the Baikal fold area and junction zone with Aldan shield lasted about 170 m.y. that is comparable with development periods of analogous structure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93.
合肥市夏季热岛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2002牟夏季高温期间合肥市城市小气候考察的资料,分析了合肥市夏季城市热岛特征以及热岛强度的历史变化。结果表明:1)合肥市夏季热岛强度的日变化与冬季明显不同,夏季晴天一天中热岛强度只出现一个峰值,其基本特征与Oke提出的理想状态下的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的模式曲线非常相似,而冬季与高纬地区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城市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接近。这反映了冬、夏两季人类活动、能源消耗量的不同;2)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实施,合肥市热岛面积、分布形状有了一定的改变,但主要分布特征和强度基本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94.
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雪灾的环流型及水汽场分析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冬、春季雪灾是青藏高原东部牧区重要的灾害性天气。本文利用历史天气图和国家气象中心T106L19全球模式的分析值格点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牧区近20年来冬,冬季降雨的天气形势和水汽场。结果表明,北脊南槽型、乌山脊型、阶梯槽型和国境槽型是造成高原东部牧区降雪的四类主要环流型;在高原东部牧区强降雪天气过程时气柱可降水量有明显增加,记要降雪区与水汽通量辐合区吻合,主要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地区。  相似文献   
95.
席北凤  乔建续 《山西气象》2002,(4):32-32,35
作为服务业的气象部门如何将业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并起到导向性、全局性、效益性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年来,我们洪洞县气象局利用网络技术和人才优势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6.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97.
该文主要对适合于北京地区的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方法,利用GIS及GPS工具,提高对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在分析研究北京地区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模式及适宜使用的下垫面状况和时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遥感模式。利用GIS和GPS技术实现包括遥感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的复合,以影像的方式,将地表地理状况与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实现了RS、GIS及GPS的融合,提高了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8.
ODP 1144站钻孔沉积物中微玻璃陨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分析了取自南海北部的ODP1144钻孔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取自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玻璃陨石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结果显示,这些微玻璃陨石属于亚洲-澳大利亚散落区的普通微玻璃陨石。从成分上看,这些微玻璃陨石存在两种不同的类型,其中的绝大部分Al2O3含量在19.0%以上,属于高Al类型,相应的难熔微量元素含量也比较高;个别微玻璃陨石Al2O3含量(13.0%)和难熔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含量和特征比值都与邻近的广东省湛江和吴川的玻璃陨石相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意味着,这些微玻璃陨石来源于同一靶源区,但靶区的物质组成并不均一。  相似文献   
99.
天山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表面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4,他引:14  
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位于新疆奎屯市以南的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 奎屯河上游支沟哈希勒根河源区. 1999年8月, 在该冰川上布设了用于冰川运动和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测杆18根, 并进行了冰川表面运动、冰川物质平衡和冰川末端变化的首次观测. 根据2000年8月和2001年8月的冰川运动观测资料, 分析了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和冰舌末端的变化状况. 结果表明: 奎屯河51号冰川应属于亚大陆型冰川; 1999/2000年度和2000/2001年度的表面运动值不大, 最大流速点的年运动速度为3.15 ma-1; 运动速度垂直分量UZ的变化规律同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规律相同, 即消融区的显出流作用和积累区的显入流作用. 该冰川的冰舌末端处于相对稳定的退缩状态, 1964-1999年间平均退缩量约为1.4 m*a-1, 而1999-2001年间的平均退缩量为5.0 m*a-1, 反映出冰川退缩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0.
目前研究海平面变化的方法尚不能精确确定海平面变化,对记录海平面变化的沉积体或层序物质组成及结构特点的研究尚显薄弱。在分析层序不对称性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基础,提出层序不对称系数S0,认为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浅水沉积区影响显著,其结果必然造成层序S0的增加;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对沉水沉积区影响不大,层序S0较为恒定。对进行详细研究中扬子区S0分布特点,运用S0曲线计算了中扬子区海平面变化特点,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认为可以用S0判断水体相对深浅,分析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