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松嫩平原氟中毒区地下水氟分布规律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中新生代以来,在松嫩平原巨大的断陷盆地内沉积了巨厚的古近-新近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形成了由潜水和承压水组成的大型蓄水构造。该区潜水和第四系承压水氟含量较高,在194个样品中,氟的均值为3.45mg/L,范围值为0.25~14mg/L。饮用高氟地下水导致氟中毒大规范流行。研究表明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山前补给区-蒸发排泄区的过渡带和盆地中部地下水强烈蒸发带,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Na·Mg和HCO3-Cl·Na型,总溶解性固体含量为689.84~2005.6mg/L。高氟水的形成与气候、水文、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同时受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展氟病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和高氟水成因研究对于有效实施安全供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土壤样品中镉的形态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武汉地区的土壤样品中镉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镉主要以离子交换态形式存在,总体看其顺序为离子交换态(包含水溶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强有机结合态,说明土壤中镉较活泼,易于迁移转化,对植物的可给性大,是环境中的重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03.
辽吉南部古元古代花岗岩极为发育,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条痕状构造的正长花岗岩,俗称辽吉花岗岩。因该花岗岩具有条带状、条痕状和似层状构造特征,而被前人认为是由太古宙或元古宙沉积地层经变质变形作用形成,或是交代成因的混合岩。本文通过对分布于吉林南部通化地区辽吉花岗岩的典型代表一钱桌沟岩体的详实野外地质填图及地球化学研究,确定该岩体属岩浆成因的“A”型花岗岩,其岩浆侵位年龄为2160Ma左右。结合目前获得的该区古元古代地层的碎屑锆石年龄,本文认为辽吉花岗岩是辽吉地区古元古代地层沉积的基底岩石,是地层沉积之前地壳拉张作用的结果,属于一种非造山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地面太阳辐射量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查良松 《地理科学》1996,16(3):232-237
在分析我国到达地面太阳辐射量(1957 ̄1992年)时空变化分布规律基础上,阐述了火山爆发产生的气溶胶和城市发展带来的人工气溶胶对太阳辐射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大气中气溶胶增加和地面太阳总辐射量的减少在环境研究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本文简述了六层构造柱 -圈梁体系外墙用多孔砖、内墙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足尺房屋抗震试验的设计 ,介绍了模型楼的试验结果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评价了此类房屋的抗震能力。最后 ,本文对此类房屋的工程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6.
基于DEM的山区气温空间模拟方法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7  
气温作为一种农业资源是由太阳辐射到达大气形成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地地表的地形特征密不可分(特别在山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作为一种地表形态的描述方式,在利用空间信息进行各种专题分析研究和规划决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研究提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支撑,在常规统计模型(CSM)的基础上,利用地形的坡度、坡向因子进行山区气温空间小尺工模拟的修正模型--地形调节统计模型(TASM),并在环青海湖地区进行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地形调节统计模型优于常规的统计模型,从而为山区任一地域单元气温空间分布的快速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对山区气温资源的专题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通过沿淮河上游野外考察,在毛集河口卢庄找到了一典型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和沉积学粒度分析及水文学恢复的研究工作。粒度分析表明,古洪水滞流沉积物(SWD)与上下层黄土-古土壤区别明显,粒度参数Q型聚类层次分明,其粒级组分以砂质为主,而黄土古土壤粒度以粗粉砂为主,SWD其粒度分形维数明显偏低,各沉积单元粒级组分端元特征明显,通过粒度特征能够很好地鉴别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层。水文学研究结果表明,自8 500 a以来,在淮和上游至少发生了6次特大洪水,根据各层SWD的厚度和产状关系推求出了其最大可能的洪峰水位,高于水平位10.03~14.36 m之间,据滞流回水环境状态下淮河河道相应的洪峰水位,采用恒定均匀流比降-面积法求得各期洪峰流量介于7 062.18~16 040.94 m3·s-1之间。研究结果对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鉴别和古洪水洪峰水位的恢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有效地延长了淮河上游洪水数据序列,可为淮河上游卢庄段全新世时间尺度上洪水流量-频率关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这对于淮河上游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设计和洪水资源化开发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日本的国土规划与城乡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与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日本国土交通省、九州地方整备局、大分县、大牟田市等规划部门的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分析日本方面提供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网站资料,总结日本在国土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村町规划中的发展趋势;研究日本在环境保护治理、公共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分析日本在落实国土规划中实行的建立法律体系、派遣科技专家支边、发挥农协作用等措施;提出中国可以学习借鉴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9.
准确确定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的震源机制对于描述裂缝破裂类型以及工区地应力状态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全波形匹配的方法确定诱发地震震源机制解,在拟合波形的同时对实际数据P波初动极性和纵横波振幅比也进行匹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邻域算法分级优化确定震源机制解的新方法.新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对解具有更强的约束,并且能够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权值系数选择问题.合成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得到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本文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内某页岩气田水力压裂诱发地震监测数据,反演结果表明诱发地震的震源类型以走滑破裂为主,表明该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  相似文献   
110.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龙门段乡宁-韩城大桥西端支沟内,发现了全新世古洪水滞流沉积物.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实验分析,证明它们是黄河特大洪水悬移质泥沙在高水位滞流环境下的沉积物,记录了黄河晋陕峡谷段一期4次特大古洪水事件.通过地层学对比分析和光释光测年,确定这4次洪水发生在全新世中期-晚期转折阶段,即我国历史上商代末期-西周初期的气候突变转型期.利用"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厚度含沙量法"恢复古洪水洪峰水位,运用HEC-RAS模型估算出4次古洪水事件洪峰流量介于46280~48800 m~3/s之间.这些成果为黄河中游地区的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超长尺度水文数据.这为深入理解黄河流域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