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金乌兰-金沙江缝合带东侧原雄松群为一套变基性火山-碎屑岩系,是否属于前寒武系一直存在争议。野外调研期间发现铁矿化线索,初步认为铁矿化与原雄松群变基性火山作用关系密切,并受到印支期二长花岗岩的改造叠加,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矿石多呈块状、蜂窝状、角砾状,少数呈气泡状、瘤状、绳状。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锰磁铁矿,少量赤铁矿、褐铁矿、孔雀石及氧化残留黄铁矿。捡块样分析, TFe多在50%以上,属于含锰富铁矿。通过LA-ICP-MS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赋矿变玄武岩的岩浆喷发时代为(228.3±2.1)Ma,表明该地段雄松群的时代为中三叠世,成矿时代也为中三叠世。含矿变基性火山岩为具E-MORB地球化学特征的拉斑玄武岩系列,指示成矿构造环境可能为小洋盆。铁矿化点与地面高磁异常基本吻合。在金沙江中段甚至更大的范围内,与中三叠世变基性火山岩系(原划雄松群)配套的高磁异常区,是寻找火山岩型含锰磁铁矿的重要方向,可能伴生铜-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82.
汉江上游安康东段古洪水事件光释光测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汉江上游河谷广泛的野外考察,结合粒度和磁化率分析,证明汉江上游安康东段阶地剖面夹有两层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其记录了两期古洪水事件。选择该河段LSC两个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沉积学研究。应用单片再生法(SAR)光释光测年技术,获得其光释光年龄值,结合地层对比,确定这两期古洪水事件分别发生在距今13050~12270 a(对应BL+AL事件向着YD气候恶化事件转折阶段)和发生在距今1000~900 a左右,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北宋时代后期(A.D. 1000~1100)。通过与国内外多种高分辨率气候变化记录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古洪水事件的发生与气候恶化转折时期,季风气候格局突变、气候波动不稳定、降水变率增大有密切关系,这对汉江上游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防洪减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矩震级标度是从地震矩换算过来的,换算关系中地震应力降与剪切模量估算的不准确会对矩震级标度产生影响.本文利用1976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在东经75°~135°,北纬15°~55°的M≥5地震的矩震级与面波震级,探讨了应力降与剪切模量的比值Δσ/μ在中国及邻区以及在不同震级下的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及邻区的Δσ/μ值分布较分散,不同地区的Δσ/μ值明显不同,且绝大部分值大于矩震级和地震矩换算关系中使用的全球平均值.对于同一地区不同震级的地震,其Δσ/μ值也不一样,震级大,Δσ/μ值通常也大.研究认为剪切模量和地震应力降的估计对矩震级标度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84.
基于SAR复干涉图中噪声满足加性噪声模型,提出对复干涉图实部和虚部分别应用小波包软阈值方法的去噪方案。以Daubeachies小波为小波包基函数,对添加了噪声的模拟SAR干涉图进行去噪实验,发现三级小波包分解的去噪效果明显优于一级和二级分解。并进一步对实际的含噪干涉图进行了去噪实验,与小波包软阈值方法直接对干涉图去噪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5.
生草覆盖和植物篱措施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安溪官桥为研究区,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取野外调查与人工降雨野外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植被对山坡地土壤侵蚀的调控机理.研究表明,翻耕地在生草覆盖的条件下,产流量与径流系数均减少70%左右,平均入渗率提高3倍多.说明生草覆盖条件下大量的降雨以入渗的形式流入土壤中,且径流含沙量与产流产沙量均显著低于生草覆盖前,其中平均含沙量减少87.5%,产沙量减少97%.根据对野外试验小区的多年观察,说明植物篱具有缓解坡度、提高土壤抗冲性等明显的保水保土效益.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减少产流量以及提高降雨向土壤水分的转化率,均可有效减少坡地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集集地震为例,讨论了在多个小断层的位错模型,分层地质结构这种更加接近实际的情况下的库仑应力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有必要考虑这些符合实际的模型.本文分别讨论了走滑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与走滑地震、逆冲断层上库仑应力变化与逆冲地震空间分布的对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集集地震所引起的库仑应力变化确实有利于本地区余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辽河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实测、裂缝统计、包裹体分析、裂缝分形等技术方法,研究了茨榆坨潜山太古界裂缝型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茨榆坨潜山太古界4类变质岩中,黑云母二长片麻岩是最主要的储集岩,裂缝最为发育;黑云母钾长片麻岩次之,裂缝较发育;蚀变煌斑岩、黑云母角闪变粒岩均为非储集岩。茨榆坨潜山储集空间主要是裂缝和微裂隙,太古界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裂缝,以高角度张性裂缝为主,形成于中生代中、晚期;部分张剪性裂缝形成时间不晚于古近纪晚期。潜山储层的裂缝以细、微缝最发育,其宽度和面孔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控制研究区太古界储层裂缝发育的因素有岩性、断层、深度、古风化作用、溶解作用、岩浆侵入、裂缝组合等。  相似文献   
88.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1999年7月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第22届IUGG大会反映出来的大地测量的最新进展情况。全文共分4个部分:卫星定位技术的新进展,地球重力场的研究进展,地球动力学的新进展及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新进展。对其中若干领域,还提出我国今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以2009年以来江西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86个ML2.5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算法获得介质的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地震的震源谱参数。结果显示,江西地区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23.1f0.505 9;大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表现为平坦型,整体上与台站基岩性质相符;近震级ML与地震矩M0在单对数坐标下呈线性关系,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呈负相关特征,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震源半径与应力降存在显著的双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90.
黑龙江省科洛火山群富钾火山岩主要岩石组合为碱玄岩、响岩等岩石,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等特征研究表明,其岩浆来自上地幔并为板内裂谷环境,是上地幔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喷至地袁冷凝形成的.岩石中幔源金云母、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研究表明,科洛地区的上地幔是"过热"的,这种"过热"的状态,正是诱发大陆裂谷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