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383篇
  国内免费   556篇
测绘学   268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449篇
地质学   771篇
海洋学   391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Exploring the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fate of laterally transported organic matter in watersheds. We hypothesized that differences in water-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WEOM) in soils of varying land uses and rainfall events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the quantity of stream DOM. To test our hypotheses,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runoff DOM and WEOM of source materials (topsoil from different land uses and gullies, as well as typical veget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t two adjacent catchment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using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bance and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with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and-use types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oil WEOM, including its aromaticity, molecular weight, and degree of humification. The PARAFAC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oils and stream water were dominated by terrestrial/allochthonous humic-like substances and microbial transformable humic-like fluorophores. Shifts in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stream DOM suggested a pronounced change in the relative proportion of allochthonous versus autochthonous material under different rainfall patterns and land uses. For example, high proportions of forestland could provide more allochthonous DOM input.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relevance of soils and hydrological dynamics on the composition and fluxes of DOM issuing from watersheds. The composition of DOM in soils was influenced by land-use type.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fluenced the proportion of terrestrial versus microbial origins of DOM in surface runoff. Contributions of allochthonous, terrestrially derived DOM inputs were highest from forested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移动测量系统宽幅影像的拼接与量测算法。通过建立三幅影像柱面全景投影的几何关系,能够直接拼接完成宽幅影像。利用宽幅影像和原始影像间反投影变换关系以及三幅原始影像的同、异步立体像对,可建立宽幅影像与物方空间坐标间一一对应关系,从而实现宽幅影像目标的量测算法。宽幅影像的投影拼接和量测实验表明,利用柱面全景投影拼接得到宽幅影像的方法可应用于移动测量平台宽幅影像序列的拼接;在原始影像具备同步立体像对的条件下,宽幅影像量测的绝对精度可达1 m以内,相对精度可达0.2 m以内,满足城市环境实景目标量测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43.
44.
在对传统的分层设色晕渲理论应用于城区DSM的可视化技术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程直方图的自适应高程分级方法。该方法通过高程直方图研究城区地形、地物的高程分布及变化特征,自适应建立高程带分级模型。实验表明,提出的晕渲图制作方法兼顾了地貌形态和地物特征的表达,成果色彩过渡自然,层次清晰,地形、地物区分明显,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Synchrotron-based in situ angle-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a natural uvite-dominated tourmaline sample by using an external-heating diamond anvil cell at simultaneously high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up to 18 GPa and 723 K, respectively. The angle-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 data reveal no indication of a structural phase transition over the P–T range of the current experiment in this study. The pressure–volume–temperature data were fitted by the high-temperature Birch–Murnaghan equation of state. Isothermal bulk modulus of K 0 = 96.6 (9) GPa, pressure derivative of the bulk modulus of \(K_{0}^{\prime } = 12.5 \;(4)\),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α 0 = 4.39 (27) × 10?5 K?1 and temperature derivative of the bulk modulus (?K/?T) P  = ?0.009 (6) GPa K?1 were obtained. The axial thermoelastic properties were also obtained with K a0 = 139 (2) GPa, \(K_{a0}^{\prime }\) = 11.5 (7) and α a0 = 1.00 (11) × 10?5 K?1 for the a-axis, and K c0 = 59 (1) GPa, \(K_{c0}^{\prime }\) = 11.4 (5) and α c0 = 2.41 (24) × 10?5 K?1 for the c-axis. Both of axial compression and thermal expansion exhibit large anisotropic behavior. Thermoelastic parameters of tourmaline in this study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other two ring silicates of beryl and cordierite.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不同大尺度强迫条件下的暴雨个例中,考虑不同尺度特征的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相互作用构造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构建“自适应”于不同强对流天气的对流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大尺度强迫显著的个例1中,以大尺度扰动信息为主的动力降尺度的增长趋势较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ETKF)更为显著,且总扰动能量在预报中后期超过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而在大尺度强迫较弱的个例2中,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扰动能量始终高于动力降尺度。此外,当大尺度强迫显著时,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相匹配会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不匹配时初始扰动会在预报中后期抑制侧边界扰动的发展,当大尺度强迫较弱时,即使是互相间不匹配的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也能在大部分预报时段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说明初始扰动与侧边界扰动的相互作用机制不仅与天气形势相关,也与二者是否匹配挂钩,另外,扰动的发展特征同样依赖于天气形势;从集合离散度的角度来看,当大尺度强迫明显时,侧边界扰动的作用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取代初始扰动,从而对离散度起到主导地位;两种初始扰动方法相比,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在多数情况下对总离散度的贡献均大于动力降尺度;从降水量预报及概率预报情况来看,大尺度强迫明显的个例可预报性更高,且各集合成员间的差异较小,大尺度强迫较弱的个例则相反,且当两种初始扰动方案与侧边界扰动相结合时,较仅侧边界扰动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47.
雨滴谱仪与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汪学渊  阮征  李效东  黄丽芬  韩伟中 《气象》2016,42(1):107-114
针对风廓线雷达估算的反射率数据需要进行验证。开展雨滴谱仪与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对比试验,通过两种不同探测设备观测数据的对比,以验证风廓线反射率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结果表明:确定了以风廓线低模360~1440 m采样体积内的反射率与3 min雨滴谱反射率数据对比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时空差异;在雨滴谱仪反射率小于40 dBz时,对应的风廓线雷达反射率数据是可靠和可用的;同时由于风廓线雷达有限的动态范围造成反射率低估的现象,使得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在大气垂直结构以及微物理特性等方面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8.
基于CMIP5模式的中国气候变化敏感性预估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MIP5提供的26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温度和降水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气候变化指数(Regional Climate Change Index,RCCI)分析中国的不同区域对21世纪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三种排放情景(RCP 2.6、RCP 4.5、RCP 8.5)下,21世纪全期,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分布在西藏地区,其次为我国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气候变化敏感性最低的区域分布在我国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且高排放情景对应更高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对RCCI指数贡献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对中国气候变化敏感性贡献的大小依次为Δσ_TΔσ_pΔRRWAF。冬夏两季温度变化的大值区与RCCI指数的大致区分布一致,RCCI大小的分布很大程度上由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决定。而夏季降水变化的大值区主要出现在西藏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冬季降水变化的大值区则主要出现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以及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49.
李娟  曾晓东  陈红  蔡其发 《大气科学》2016,40(6):1117-1126
本文首次将Casati等提出的强度尺度分解方法应用到气候地表温度场的检验中,探讨此方法用于评估气候模拟场误差的详细空间信息的适用性。以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的月平均地表温度为例,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常用的是空间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EOF分析等)不能完全反映模拟场误差的空间信息;强度尺度分解方法可计算不同阈值和空间尺度上的均方误差和模拟技巧,评估对应的模拟能力,定量给出模拟场主要误差的空间信息(误差范围即温度阈值及对应的空间尺度),例如,亚洲东部地区1月单年及多年平均的模拟场在230 K阈值1600 km模拟技巧非常低。本研究表明强度尺度分解方法适用于气候温度场的检验评估,能定量给出误差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50.
庙山铜多金属矿床是在粤西阳春盆地内新近发现的一处铜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于泥盆系的陆源碎屑岩和含泥质的碳酸盐岩中。本文以矿石矿物黄铁矿和闪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新技术对其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庙山铜多金属矿床中黄铁矿以富Se、Te和As,贫Ni元素为特征,其Co/Ni和S/Se比值特征指示其成因与岩浆热液型矿床密切相关;闪锌矿的微量元素组成指示其主要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以富Mn、In、Se,贫Ga、Ge、Tl等元素为特征,总体与国外一些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如Baita Bihor、Majdanpek、Ocna de Fier和Valea Seaca)相似。同时,闪锌矿的部分微量元素比值(如Zn/Cd、Ga/In等)以及相关的微量元素图解(如Ge-In, Ge-Se等)均表明庙山矿床的成因类型与矽卡岩型矿床一致。硫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矿石的δ34S值较为集中(-0.4‰ ~ +2‰),平均0.69‰,具有较为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反映成矿物质具有岩浆来源的特征。以地质现象为基础,结合硫化物原位微区分析和硫同位素数据,我们认为庙山铜多金属矿床属于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