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0篇
  2023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粤东“7·08”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形势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佳  唐凯  蔡赛缄 《广东气象》2009,31(6):36-38,4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粤东2008年7月8日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副热带高压东退到我国东部沿海,脊线北跳到30°N,强盛的西南季风、越赤道气流与副高西南侧东南气流的存在,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向粤东输送,使得暴雨区对流层下层维持较高的湿度和水汽通量;高低空急流与切变线的存在使暴雨区维持强烈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4—2020年潮州市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NOx浓度、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潮州市区O3污染有改善趋势,但是浓度下降速度较缓慢;呈双峰型的月变化特征,主峰在10月份;污染强度呈春季高于秋季的趋势;日变化呈单峰变化,07时出现最低值,随后迅速上升,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5时,之后浓度又逐渐降低。NO2、NOx浓度与O3浓度变化呈反位相关系,早晨峰值比O3浓度低谷时间推迟1 h;下午低谷比O3的峰值提前1 h。潮州市区在最高气温>25℃、无降水、光照充足(>8 h)、相对湿度<80%、风速为1.5~2.0 m/s,吹偏西风和偏东风时发生O3污染的几率较大。O3超标出现在中午到上半夜,中度以上污染出现在下午。上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及积温是影响O3浓度增长的主要气象因子,到下午时段,日出后的日照和...  相似文献   
13.
潮州市夏季高温气候变化趋势及影响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统计分析1957~2007年共51年潮州高温天气的气候变化趋势,探讨影响高温天气的天气形势及主要影响系统,并分析了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地面风场特征、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高温天气既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又与区域大气环流系统密切相关,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等因素也是导致高温天气不可忽视的因素;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造成潮州高温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③受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是潮州出现高温的重要原因,也是出现历史极端最高气温的主要原因;④潮州夏季高温日数总体呈增多趋势;⑤高温的空间分布具有地域性;⑥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高温的地面风场不同。  相似文献   
14.
潮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丁丽佳 《气象科技》2009,37(2):190-195
用广东省潮州市1957~2006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近20年来潮州气温上升明显,夏季高温天气明显增加,冬季低温霜冻、春季低温阴雨、秋季低温冷害天气发生几率明显减小,但仍然有发生的可能;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近10年春季降水明显偏少,夏季降水明显偏多,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所增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潮州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等的影响,提出了调整种植季节、种植布局等农业气象建议、措施,为潮州农业生产顺应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粤东一次罕见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分辨率的探空、地面实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2月23日—3月6日粤东地区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是由辐射雾和平流雾组成;探空资料的分析表明,大雾期间大气层结呈现对流稳定或弱的不稳定特性,同时近地面层存在明显的逆温结构;大雾期间850 hPa华南沿海西南方向气流的存在为这次过程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地面不断有弱冷空气的入侵,使低层大气变得弱不稳定,并维持了冷的下垫面,但没有完全破坏近地面层的逆温;在深厚逆温条件下,持续的低空西南支暖湿水汽输送和适量的水汽辐合,导致水汽凝结,使得粤东地区的大雾和毛毛雨维持;持续强劲的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的不断入侵维持冷的下垫面,使雾雨天气在华南沿海长时间维持;大雾后期,强冷空气入侵破坏了大气的层结和逆温条件,大雾天气消散。同时,当Δθse 850~1 000<0时,将出现雾雨天气。  相似文献   
16.
潮州市近53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潮州市饶平地面气象观测站1956—2008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累积距平等分析方法对近53年来温度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年来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线性增温速率0.17℃/10a,突变点在1994年,其主振荡周期的时间尺度为18年;季节温度变化最显著特点为冬季增温最明显,突变出现时间最早,在1987年,其次是秋季、夏季,最后是春季,突变点在1994、1995年附近;据季节温度振荡主周期判断,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各季节目前均处于偏暖期,但较小尺度上(2~4年),夏、秋季目前处于偏暖期,冬、春季处于偏冷期;1990年至今,大于等于0℃、10℃的活动积温处于回升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低温冻害对果树的危害及其影响果树冻害的气象等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讨论了果树防寒减灾的措施,包括合理布局果树栽培地区、种植耐寒品种、灾后补救等。  相似文献   
18.
以VB6.0为开发平台,通过FTP下载方式实时从广东省气象局服务器中获取GIF图片格式的汕头雷达产品,应用VB中Picture控件提取雷达图片像素信息,通过像素值与回波值的对应关系获得雷达回波强度值;本研究设置了预警关键区,并对潮安、饶平等9个子区域进行优先级排序,对关键区内出现的强回波实时自动定位跟踪,当关键区内回波强度大于45 dBz且回波面积大于4 km×5km时,编辑成相应短信,调取潮州现有的短信发布系统,发布短信通知预报人员实时强回波情况,使其能及时了解天气状况,及时做出预警.实际应用中系统很好地完成了发现、跟踪强回波的任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潮州市2014—2020年空气质量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的年、月、日变化特征,并结合相应时段的潮州国家站气象资料,分析了PM2.5质量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潮州市区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超标出现日数均呈下降趋势。PM2.5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月和季节变化特征,其峰值出现在3月、谷值在6月,秋冬春季的质量浓度较高及超标日较多,尤其是1—4月份,需加强PM2.5污染防控。二级和轻度污染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在20:00,次峰在01:00;中度污染质量浓度出现3个峰区,第1峰在01:00、第2峰在21:00、第3峰在09:00,各级最低谷均出现在14:00—15:00。各级质量浓度对应的气象条件有较大差异,其中一级时平均雨量较大、气温较高、风速较大;超标时平均雨量较小、气温较低、风速较小;二级处于一级和超标之间。日雨量1 mm以下、平均气温15~20℃之间、风速≤1.5 m/s时,平均质量浓度及超标率较高。西风及静...  相似文献   
20.
利用潮州市区2014—2020年空气质量逐小时质量浓度数据,分析了PM2.5、O3质量浓度及复合污染的年、月、日变化特征,结合相应时段潮州国家站气象资料,分析PM2.5-O3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潮州市区年平均ρ(PM2.5)、ρ(O3-8 h)及复合污染出现日数均呈波动下降趋势,月平均ρ(PM2.5)最高出现在3月,月平均ρ(O3-8 h)最高出现在10月,两种污染物最低均出现在6月。复合污染出现较多的是10月至次年4月。PM2.5、O3污染具有一定相互作用,当其中一种污染物质量浓度较高时另一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相应较高,同时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日较差也会相应增大;污染物峰谷值出现时间表现为空气污染较严重时,O3峰值出现时间在16:00,PM2.5峰值出现在19:00。PM2.5-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