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71.
针对目前难以获得引进型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准确结构参数的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准确地测取了其通流部分的结构参数,并建立了相应的三维CAD模型。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首先对一已知尺寸的125 MW汽轮机转子部分进行了扫描和建摸实验,结果显示,所建模型的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进而对引进型660 MW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及其静叶部分进行了扫描和建模,为深入研究目前快速发展中的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的性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2.
173.
深度学习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地震数据处理分析领域,并在地震数据去噪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目前业界关注重点在于各种不同深度学习算法和相关的网络结构形式,以及不同标签数据对算法效果的影响,较少关注数据集本身的差异对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效果影响.本文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算法中批量规范化层(Batch Normalization)对地震数据去噪的影响分析为例,通过理论公式和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地震数据特征分析下的批量规范化层的使用建议.批量规范化层的使用依赖于数据集的统计分布特征,只有当训练集的归一化能量分布集中在能量较强的区域,批量规范化层的使用才会提升网络的效果.但通常情况下,在地震数据去噪的应用中,不建议使用批量规范化层.这些特征为深度学习算法在地震数据去噪应用中的网络结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4.
周一星 《地理学报》2012,67(7):992-996
北京大学地理系资深教授, 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 张景哲先生于2011 年8 月25 日在美国芝加哥仙逝, 享年92 岁。作为他的学生和共事多年的忘年之交, 我愿意与朋友们分享张先生的生前业绩, 让历史记住这位爱国的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5.
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4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确定这个主题,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的关注和认识,增强全民资源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珍惜和合理利用地球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6.
朱巧云  答星 《东北测绘》2012,(10):130-132
针对异源遥感影像由于辐射水平差异导致地物在相邻图像上亮度值存在差异的现象,分析了造成影像间色调差异的各种原因以及现有处理方法在进行影像间色彩平衡处理时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基于Wallis滤波器进行匀光的相关算法,并通过多组匀光实验取得了较好的色彩平衡效果。  相似文献   
177.
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层气象台站基础业务 1.1基本情况 大气探测业务是县级气象局(以下简称县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可以说是中国气象事业的生命线工程。自动气象观测站自2004—2005年间投入业务运行以来,运行安全可靠,而且每个省都建设了几千个不等的区域气象观测站。  相似文献   
178.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塔东地区的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典型的多期叠合的复合型盆地,塔东地区主要经历了四个构造演化阶段:基底形成阶段(前震旦纪)、残余古隆起形成阶段(前侏罗纪)、陆内坳陷盆地阶段(侏罗-白垩纪)、内克拉通盆地阶段(新生代)。塔东地区断裂系统的发育具有分组性、分期性的特点,北东向断裂体系形成较早(加里东-印支期),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体系形成较晚(印支-喜山期)。受断裂系统控制,塔东地区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前震旦系基底、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四大构造层,其中古生界与中新生界构造层在形成、演化上具有巨大的差异性,构造格局截然不同。在明确了构造格局与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了塔东地区的三级构造单元,从而很好的指导了该区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进展。  相似文献   
179.
热像仪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得组分辐射温度,常用于地面温度同步测量实验中,其数据与植被覆盖度联合还可以得到作物田块尺度的平均辐射温度。以黑河流域进行的星—机—地遥感综合观测试验加密观测——盈科绿洲玉米地的热像仪和手持式红外辐射计温度测量数据为基础对不同采样方式获得的地面辐射温度进行对比。对于热像仪数据:①采用阈值法对热像仪影像中的玉米和土壤背景两组分进行分离,获得了各自辐射温度的平均值;②利用LAB彩色变换法处理同步拍摄的真彩色照片,获得每块玉米样地的植被覆盖度;③最终结合组分温度和植被覆盖度求得地块平均的辐射温度。经过实验对比发现,由热红外图像计算获得的地面平均辐射温度与手持式红外辐射计垂直垄或顺垄条带采样获得的地面平均辐射温度差值较小,基本在±1℃以内,而3种测量方式的最大值、最小值相差较多。还模拟了几种常见尺度下利用手持式红外辐射计进行随机采样时,其采样平均值以不同的置信度处于真实温度±0.5℃之间所对应的采样次数。分析表明,基于点测量的采样方案难以仅利用1~2台手持式红外辐射计实现对田块或更大尺度平均辐射温度的准确测量,高时空采样频率是保障地面辐射温度测量精度的前提,与遥感像元尺度相匹配的地面真实性检验需要...  相似文献   
180.
基于对中国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四川盆地新元古界上震旦统灯影组以及华北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白云岩的系统观察,发现中国典型台地区中新元古界中厚层至块状白云岩异常发育,其中泥(粉)晶白云岩占岩层总厚度86%~97%,且大多为厚层至块状。这些中厚层至块状泥(粉)晶白云岩,无论是否含藻类与菌类等微生物,次生交代作用基本都不发育。沉积古地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1)中新元古界的白云岩几乎覆盖整个海盆,广泛沉积于潮上带、潮间带以及潮下的开阔或局限台地环境;(2)白云岩的亚类在平面上受古基底隆凹格局控制,低凹部位以泥晶白云岩为主,高部位以颗粒泥晶白云岩或丘状叠层石泥晶白云岩为主;(3)白云岩台地中发育较深水台盆。地震剖面显示,这些台盆的形成受控于中新元古代的同生深大断裂活动,大断裂可将深部的Mg2+通过热液输入到碳酸盐岩台地中,使得海水中的Mg2+浓度增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与古气候特征指示,不同晶粒结构的白云岩,即泥晶白云岩与少量的粉晶及细晶白云岩,其碳氧同位素比值没有明显分异,整体上与全球中新元古代海水背景值吻合,表明粉晶及粉细晶白云岩与泥晶白云岩同为沉积成因,其结构加粗乃原生泥晶白云石晶粒重结晶自生加大而成,并非次生交代成因,即这些少量发育的粉晶—细晶白云岩与主体的泥晶白云岩为同一成因机制。整合岩石学、沉积环境及地球化学等分析结果,认为中国典型台地区中新元古界的白云岩乃较典型的原生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