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5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44,9(Z2):139-150
自一九三一年余之中国里阿斯期(即下侏罗纪)植物化石发表以後,先後接各国古植物学者来信,详论中国中生代植物之s地质时代,如苏联之Krystovofich,印度之Sahni英国之Harr.,南非之du Toit.日本之Oishi诸教授;而Krystovofich及Oishi且时时来信讨论,後者更邮寄日本标本百馀块,以作  相似文献   
12.
斯行健 《地质学报》1936,15(1):109-114
Anfangs 1934 zeigte Dr.Y.C.Sun dem Verfasser einen Knorriα-(α|¨)hnlichen Sfammrest (Taf.2,Fig.7),den er als Psilophyton dachte.Der Stammwurde in den mittel-devonischen Schichten aus dem Fundort Tiaomachien etwa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库地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库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岩体形成于奥陶纪末至泥盆纪初,由早期的二长花岗岩和晚期和花岗岩组成,成分上富碱,富K、Th、REE、Nb、Zr、Y,贫Ca、Mg、Ba、Sr、Sc、V、Ni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它形成于造山晚期相对稳定的拉张环境,是大洋板片脱过程中侵位的,由早先随大洋板块消减下沉的洋壳沉积物先后部分熔融而形成,。本次研究为地壳物质再循环至地壳  相似文献   
14.
多拉金矿田中,金及其他指示元素次生晕很发育,各元素次生异常明显呈线形.主要元素组合为Au-Pb-Zn-Bi-As,其中Au、Pb和Zn为最近程指示元素,Au和Pb、Zn异常空间吻合很好,并能直接反映原生金矿化的存在.结合Pb、Zn和Au等次生异常浓集中心的分布及对控晕控矿主要因素的初步研究,认为在矿田内继续找到新的较大规模的工业矿床大有希望.并优选出几个靶区.  相似文献   
15.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Z1):52-60
所谓孢子广义的讲,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古生代及中生代的煤层中的孢子化石,除去极少数的例外,都是属於维管束植物的。所有维管束植物都产生孢子以及和孢子同等的花粉等等。孢子可分为两种:(1)同子孢子(homosporous spores),所有的孢子,都是同样大小的。(2)异子孢子(heterosporous spores),小孢子是雄性的,内藏雄器,其中生精虫;大孢子是雌性的,内藏雌器,其中生卵球。古生代煤层中的孢子化  相似文献   
16.
Die palaeozoischen Pflanzen der Provinz Suiyuan sind bisher sehr wenig bekannt. Die in der vorliegenden Arbeit beschriebenen Pflanzen stammen aus dem sogenannten "Tachingshan Range" namentlich aus den Localitaten Tungshengmao und Kumenyintien. Die Fundorte liegen also etwa an der Grenze  相似文献   
17.
18.
忆朱子元兄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42,7(6):313-316
我和子元相识,是民国十四五年。那时子元和黄汲清李赓阳杨曾威诸兄是北大地质系二年级,我在四年级读书,朱骝先先生适自德国回来,在子元那一班教普通地质学,我也常去旁听,所以和子元汲清都很相熟。我因忝居‘老大哥’的地位,所  相似文献   
19.
试论腾冲地区外生铀矿的成矿机制与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块间缝合带断陷盆地花岗岩碎屑沉积型铀矿有广阔的远景,过去三十多年,腾冲地区铀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已产生了一般性小型地下开采、露天开采的矿山,以至中型露天开采,“封闭式”采、选、冶──地下浸出试验的企业。本文以腾冲地区某铀矿区矿化实例为根据,论述外生铀矿床的成矿机制与富集规律,即特定的地质背景、沉积过程,充分并交替进行的氧化、还原、吸附、渗滤作用。这实际是一套外生铀矿床的“地球化学盆”模式。深入研究这套模式,有助于区域内寻找与开发铀矿。  相似文献   
20.
稻田CH4的排放规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及华中地区这三大主要水稻区稻田CH_4排放的多年测量,描述了稻田CH_4排放的一般规律及特征。稻田CH_4排放的日变化有三种型式,即下午最大值型式、夜间最大值型式以及下午、夜间双峰型式,导致这三种型式的主要原因是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不同品种水稻的不同生理特性、天气条件会通过改变CH_4排放路径的日变化来改变CH_4排放日变化的型式;随着水稻生长,CH_4排放日变化幅度也会随着变化。 早稻与晚稻稻田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型式不一致。早稻的CH_4排放一般出现三个排放峰值,其中第一个与第三个峰值是由土壤中CH_4的产生率增加引起的,第二个峰值则是由于CH_4排放路径的畅通引起的。四川地区单季稻CH_4排放的季节变化与早稻比较一致,但是没有第一个排放峰值的出现。引起早、晚稻不同季节变化的原因是水稻生长季节中气温的季节变化。灌溉水状态也能够较大程度的影响稻田CH_4的排放的季节变化。 含SO_4~(2-)的肥料能够降低CH_4的排放,但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土壤中有机物质(肥)的数量;施尿素、KCl也能够使CH_4排放降低,但它的降低效应没有有机肥使CH_4排放增大的正效应大,这说明有机肥对CH_4排放的影响很大,而在空气中堆腐过的沼渣肥使稻田CH_4的排放大大降低。不同的施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