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地理研究所1953年的科学研究工作计划,是在苏联共产党第19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的基础上,遵循着集中科学力量于研究苏联地理科学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方向制订起来的。在1953年底该所的科学活动里,也找到了苏联共产党中央9月全会的同样决议以及党和政府随后的一系列关于发展农业问题的决议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2.
丘元禧  梁新权 《地质通报》2006,25(3):340-347
云开大山自泛华夏造山作用以来就成为褶皱带和相对隆起区,现今的十万大山及其前身则同时成为前缘凹陷或前陆盆地,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盆山耦合系统.整个盆山耦合系统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如下阶段: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第一幕(郁南运动)形成云开复式背斜带,古博白前缘凹陷形成于其东南侧.第二幕(北流运动)使云开复式背斜向西北推进,前陆盆地亦向西北侧迁移.第三幕(广西运动)使云开大山继续褶皱隆起,早印支运动(东吴运动)使钦防海槽褶皱成山,并在其北西侧形成前陆盆地.晚印支运动,广西大容山地区褶皱隆起,此时的前陆盆地已迁移至现今十万大山的东南边缘,奠定了十万大山盆地现今构造轮廓的基础.进入燕山期,随着桂东南逆冲推覆构造前缘不断地向NW方向扩展,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的前陆盆地也不断地向NW方向迁移.进入新生代喜马拉雅期,本区的构造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即由原来的NW-S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变为NE-SW挤压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13.
1967年底我们写信给竺副院长,向他请教有关地理所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竺老于1968年1月5日在他办公室接见我们。1970年11月26日竺老又来函约我们于11月29日到他家里谈农业气候和物候学问题。这样,我们先后有两次机会倾听竺老对地理学、气候学和物候学研究问题的意见。两次谈话的方式略有不同,第一次是我们主动求见竺老的,所以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第二次是竺老约见我们的,因此先由竺老询问当时气候室和地理所的研究工作情况,我们一一作了汇报,然后竺老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4.
CVI评价研究简介与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脆弱性指数(CVI)评价是最近以来关于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海岸系统变化的有关可能性的研究方法,它将与海岸变化有关的6个变量以定量研究的形式相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各岸段的CVI图,CVI可应用于海岸带管理的许多决策方面,作者对未来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5.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大陆边缘的性质,国内外学者论述颇多,众说不一。作者认为它是复合型大陆边缘,其基本特征是:由多个古陆块古陆缘复合,裂解的大陆边缘与增生的大陆边缘复合,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与阿尔卑斯型大陆边缘复合。还探讨了这一复合型大陆边缘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6.
本文根据近十年的研究工作从大量的1:20万、1:5万区调和钻孔资料证明:梵净山“飞来峰”是不存在的,黔东南南明地区是一个向斜盆地而不是构造窗。通过实地考察认为:皖南兰田是否为构造窗也尚难定论。江南一雪峰古陆内确实存在推(滑)覆构造,但这些都是准原地型的,其推(滑)距离不大,均未超过50km,并未改变扬子地块东南边缘区域沉积古地理和沉积相的总体展布格局。本区并不存在阿尔卑斯型或阿巴拉契型的远程推(滑)覆体,江南一雪峰古陆并非来自华夏古陆。扬子地块的逆掩推覆或重力滑覆是属于陆内俯冲和板内挤压或伸展性质的,这与两个大陆、两大板块之间的碰撞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相似文献   
117.
本书是建国以来继《中国自然区划草案》(下称《草案》)、《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下称《初稿》)、《中国自然区划概要》(下称《概要》、《中国自然地理总论》(下称《总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国自然区划专著.1 本书与《初稿》的主要分歧《初稿》1959年发表后,立即引起地理学界的普遍重视,中国地理学会曾于1960、1962年两次召开会议讨论,地理刊物也连续发表文章讨论.赞誉者多,批评意见也不少.其中任美锷、杨纫章的意见最尖锐,并提出自己的区划方案.1979年出版了31万字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详细论述.本书就是该书修改、扩充而成,遍幅增至71.6万字.  相似文献   
118.
构造相、构造相系和构造相序列三位一体概念的提出,是试图将由构造动力引发的物质的结构调整和组成调整在空间、时间和演化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此,确立了地壳物质的结构调整的形迹和组份调整的踪迹的各种相标志,和在统一应力场或同一构造事件产生的构造相之间的空间组合和联系的构造相系,以及反映同一地区不同构造相系空间叠加、时间演化的构造相序列。以期获得地壳物质在构造事件中运动规律的最大信息量。  相似文献   
119.
煤的开采与加工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在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可改变地下水pH值、使地下水遭到重金属、有机污染等。煤开采时要积极采取各种防范地下水污染的技术,推广煤燃烧前、燃烧过程、燃烧后的各种洁净技术。此外,要积极减少采矿时的废水排放量、开展井下污水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0.
关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的裂陷作用,马杏垣已有系统论述,对本区中新生代构造,陈国达、王鸿祯、郭令智等亦已论及,近年来,南海海洋研究所提出南海陆缘活化、陆缘扩张的认识(刘昭蜀、刘以宣、杨树康等)。本文主要讨论本区晚白垩世以来的裂陷作用和伸展构造,并侧重于裂谷的分类和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