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植被光合、冠层导度和蒸散的耦合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非直角双曲线估算了叶片的光合速率,将冠层分为多层,分别计算每层受光叶和遮光叶的光合速率,采用积分法估算冠层群体的光合速率,通过群体净光合速率(An,c)与冠层导度的耦合模式将An,c与潜热通量(λE)耦联起来,通过双层模型估算λE,最后建立了植被群体光合-冠层导度-蒸散的耦合模型(CPCEM).本模型的优点在于计算相对比较简单,便于应用.通过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λE与NEE对CPCEM进行验证,显示CPCEM模拟的生态系统净交换速率(NEE)与实测结果变化非常一致,二者的根均方差仅为2.94μmol·m?2·s?1,CPCEM模拟的潜热通量(λE)与实测结果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模拟结果比实测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82.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企业核心力的竞争,谁拥有竞争优势谁就拥有市场。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在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一条成功的基本理论:竞争优势源于企业资源和能力的深度开发。而且用实践证明,国有企业深度开发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其市场竞争力并不会低于外资、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83.
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估算降水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王建林  刘黎平  曹俊武 《气象》2005,31(8):25-30
用美国KOUN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2003年5~6月观测的两次强对流降水的天气过程资料,研究了从冰雹云降水回波中剔除冰雹回波得到液态降水区域的方法,冰雹回波剔除的结果保证了估测降水量不受冰雹的影响;分析了S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几种估测降水强度方法的差异,并与地面雨量站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了KDP计算方法本身对降水估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的估测降水中,不同降水估测方法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利用KDP估测降水的方法不适合小雨阶段的测量。  相似文献   
84.
基于WEBGIS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部门观测台站通信网络,开展了基于WebGIS技术的农业气象信息共享与发布技术研究。根据气象行业标准和网络数据标准,对农业气象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选用SQ L Server 2000建立了WebGIS应用系统所需的网络共享数据库,利用IIS、ArcIMS (Internet Map Server) 构建农业气象信息服务WebGIS平台。采用JavaScript、ArcXML和ActiveX编程方式,结合ArcGIS和ArcIMS Manager地理信息软件和管理工具,开发服务端的相关应用软件。在客户端实现了从属性到空间和空间到属性的农业气象信息双向查询以及农业气象信息专题地图分析功能,为用户提供详细、丰富、高质量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85.
赵四强  王建林 《气象》1988,14(7):42-45
本文用混合多项式展开1951—1984年北半球70—2°N500hPa月平均场,分析了东北地区农作物生育期前期(上一年6—12月、当年1—5月)月平均场展开系数、振幅、位相等谱参数与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产量的时滞相关,对比分析了丰、歉年超长波振幅、位相的差异,提出了预报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产量的谱参数模式,指出500hPa月平均场纬带谱参数可以用于农作物产量丰、款年型的定性分析和单产的定量预报。  相似文献   
86.
我国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科研业务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宇  庄立伟  王建林 《气象》1995,21(4):3-7
回顾、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国家级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科研和业务方面的主要进展。几年来,在产量序列的分解和产量预测方面有所发展,并逐步开发模拟模式在产量变化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在业务建设方面,不断充实历史资料数据库,加强通讯网络建设,并研制了新一代产量预报业务系统(WAYPS),业务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7.
对采用RTK测量模式替代水准监测地面沉降进行现场试验。试验中设计各种不同长度的距离和时间,检验测点至基准点的距离和观测的时间段二者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获取RTK监测地面沉降的一些重要技术参数。另外,还将RTK测量误差与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的相应限差进行对比,这有助于RTK测量尽早应用于实际地面沉降监测及其测量规范的制订。  相似文献   
88.
利用古温标与热年代学数据共同恢复油页岩的隆升冷却历史对于研究油页岩成矿的热背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利用钻孔ZK900磷灰石(U-Th)/He测年数据,结合已有的永参1井磷灰石裂变径迹资料分别获得铜川地区和彬县地区延长组油页岩晚白垩世以来的古地温、抬升冷却期次、抬升冷却速率及剥蚀厚度等数据,并对比了两个地区油页岩经历的构造热演化史的差异性.ZK900钻孔长6、长9和长10段磷灰石He年龄均值依次为43.83 Ma、31.87 Ma和22.88 Ma.铜川地区油页岩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97~40 Ma快速抬升、40~8 Ma缓慢抬升和8 Ma以来快速抬升3个阶段,剥蚀厚度及抬升速率分别为600 m、10.5 m/Ma,10 m、0.3 m/Ma和1 290 m、161.3 m/Ma,对应的古温度及冷却速率分别为100~60 ℃、0.70 ℃/Ma,60~50 ℃、0.22 ℃/Ma和50~25 ℃、2.90 ℃/Ma.彬县地区延长组油页岩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3期抬升冷却过程:97~40 Ma,持续抬升冷却(130~75 ℃),冷却速率为0.96 ℃/Ma,抬升速率为14.4 m/Ma,剥蚀厚度820 m;40~8 Ma温度基本未变(75~70 ℃),抬升/冷却速率均很低,分别为1.9 m/Ma与0.16 ℃/Ma,剥蚀厚度60 m;8 Ma以来急剧降温(70~31 ℃),抬升速率125 m/Ma,冷却速率4.88 ℃/Ma,剥蚀厚度1 000 m.彬县-铜川地区三叠系油页岩晚白垩世以来经历了3个抬升阶段,始新世40 Ma和中新世8 Ma为该套油页岩成矿后期冷却的关键时刻.研究表明,彬县地区和铜川地区抬升冷却和剥蚀历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今后油页岩成矿及后期改造研究中应区别分析.   相似文献   
89.
气象干旱指数在东北春玉米干旱监测中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和县级春玉米单产数据,在气象干旱指数SWAP(standardized weighted average of precipitation)的基础上,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受干旱影响的界限指标,结果表明:SWAP在春玉米播种-出苗期低于-0.9,出苗-拔节期低于-1.0,拔节-抽穗期低于-1.2,抽穗-乳熟期低于-0.7时,土壤相对湿度偏低,即气象干旱一般为中旱时,不利于春玉米生长。以此构建春玉米干旱指数,对比我国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指数与省级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的关系,发现两者相关关系显著,尤其在典型干旱年份,两者对应关系更好,说明构建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干旱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干旱对春玉米的实际影响。利用东北地区县级春玉米单产数据对春玉米干旱指数进行等级划分,划分结果可为东北地区春玉米防旱减灾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西南边缘。该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变化过程认识不足,尤其是其抬升冷却历史尚未明确。明确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自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时期及速率,为提高对其成矿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及今后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区域热年代学数据,采用基于LA-ICP-MS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和热史反演模拟,综合讨论了金川矿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和冷却过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区南部白家嘴子组的3个混合岩样品产生的裂变径迹池年龄依次为40.8±5.4 Ma、30.8±10.4 Ma和50.9±4.6 Ma。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及反演模拟热史结果,揭示金川岩体及围岩晚白垩世以来(~100Ma)经历了两个构造抬升阶段:(1)晚白垩世-晚中新世时期岩体相对缓慢抬升,(2)晚中新世以来,岩体快速冷却并被抬升至地表。金川地区晚中新世(~8Ma)发生的快速抬升是对区域构造演化(喜马拉雅运动Ⅱ)的响应,其动力学环境为南、北双向构造挤压力作用之下,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俯冲楔入到青藏高原之下,导致青藏高原不断向北楔入,同时位于祁连山地体之下的阿拉善地块岩石圈地幔向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