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61.
松嫩平原碳酸盐渍土的基本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3国道松原至金宝屯一级高速公路沿线典型的盐渍土进行了勘察、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后得出,地表以下1m以内土的含盐量为0.13%~0.54%,盐渍土类型为弱碳酸盐渍土,为低液限粉质粘土。土的pH值为9.5~10,天然状态下呈强碱性。天然含水率条件下原状土的直剪试验没有发现盐渍土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明显偏低的现象,但初步析表明,此类盐渍土的工程性质会在水的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2.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地层普遍发育了很好的碎屑岩,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为了认清柴西北区E13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岩心观察、显微分析和各种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划分了本区成岩作用序列,并通过热力学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本区主要存在四次较大规模的成岩作用,第一次是白云石胶结及交代作用,第二次是方解石的胶结与交代作用,第三次是胶结物的溶解,第四次是晚期硬石膏的胶结及交代作用,而油气充注发生在溶解作用之后硬石膏胶结作用之前。另外,压实和压溶作用贯穿整个成岩作用过程。各种成岩作用都是在一定的热力学体系下进行的,通过细致的热力学推导,绘制出包含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等矿物相在内的五组分相图,从而得到了成岩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63.
吉林省西部土壤养分状况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对比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指出了当前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土壤肥力,使其能够可持续利用的科学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964.
对山东菏泽和郯城两台站地震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得出两台站周围300 km内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均存在明显的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前兆异常,在中强地震发生时其各向异性值基本处于高值附近。对其物理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多元论的观点,讨论了潼峪金矿含金石英脉的成因。燕山期小秦岭处于大陆边缘活化带,断裂、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形成了高热流环境。燕山期花岗岩侵位浅,裂隙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循环通道,加上丰富的地下水条件,在花岗岩热力作用下,受到加热的下降雨水和来自花岗岩的高温富碱流体是围岩中的金和有关成矿元素活化迁移的有效介质,在中深条件下形成了石英脉型金矿,在浅成条件下形成了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966.
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构造控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的内蒙古赤峰市白音诺尔铅锌矿产于二叠纪黄梁组地层中。矿床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控矿因素研究表明,层状、透镜状矿体分布主要受褶皱构造控制。根据褶皱控矿规律指出了三个找矿方向,部分区段得到地球物理验证,白音诺尔铅锌矿床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967.
介绍了呼和浩特新一代天气雷达不同建设时期应用的不同软件及主要功能,并对部分软件未来的应用前景提出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968.
本文对于构建3维公路GIS的技术流程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并着重从数据处理、3维虚拟数字模型建立等几个方面对3维公路GIS的集成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69.
利用河源市1952-2000年9月和10月的日平均气温、历年寒露风过程天数和次数等历史资料,应用5年滑动平均和线性拟合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河源市寒露风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寒露风害对晚稻生产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旨在提高人们对寒露风害的认识,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970.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呈北东向从蒙古中部延至鄂霍茨克海的乌地湾,被认为是蒙古-鄂霍茨克洋侏罗纪-白垩纪闭合产物,其对于探讨东北亚区域大地构造演化以及欧亚大陆中生代聚合具有重要意义。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具有典型的山弯构造格架,其“对折”的两翼发生了强烈的“自碰撞”造山作用。关于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形成动力学机制,前人将其归因于西伯利亚与华北-阿穆尔陆块之间的挤压缩短、古亚洲洋俯冲板片不断的后撤和西伯利亚与华北的相向旋转等动力学过程,却忽视了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作用对蒙古-鄂霍茨克马蹄形弯曲过程的影响。最近,弧岩浆活动的迁移和山弯构造转折端构造变形解析研究暗示蒙古-鄂霍茨克洋俯冲板片后撤可能在山弯构造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新的解释模式还缺乏地质证据的支持和验证。围绕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发育的与岛弧岩浆岩同时期的弧后盆地蛇绿岩、双峰式火山岩、A2型和S型花岗岩和伴生的沉积岩等地质记录,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发育多期次弧后伸展,总的延伸长度超过5000km,与蒙古-鄂霍茨克洋大规模俯冲板片后撤有关。弧后盆地带的厘定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发育西太平洋型活动大陆边缘,而非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另外,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弧后伸展盆地形成时间与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弯曲的时间一致,进一步证实俯冲板片沿走向不均匀后撤在蒙古-鄂霍茨克山弯构造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