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测绘学   141篇
大气科学   233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630篇
海洋学   25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1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7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8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81.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建库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是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及保障资源能源安全的策略,其建设数据包括地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矿业开发及法律法规等内容,具有数据内容丰富、涉及国家多、语言多样化等特点。本文以多年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实践为依据,研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驱动理念的全球地质矿产数据建库方法技术,在中国地质行业空间数据生产中首次实现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和制图数据一体化,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果易于更新和应用等优点,在行业多家单位得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2.
以流动沙地作对照,在毛乌素沙地选择半固定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和油蒿+本氏针茅(Stipa capillata)群落设置样地,以10min间隔获取5、15、30、50、70cm深度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生长季不同植被覆盖下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样地均为秋季储水量最大,油蒿+本氏针茅群落0~80cm层土壤储水能力最强,平均增加了30mm。(2)受土壤蒸发影响的同时,得不到春季小降水事件的补给,流动沙地20~60cm层春季土壤含水量只有4%,生长季波动明显,呈双峰型,0~20cm层和60~80cm层土壤含水量较稳定;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0~60cm层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6%左右,60~80cm层春季最低、夏季和秋季得到较好的补给,呈双峰型;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0~10cm平均土壤含水量大于10~20cm层,0~10cm层土壤水分受生物结皮影响呈双峰型,而10~60cm土壤水分较稳定,呈单峰型,60~80cm层土壤含水量在春季最低,呈双峰型;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土壤持水性有明显增加,夏季和秋季土壤含水量可长期处于12%~14%,呈明显的双峰型,而60~80cm土层得不到充分的降水补给,长期处于4%左右,呈单峰型。(3)不同植被覆盖的沙地土壤水分对30mm左右降水的响应深度不同,流动沙地可到70cm,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到50cm,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到30cm,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到40cm;极端降水能够影响所有样地0~70cm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983.
随着多个GNSS系统不断建成,天空中的导航卫星越来越多,使得RTK作业时的观测量也越来越多,这对提高单频单历元RTK的可靠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GLONASS信号频分多址的特点,对GPS/GLONASS/BDS单历元单频RTK定位的算法和模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三系统组合条件下短基线单频单历元RTK定位的算法,并采用实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GPS/GLONASS/BDS单历元单频RTK定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4.
本文分析得出,近43年来,秦皇岛相对海平面变化的总趋势为下降,年变化速率为-2.1~-2.4mm/a,经地壳升降订正后的海平面变化速率为1.3~1.6mm/a。本文还根据不同岸段地壳升降速率,分别求出了各岸段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年速率。  相似文献   
985.
江安于 《海洋科学》1980,4(4):55-56
美国科学家曾做了一个代号叫《海洋实验-2》的开发性实验。以海洋学家卡尔宾切尔为首的三个水下工作组,每组10  相似文献   
986.
分别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和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了低聚古罗糖醛酸的数均分子量。结果表明:DNS比色法可直接测定低聚古罗糖醛酸的数均分子量,以麦芽糖和古罗糖醛酸标准三糖分别作为标准品,其测定结果相近,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HPGPC法简便易行,可通过测定低聚古罗糖醛酸的重均分子量(Mw)和分子量分布宽度D间接计算数均分子量,该法测定结果与前者结果相比有较大差别,可能与2种方法使用的标准品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987.
山东省乳山县从60年代就在乳山湾内进行投石附苗养殖褶牡蛎,但因湾内为粉沙质淤泥,石块易下陷,而未发展起来。1985年滩涂贝类养殖科技户辛启伦同志,改变了旧有的养殖方式,不用任何附着基和养殖器材,将牡蛎苗种直接播放在泥质滩涂上进行养殖,取得成功。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试验,使该养殖方法逐步完善并在全县滩涂大面积推广,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88.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少,除Speirs等(1991)对企鹅发声识别能力进行研究外,迄今尚未见有关其他报道。因此,本文作者利用范振刚同志20世纪80年代从南极现场对企鹅录音磁带作为原始资料,采用日本产7T08信号处理器,对阿德雷企鹅伴随生态行为发出的声信号的波形结构、声频范围及频谱特征等有关物理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更好地保护企鹅、维持南极的生态平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9.
局地海冰数值预测的冰激结构响应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渤海海冰数值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渤海海冰的热力—动力模型,对油气作业区的冰厚、冰速、冰温等海冰参数进行短期数值预测,并以此对海冰的盐度、卤水体积、弯曲强度等海冰物理力学参数进行推算,进而对冰激平台结构响应进行计算分析。以辽东湾JZ20-2油气田的MUQ平台为例,对1999/2000年冬季的冰激结构振动响应进行了预测,其结果与实测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90.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