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77篇
海洋学   8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71.
利用NCEP/NCAR1961~2010年逐日平均再分析资料, 对中国东部地区前冬季节来临时间进行划分, 并探讨中国东部地区平均前冬季节来临时间偏早/偏晚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 (1) 中国东部前冬来临时间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存在两个正相关带和两个负相关带, 且与其夏季雨带的位置大致吻合。正相关带分别位于华南、西南以及黄河以北的39°N~42°N一带、东北中南部等地区, 负相关带分别位于黄淮、江淮以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和42°N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2) 统计特征表明: 中国东部地区前冬季节来临时间偏早的年份, II类雨型发生频率大于其气候发生频率, I类和III类雨型发生频率则比气候频率偏小; 前冬季节来临偏晚的年份, I类雨型发生的频率偏大, 而II类和III类雨型发生频率偏小, 典型年份的合成分析结果与雨带类型的统计结果相一致。反之, 从雨型与前冬来临时间的对应关系统计分析发现, I类雨型年份, 中国东部地区前冬季节来临时间显著偏晚年份占优, 而II类雨型年份, 前冬季节来临显著偏早年份占优, III类雨型年份对应关系不显著。总体而言, 季节来临早晚与雨带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3) 前冬来临早晚对应了不同的前期和同期海温、水汽和环流型, 受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造成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同。  相似文献   
372.
SWAN系统雷达定量降水估测产品在江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AN1.0系统对江西省2010年1—7月的25次降水过程进行反算。结果表明,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产品在江西省的主汛期(4—7月)应用效果要好于非主汛期,QPE产品的1 h雨量值比实际观测值要小,偏差大约20%;对3块小流域的QPE检验,其中2块小流域的QPE产品误差与全省范围的误差差别很小,QPE对小流域短时中阵雨以上量级的降水具有较高可靠性。依据检验工作的结果,开发出的QPE修正产品可以作为江西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373.
刘君科  文俊  支兵发 《地下水》2009,31(4):76-79
根据近年来中山市地下水调查监测结果,分另4采用单项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法,评价该市地下水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抽样调查的21口井中,水质合格率仅为9.6%,主要污染物为锰、硝酸盐、亚硝酸盐、全铁、铵氮。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的平原区,以五桂山为中心的丘陵地区及其边缘地带所受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374.
广州江村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MS软件建立江村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利用MODFLOW模块模拟了岩溶地下水分布。模型识别、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模型达到精度要求,真实地反映了该区域地下水水力特征,为该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75.
基于ARM的指纹识别平台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一种指纹识别实验平台,该硬件平台采用Atmel公司的AT9155800A(ARM7)芯片和ST公司的TFM2.0指纹传感器加以实现。该系统采用传统模糊模式识别技术与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算法,即在提取指纹模板有效特征值的基础上,训练神经网络判别器进行指纹识别。  相似文献   
376.
一次弱降雹过程的雷达产品特征及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先分析了多普勒雷达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产品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直接将雷达反射因子作空间积分的算法;然后综合利用重新计算的VIL、VIL密度和不同高度的反射率密度(VIZ),来判断和识别强对流天气;最后通过对发生在江西境内的1次弱降雹过程的分析,在日常临近预报流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VIZ、VIL和VIL密度等物理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物理量除了可以准确判断出有冰雹发生外,还可以根据其时间变化大致估算出地面降雹时间。  相似文献   
377.
江西冰雹天气期间的闪电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西省2003--2008年冰雹天气发生时的闪电探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地面降雹前后的闪电频数和强度等物理量,得到了对江西降雹过程中的闪电活动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对于江西大部分地区的雷暴过程,回波强度≥40dBz时,就有可能产生闪电。冰雹发生前后的短时间内正闪频数普遍远小于负闪频数,而且多数情况下正负闪频数比增大时,相应的冰雹直径也增大,即正闪比例的变化与冰雹成长过程有较好的关联。正闪强度大都强于负闪。降雹后负闪频数会减小,而正闪频数会有所增大。总闪频数和正负闪比例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可被用来估算地面降雹时间。强对流天气过程中,若正闪平均强度越强,则发生冰雹天气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378.
查明渔业种群空间格局可为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在渔业资源调查中,采样设计会影响调查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为查明采样设计对分析种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本文根据2016年10月、2017年2月、5月、8月在山东南部近海调查获得的数据,以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方氏云鳚(Enedria...  相似文献   
379.
根据秋(2016年10月)、冬(2017年1月)、春(2017年5月)和夏(2017年8月)4个季节在山东近海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对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种群结构和资源分布的季节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眼鲽的平均体长在秋、冬季较大,而平均体质量则在夏、秋季较大。当体长大于15 cm时,体质量呈现较大的季节变化,体质量增长率在夏季最大。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其生长特性,生长参数L∞为37.85 cm、K为0.28、t0为-0.57。通过Pauly经验公式求得高眼鲽的自然死亡系数为0.54。体长转换的渔获曲线求得总死亡系数为1.69,进而求得现阶段的捕捞死亡系数为1.15,开发率高达68.05%,并求得开捕年龄为1.48龄,开捕体长为12.68 cm。年龄组成为1~5龄,其中1龄与2龄个体分别占总数的45.15%与40.23%。各季节中,只有夏季样品的雌雄性比与1∶1差异显著(p<0.05),且雌性的数量显著多于雄性。50%性成熟体长为22.35 cm,性成熟比例和平均性成熟系数最高的季节出现在夏季。高眼鲽主要分布在底层水温为6.45~19.06℃、底层盐度为31.82~33.10和50 m等深线以深的海域,其平均渔获量在秋季远多于其他季节,在冬季陡然下降,随后缓慢上升。山东近海高眼鲽显现出体长分布狭窄、饵料条件恶化、产卵期延迟和过度捕捞等现象,休渔期前后资源量变化剧烈。  相似文献   
380.
根据2011年和2013?2018年秋季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资源密度、饵料生物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数据,开展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海州湾长蛇鲻在秋季最适宜栖息的底层水温范围为17.5~18℃,最适底层盐度范围为31.3~32.0,最适水深范围为24~37 m;选择其3种主要饵料生物作为生物因子,即枪乌贼(Loligo spp.)、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六丝钝尾鰕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与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和水深共同作为影响因子建立HSI模型。结果显示,对长蛇鲻空间分布总偏差贡献率最高的是饵料因子,其次是水深和底层水温。通过交叉验证发现,运用算术平均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具有较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研究发现,海州湾秋季长蛇鲻的最适栖息地(HSI≥0.7)主要分布在34.5°~36°N,119°~121°E之间,其中35°~36°N海域的最适栖息地分布范围大,而且从近岸至远海,HSI指数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