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31.
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分析透射电镜(TEM)测试技术,对贵州产70、120、210kN和日本产120、210kN瓷绝缘子产品中长石物相组成、结构特征进行了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上述类型的瓷绝缘子产品均含有不等量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随瓷绝缘子等级增高、结晶质含量越高其长石含量降低,证实了高等级瓷绝缘子中存在长石,并分析其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2.
贺西地区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汇处,多期构造活动造就了本区复杂的构造和成盆历史。该区晚古生代早中期处于早古生代洋盆体制与中生代陆内盆地发育期的转换时期,对该时期盆地的性质及其成因争议颇多。本文通过贺西地区晚泥盆世和早中石炭世同沉积正断层及其相关地质现象的论述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贺西地区晚古生代早期盆地的性质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该期盆地既非碰撞裂谷,也非前陆盆地,而是造山后伸展型上叠盆地,同时认为该伸展盆地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具有一定的区域地质意义。该区石炭系烃源岩条件良好,东部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33.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兴山县电厂滑坡Ⅰ的工程地质及滑坡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该滑坡的结构及变形特征。从滑坡形成条件、诱发变形因素两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及诱发坡体失稳的主要因素;在诱发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发的LaSa软件程序,对电厂滑坡Ⅰ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情况下,滑坡整体均处于稳定状态;在特定条件情况下,滑坡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工程实际对滑坡治理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4.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结构岩体变形性质及变形参数,强度特性及破坏概率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结论,运用理论公式表述了众多地质因素对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陆相层序地层学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一直是各国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陆相层序的控制因素,认为陆相层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升降、气候波动、沉积物的供应和充填速率而不是湖平面的升降,它们的综合作用影响着基准面的升降,湖平面的变化只是这种作用的表现形式;同时讨论了古土壤作为层序边界的意义,得出煤层不能作为层序边界的结论;并提出河流冲积体系域(AFS)的概念,建议对于湖泊沉积体系使用扩展体系域(EST)和萎缩体系域(RST)。  相似文献   
137.
煤层气(瓦斯)是煤矿中的一种有害气体,也是一种优质能源,将抽出的瓦斯加以利用,就能变害为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前把瓦斯油放单纯看成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措施,注重的它的社会效益,而对经济效益却重视不够。本文通过放井下瓦斯抽放的系统研究,提出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作为反映煤层气抽入条件的综合性指标,确定了瓦斯抽效有生系数。并对瓦斯抽放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评价的数学  相似文献   
138.
燕辽地区晚中生代动物君及其古生态和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燕辽地区的中侏罗-早白垩世地层中共有3个动物群贯穿始终,即燕辽动物群、热河动物群、阜新动物群,分别分布于中侏罗世、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构成多门类化石群的组合序列.根据以昆虫为主的动物群组合序列研究,可以推测中侏罗世燕辽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条件下,森林沼泽发育,分布广,但水面规模不大,水体不深,地形起伏差异较小,而晚侏罗世相似,陆地植被茂盛,森林极为广布.到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动物群的种类相对较贫乏,以陆生昆虫为主,出现的昆虫大多为典型亚热带昆虫,说明该地气候仍偏热,但湖泊显著减少,已逐渐向干燥的气候过渡。从昆虫类及其他一些化石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分析,可以作出如下推断,即:劳亚大陆或欧亚大陆与北美、非洲等大陆分离的最后时限不会早于中侏罗世,以后随着泛大陆解体,昆虫中一些类群(如蚊歇蛉科等)的早期代表扩散到其他大陆,最终现成现今的分布格局。在这一过程中,第三纪白令陆桥虽有一定作用,但并不是主要和唯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9.
CT图象的质量主要是指空间分辨率,对比分辨率(即密度分辨率)和伪象。空间分辨率是指分辨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能力;密度分辨率是指区分不同密度的人体组织的能力;伪象是指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被扫描人体不存在的假象。本文主要讨论影响上述CT图象质量的一些因素,并提出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0.
文章结合GPS技术的发展,详细阐述了隧道过江监测施工的过程,并试图在现有的方式方法上探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