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6篇
  免费   443篇
  国内免费   494篇
测绘学   297篇
大气科学   470篇
地球物理   294篇
地质学   904篇
海洋学   265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205篇
自然地理   2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91.
杜远生  彭冰霞  韩欣 《沉积学报》2005,23(2):203-209
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湖光岩组为一套火山碎屑沉积,同期火山岩发育。在靠近火山口的地区,湖光岩组发育一系列地震成因的同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地震微断裂(张扭性地震微断裂、张性地震微断裂、共扼性地震微断裂和阶梯状地震微断裂)、微褶皱纹理、落石沉陷构造和砂泥岩脉。分析认为这些同沉积-变形构造是由同期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992.
东秦岭斑岩型钼矿研究的几点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邻接边缘以及它们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有着30多亿年的构造演化历史,由于板块的俯冲、碰撞作用,其构造运动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不同类型、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十分发育,形成了仅次于美国西部Climax-Henderson斑岩钼矿带的全球第二大钼矿带,其中钼多金属矿床以斑岩型或与斑岩型有关的夕卡岩型为主,斑岩型钼矿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6.3%,斑岩型+夕卡岩型占39%,二者共占95.3%.  相似文献   
993.
以喜马拉雅山系为典型实例,究竟是气候作用还是构造作用引起山体隆升的问题已经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问题.无论是气候因素还是构造因素引起山体隆升,二者都与一个共同的地表过程--剥蚀作用相关,剥蚀作用对山体中地质体的影响可以用岩石矿物经历的热史演化来描述,所以,在造山作用研究中,山体或山脉的热史演化是揭开地质体经历地质过程、山体隆升研究的重要途径.利用河砂组成矿物来研究流域的地质过程和构造演化已经成为现代地质科学的重要手段.本文采集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以南约50 km处地东河段内的现代河砂,对其中的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及钾长石等四种矿物进行了高精度单颗粒激光40Ar/39Ar年代学测试,并进行了概率统计.地东河段河砂中富钾矿物40Ar/39Ar年代学统计结果显示,大峡谷流域的热史演化可以确定有多个阶段,分别可以识别出70~69、61~60、43~42、35~34、26~25、25~23、22~20、20~18、17~14、12~11、8~6、5~4及<2Ma等13个热史演化阶段.通过将上述热史信息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确定70~69、61~60、43~42、35~34、22~20和12~11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两大陆碰撞角度和碰撞速率变化事件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通过与全球深海氧、碳同位素记录曲线的对比,可以认为26~25、25~23、17~14、8~6、5~4和<2Ma等6个阶段的年代学信息是气候变化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热史上的记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质体热史演化是构造与气候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4.
斑岩型铜矿床地球化学勘查中岩石化学指标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依据江西城门山和内蒙古乌努格吐山2个斑岩型铜矿床试验资料,探讨了用于斑岩型铜矿床勘查的岩石化学指标。结果表明,常量化学组分MgO、CaO和Na2O等在斑岩型矿化体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其在中酸性岩中的丰度值,w(Na2O)/w(K2O)、w(CaO)/w( MgO)值随Cu矿化强度增强有规律地变化,可以有效指示斑岩型矿化体的存在及其矿化强度。此项成果丰富了地球化学勘查指标。  相似文献   
995.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基础数据更新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96.
东亚夏季风期间水汽输送与西北干旱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18,他引:18  
利用西北(区)168个测站1961—2000年6~9月月平均降水与温度资料,采用EOF、REOF方法分析了近40年降水异常特征,同时利用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强(弱)夏季风年西北区水汽通量场的特征及夏季风西北影响区的净水汽通量。结果表明:西北区6~9月降水可分为7个气候异常区;东亚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主要位于100°E以东的地区;东亚夏季风西北影响区降水的水汽来源于南风水汽通量;强夏季风年,到达东亚夏季风西北影响区的水汽通量显著增加,该区降水偏多,弱夏季风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997.
陆相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对认识该时期全球性重大生物和环境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以大兴安岭南段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新发现的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为研究对象, 重点对二叠系-三叠系接触关系开展详细调查研究, 系统采集了界线上下的古生物化石, 对老龙头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测试分析, 并确定了老龙头组与下伏林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短暂沉积间断.生物地层显示林西组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 老龙头组古生物匮乏, 可能与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有关.而老龙头组中3个同位素年龄值分别为251.5±2.2 Ma、249.7±2.5 Ma和249.5±1.8 Ma, 时代指示为早三叠世, 然而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准确位置还需进一步研究.大兴安岭南段普遍存在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有关的早三叠世岩浆事件, 古亚洲洋沿着西拉木伦河缝合带发生碰撞闭合, 其闭合时限至少持续至早三叠世, 老龙头组是两大板块拼贴碰撞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8.
位于南大西洋东岸被动大陆边缘之上的尼日尔三角洲发育一大型重力滑动构造。自非洲大陆向南大西洋方向,该重力滑动构造可以划分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区和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区。前缘挤压构造变形,形成褶皱冲断带;后缘拉张构造变形,形成堑垒构造;两者之间的过渡带发育滑脱褶皱。三角洲沉积的时代为始新世—第四纪,地层剖面自下而上依次是海相页岩(Akata组)、近海三角洲相砂岩—页岩互层(Agbada组)和陆相冲积砂岩(Benin组)。3个岩石地层单元都是穿时的,向大洋方向变新。重力滑动构造的主滑脱面位于Akata海相页岩中。根据生长地层、不整合以及卷入变形的地层时代,重力滑动构造起始于约12 Ma,伴生有广泛发育的泥构造。重力滑动构造的形成可能与新生代喀麦隆火山带(Cameroon volcanic line)的火山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制图规范中要求不同界线实部相交,然而当前制图软件多未考虑界线相交处虚线的处理,而且国内外文献针对实部相交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基于此,本文根据单元循环配置法绘制地图线状符号的基本思想,首先拆分原始单元块,然后分解原始的数据图层,最后将新单元块和新图层对应配置,并据此设计了自动化处理方法。通过实际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方法顾及了不同等级、不同类别界线的差异,并通过自动化的处理方法提高了地图编辑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产甲烷古菌在滨海沉积物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渤海不同区域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T-RFLP以及室内富集培养方法,解析了渤海不同区域沉积物产甲烷菌群落结构差异,并评估其产甲烷潜力。结果表明,渤海不同区域沉积物细菌和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其主要优势产甲烷菌为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sarcina,主要优势细菌为Desulfovibrio和Thiobacillus。渤海不同区域沉积物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产甲烷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近岸区域沉积物产甲烷量较高。且渤海沉积物具有较高的产甲烷潜力(乙酸转换率达到46.46%),潜在甲烷排放量估计值可达1.74亿t/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