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东秦岭商南—丹凤地区蛇绿岩中12个钙质角闪石的阳离子占位度。根据羟基(OH)A、B、C、D 四个谱带的强度,分别计算出角闪石结构中 M_1、M_3、[M_2+M_4]晶位上 Fe~(2+)和 Mg~(2+)以及 M_4晶位上 Ca~(2+)和 Na~+的占位系数。结果表明,这些阳离子在角闪石不同结构位置上的占位度是角闪石结晶温度和压力的函数,为确定该区角闪石及其寄主岩石形成的变质温、压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352.
辽宁肖家营子矽卡岩型钼(铁)矿床高盐度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家营子矿床是一个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钼(铁)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体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辉钼矿化阶段以含子矿物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子矿物包裹体通过子矿物最终消失而均一,均一温度为203-440℃,盐度(NaCleq)为32.0%~52.0%,气液两相包裹体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均一温度为146~340℃,盐度(NaCleq)为4.3%-18.4%;石榴石矽卡岩阶段和磁铁矿化阶段主要为含子矿物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通过气泡消失而均一,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505~560℃和435-541%,盐度(NaCleq)分别为43.4%-50.0%和44.9%~56.9%。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肖家营子矿床含矿流体由含一定金属成矿元素的高温、高盐度的岩浆热液和低温、低盐度的地层水或大气水组成。成矿早期为含一定金属成矿元素的高温、高盐度流体,这类流体是在降压、降温的过程中由岩浆热液演化而成;辉钼矿阶段流体为中温、高盐度流体和中.低温、低盐度的混合流体。含矿流体在演化的过程中,高温、高盐度流体由于压力和密度的转化对磁铁矿沉淀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中温、高盐度与低盐度流体的混合有利于辉钼矿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353.
地下小尺度散射体的检测和识别对于提高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绕射波分离及成像方法检测地下散射体,而绕射波成像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绕射波和反射波波场分离的程度.本文将被动源震源定位问题中常用的时间反转原理引入到地下散射体检测中,首先通过分析被动源和主动源模型反传波场的聚焦状态,验证了时间反转原理应用于地下散射体检测中的可行性;并引入机器学习中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给出适用于时间反转散射体检测的分类算法框架,计算模型中每个点成为散射体的概率,最终检测出地下散射体最有可能存在的位置.散射体模型和Sigsbee2a模型的试算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在不需对反射波和绕射波分离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地下散射体的检测和定位,同时由于考虑了多次散射的影响,检测结果能准确反映地下散射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354.
中国水电开发的生态足迹及其温室气体减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能资源是中国仅次于煤炭资源的第二大能源,2011年水电装机容量占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0.4%。为了对中国水电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该论文对过去60年来中国水电开发的生态足迹及其温室气体减排状况进行了评估。水电开发的生态足迹包括水电工程建设的能源消费足迹和土地占用生态足迹。能源生态足迹根据吸收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来计算,土地占用生态足迹是将水库淹没等相关建设占用的土地按照耕地面积计算。评估结果表明,到2010年中国水电开发的能源生态足迹是50.24227Yha,就面积数量而言,占中国可耕地资源的0.3%,水电开发淹没的土地面积142万ha,占中国可耕地资源的1.2‰显然土地淹没的生态足迹远远大于水电开发的能源消耗生态足迹。对水电开发过程中的温室气体减排计算结果表明,自,9k1949年以来随着水电开发的迅速增长,因为水电利用减少的化石能源消耗所减少的CO,排放量也快速增长,2010年减排量达5.024Lt,过去60年来累积减排量达62.21亿t。  相似文献   
355.
通过研究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同时结合以往有关部门做过的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对规范采煤业破坏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进而根治采煤带来的环境破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6.
一次飑线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利用常规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3月30—31日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环境特征、不稳定条件、垂直风切变等及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地区稳定的阻塞形势下,从四川盆地东移的高空槽和低涡切变线是造成广东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低空急流水汽输送、低层强水汽辐合、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为飑线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热力和动力条件。(3)强盛阶段飑线具有明显的阵风锋和弱回波通道,速度图上飑线北端为强的气旋式切变,南端为弱的反气旋式切变,在"弓形"回波顶点处有强的速度辐合。飑线内部后侧为一支倾斜向下的冷空气入流,前沿是一支沿冷空气爬升的暖空气入流。(4)在"弓形"回波顶部后侧长时间维持着向后倾斜的后侧入流急流RIJ(Rear Inflow Jets),RIJ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地面大风和飑线的维持和快速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7.
兰坪盆地西缘广泛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矿床,这些脉状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以普遍存在大量富CO2流体包裹体为特征,这在整个兰坪盆地是十分罕见的,显著区别于盆地流体成矿系统主导成矿的Pb-Zn矿床。为探明这种富CO2流体的来源,本文首次报道了盆地西缘2个代表性脉状铜矿床(连城、金满)主成矿阶段形成的黄铜矿、黄铁矿的He和Ar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结果表明,2个矿床不同样品流体包裹体中3He/4He比值变化较小,介于0.01~0.07 Ra之间,明显区别于幔源氦的3He/4He特征值(6~9 Ra),而与壳源氦的3He/4He特征值(0.01~0.05 Ra)极其一致;40Ar/36Ar比值变化较大,介于305~1142之间,明显高于大气中的40Ar/36Ar比值(295.5)。结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兰坪盆地西缘脉状铜矿床中富CO2的成矿流体以混有少量饱和大气水的地壳流体为主,没有明显的幔源流体参与。  相似文献   
358.
三维地震资料的高保真融合处理,可使资料的信噪比得到提高,方位角信息得到增加,构造成像更加清晰准确,从而提高潜山构造碳酸盐岩缝洞体识别精度。对冀东油田南堡3号潜山构造先后两次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高保真融合处理。结果表明,在三维融合资料预测得到的裂缝发育相对密度平面上,反映出的裂缝分布规律明显,裂缝方向预测精确,且与测井资料吻合较好。这一方法特别适合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的碳酸盐岩裂缝检测。  相似文献   
359.
高分辨率GRAPES-GFS的动能谱及其转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量观测数据的计算表明,在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低层,大气动能谱在大尺度的斜率近似为k-3,到中尺度转换为近似k-5/3,动能谱的斜率及其转折特征可作为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检验数值模式。利用这一特征对GRAPES-GFS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产品进行了检验评估。采用0.25°分辨率GRAPES-GFS模式2013年5月的预报场,分析了模式动能谱的垂直分布及动能谱的辐散分量和旋转分量。结果表明:在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低层(225—10 hPa),模式的动能谱曲线能较好地再现大气动能谱从大尺度过渡到中尺度的斜率转折特征,特别是在100 hPa附近动能谱的转折特征比较明显,但是动能谱斜率的绝对值较通常的观测结果(k-3k-5/3)偏大;在大尺度范围,旋转分量在总动能谱中占优,随着波数的增大(尺度的减小)辐散分量逐渐与旋转分量相当甚至超过旋转分量。基于条件极值的思想提出一种计算转折点(拐点)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计算出动能谱曲线拐点的位置,而且拐点位置随高度的变化与辐散和旋转分量谱交点位置随高度的变化一致。此外,还计算了辐散分量谱的斜率,发现其在中尺度范围内非常接近k-5/3, 验证了其对总动能谱转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综上,GRAPES-GFS模式能够准确地再现大气动能谱由大尺度到中尺度的斜率转折特征;与旋转分量相比,模式对动能谱辐散分量的描述更为准确,而且模式对旋转分量的较大误差导致了总动能谱的斜率绝对值偏大。  相似文献   
3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