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秋季陆面过程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2014年10月的秋季涡动通量数据,分析了塔中秋季陆面过程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塔中秋季10月净辐射Rn、感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地表土壤热通量G0峰值依次为273.0、141.6、5.0、105.0 W·m-2,平均日总量依次为2.85、2.68、0.08、-0.57 MJ·m-2,净辐射能量分配以感热能量输送为主。(2)不同典型天气下,净辐射日总量扬沙>晴天>阴天>降水;阴天、扬沙天气H随Rn不同程度削减而减少,降水天气潜热增多导致日变化特征有别于其他天气。(3)10月能量闭合率为79.0%,不同天气能量闭合率阴天>晴天>扬沙>降水,依次为86.8%、83.4%、79.4%、71.4%。(4)地表反照率晴天呈“U”型变化,阴天和扬沙天气地表反照率趋势变缓发生波动现象,降水天气波动较大,趋势先降低后回升。(5)月平均热通量日间为正值,夜间为负值。日间能量闭合率为73.9%,夜间为50.8%,存在较高的能量不闭合。  相似文献   
9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肖塘地区涡动相关系统三维方向风速(u,v,w)、气温、CO2、H2O等观测数据,分析了夏季典型晴天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湍流功率谱和协谱。结果表明:大部分情况下湍流速度谱分布满足-2/3幂指数率,垂直方向高频段惯性副区符合程度更高,水平方向次之;CO2和H2O浓度则符合程度较低;温度谱与无因次频率总体上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垂直风速与径向风速u的协谱斜率拟合值大多数情况下更接近-1,而在近中性层结条件下更符合-4/5斜线。稳定层结条件下的协谱峰值比不稳定层结时更大,且约大一个量级;不稳定层结条件下高频段协谱近直线型下降。u谱对应的谱峰波长随稳定度增加而减小,v谱和T谱对应的谱峰波长随稳定度的增加没有规律性增减;u、v、w、T谱谱峰波长约67~827、69~2417、4~54、12~661 m。  相似文献   
93.
塔克拉玛干地区近40a来的冷暧变化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袁玉江  何清 《中国沙漠》1998,18(2):118-122
利用塔克拉玛干地区、周围山区及相邻地区的48个气象站近40a的温度资料,分析塔克拉玛干地区年与四季冷暖变化的阶段、周期、趋势,比较与其周围山区及相邻地区的相关性,探讨与其欧亚环流指数的关系,得到5点统计结论:(1)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对该区的冷暧变化具有较好的代表性;(2)区域平均温度序列具有各自不同的冷暧阶段及变化周期,其中年温与冬温具有显著的变暧趋势,且变暖的幅度冬季约为年的3倍;(3)与周围山区  相似文献   
94.
气溶胶质量密度是气溶胶重要的参数,它影响着大气中复杂的化学反应,也与气溶胶的传输过程和空间分布息息相关.基于MERRA-2再分析资料提供的气溶胶柱质量密度数据,研究了我国塔里木盆地1980—2018年长时间序列的沙尘气溶胶柱质量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和沙尘PM2.5气溶胶柱质量密度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平均值分别为0.33和0.086 g/m2,同时具有明显的年际、月和季节变化特征.沙尘气溶胶和沙尘PM2.5气溶胶柱质量密度的年平均值在0.24~0.41和0.06~0.11 g/m2范围内变化;春季最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47和0.12 g/m2,冬季最小,其平均值分别为0.13和0.04 g/m2;月平均值最大出现在5月,分别为0.57和0.14 g/m2,最小在1月,分别为0.1和0.03 g/m2.  相似文献   
95.
利用克拉玛依-瓜达尔友好城市气象站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逐日及逐小时气温、气压、降水、相对湿度、水汽压、风向风速观测资料,对瓜达尔港的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瓜达尔港属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6.9 ℃,最热月为5—7月,最冷月为1月。瓜达尔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分别为12.5 ℃和6.5 ℃,各季节间气温差异较小。其极端高温达42.7 ℃,极端低温为11.9 ℃。2)瓜达尔港年平均气压为1 009.1 hPa,气压最大值出现在12月和1月,最小值出现在7月,季节差异明显。3)瓜达尔港受制于副热带高压,常年干旱少雨,降水年季之间分布不均,差异明显。2018年年降水量为0.3 mm,集中于冬季;2019年年降水量为67.6 mm,主要集中于秋冬两季。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年均值分别是67.3%和24.3 hPa。4)瓜达尔港年平均风速为2.4 m·s-1,白天风速大于夜晚风速。四季中春季风速偏大,夏季、秋季次之,冬季偏小。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盛行风向除东北风外,还包括西南风。出现频率最高的是2级风,其次是1级风和3级风,6级以上大风出现频率为0。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介绍了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5座100 m气象塔地理位置,根据逻辑极值检查、僵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和人工干预检查等组成的一套针对气象塔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四点滑动平均插值、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线性回归方法组成的数据插值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从南至北5座100 m气象塔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插值。结果表明:该套方案能很好地找出缺测、错误和可疑的数据,结合人工干预,使得检验结果更为可靠。5座气象塔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7.17%,其中红光山数据质量最好(正常数据占总数据的99.01%)。非正常数据只是少数情况(占总数据的2.83%),包括缺测和错误数据,其中缺测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6.23%(出现在米东和燕南立交),错误数据占非正常数据的93.77%。虚假数据占错误数据的89.99%(大部分为风速、风向),僵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5.47%(大部分为气温和湿度).超出逻辑极值数据占错误数据的0.41%(只出现在水塔山气温),不符合一致性数据占错误数据的4.13%(主要为湿度,主要在燕南立交)。利用四点中央插值法、每座气象塔要素垂直分布拟合和不同气象塔之间线性回归方法插值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
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哈密、塔中与和田沙尘暴观测站2005—2008年大气降尘观测资料,结合铁干里克、民丰等18个大气降尘监测点2007年4月以来的大气降尘、沙尘天气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大气降尘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2005—2008年3站中哈密大气降尘量最少,其次为和田,塔中的大气降尘量最多; 2006年是4 a中降尘量最多年份,其次为2005年,2008年相对较少。②春夏季是大气降尘集中季节,秋季略大于冬季。塔里木盆地中部最高,南部及西南部的站点降尘明显高于盆地的东部和西部。③在沙尘暴季节,无论是5月还是6月,2007年大气降尘量基本上都高于2008年。④2007年5月和6月,除盆地东面的哈密、铁干里克以及西缘的阿拉尔3站外,其他18个站沙尘天气较多。沙尘天气是塔里木盆地大气降尘量高的主要因素,沙尘天气越多,大气降尘量越高。  相似文献   
98.
利用吉尔吉斯斯坦东部chon-kyzyl-suu附近的两个树轮宽度年表,与CRU气温、降水资料和PDSI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响应分析,重建该地区过去百年的降水和PDSI,分析近百年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干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该地区树轮宽度对降水和PDSI响应较好,利用树轮宽度年表可以较好地重建该地区过去百年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和PDSI序列;(2)近百年该地区干湿变化具有明显的6 a、13 a和21 a左右的变化准周期;在1913年前后、1943年前后和1972年前后发生了由多到少的气候突变,在1950年前后发生了由少到多的气候突变;(3)吉尔吉斯斯坦东部过去百年干湿变化与中国境内天山山区降水变化一致:1890s偏干,1900s是最为湿润的10 a,1910s是最为干旱的10 a,1917年是近百年来最干旱的1 a,1920s-1930s偏湿,1940s偏干,1950s-1960s偏湿,1970s偏干,1980s-2000s偏湿,尤其是1980年以后到现在,天山山区经历了近百年最为漫长的增湿期;重建的近百年吉尔吉斯斯坦东部干湿变化能较好的代表西天山大部分区域尤其是西天山北坡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干湿变化。  相似文献   
99.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沙漠-绿洲过渡带肖塘地区2011年直接探测的辐射资料,对该地区紫外辐射、总辐射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总辐射年变化位相基本相同,年曝辐量分别为242.62、5441.31 MJ\5m-2,分别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少21%、10%,年平均日曝辐量分别为0.68、15.35 MJ\5m-2。总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1329.6 W\5m-2,紫外辐射辐照度最大值为62.7 W\5m-2,出现在6月。沙尘暴对紫外辐射的减弱作用最明显,扬沙次之,浮尘减弱作用最小。紫外辐射日平均曝辐量占总辐射日平均曝辐量的3.36%~7.25%,年平均曝辐量占4.45%。  相似文献   
100.
利用2009-2011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测得的土壤热通量数据,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土壤热通量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1 cm处土壤热通量年平均值为1.9 W·m-2,5、20、40 cm处分别为1.0、0.4、0.4 W·m-2;1 cm处土壤热通量年最大值为334.1 W·m2,年最小值为-184.2 W·m-2;土壤热通量基本表现为夏季 > 春季 > 秋季 > 冬季。(2)各土层土壤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随着土壤深度的加大,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减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土壤热通量5 cm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比1 cm处延迟3 h,延迟速率为0.75 h·cm-1,20 cm比5 cm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晚2 h,延迟速率约为0.13 h·cm-1。(3)不同天气情况下的土壤热通量日变化特征有一定的差异,晴天较为规则,阴天、雨天、沙尘天则较不规则,且1 cm处土壤热通量受天气影响最显著。晴天1 cm处土壤热通量平均值为9.0 W·m-2;阴天、雨天、沙尘天1 cm处土壤热通量值平均值分别为5.1、-6.1、-1.9 W·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