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利用较为完备的球体位错理论,结合4.5年的震后位移数据,优化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震源区岩石圈弹性层厚度与地幔黏滞性因子,更新了该强震断层余滑时空演化过程.首先,基于日本列岛215个均匀分布的GPS连续观测站震前2年与震后4.5年的观测数据,提取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震后位移时空变化;接着,依据断层余滑衰减相对较快的特点,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对震后3~4.5年的GPS观测数据进行反复拟合,确定2011年日本MW9.0地震震源区地幔黏滞性系数和岩石圈弹性层厚度的最优解分别为6×1018 Pa·s和30 km;然后,从震后3年内GPS观测数据中剔除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获取了断层余滑对应的震后位移场;最后,利用基于球体位错理论的反演算法,反演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断层余滑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11年日本MW9.0地震引起的断层余滑在震后半年内变化显著,震后2年主震区域余滑基本停止,断层的两端存在一定的余滑效应,断层余滑的累计矩震级达到8.59;地震后4年,地幔黏滞性松弛效应对震后位移场的贡献在总体上超过断层余滑的贡献.  相似文献   
82.
83.
海底断裂引起的地震/海啸等灾害有着巨大的破坏性,这使得地震和地质学家越来越关注那些位于海底之下的活动断裂。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海底活动断裂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声学探测技术、水下照相/摄像技术、定年技术、海底钻孔取样、GPS变形测量和0BS观测等,而我国也正逐渐拥有和掌握这些技术方法。目前,我国对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渤海和福建—粤东沿海是强震的多发区,主要与几条规模较大的海底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郯庐断裂渤海段,张家口—蓬莱断裂和华南的滨海断裂等,因此,为了增强对近岸海域地震的预测、评价地震危险性并对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有必要在上述海域开展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
2004�����Ŵ������������Զ���α�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λ?????????2004??????????????????????γ????????λ????????????,??????????????GPS????????????????????????????????λ?????????????????????????????????????????????????й???????????????λ??????????????????????仯??  相似文献   
85.
青海省西海柴达尔井田因形成多个推覆体,提出造成煤层顶、底板及煤层厚度在局部范围内变化较大的原因是由于推覆体的作用,并提出采煤方法由原来的斜切分层改为水平分层采煤法。  相似文献   
86.
磷灰石单晶体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探针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步辐射X荧光(SRXRF)探针技术对河北峪耳崖和甘肃大水两地花岗岩中单颗粒磷灰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磷灰石含有P、Cl、S、K、Ca、Mn、Fe、La、Ce、Nd、Sm、Gd、Yb、Sr、Y、Zr、U、Th等多种元素,峪耳崖磷灰石富含Mn、Fe,大水磷灰石则富含As。峪耳崖花岗岩为S型,大水花岗岩为Ⅰ型,两地磷灰石在稀土元素(REE)含量上具有明显差别:大水磷灰石呈右倾的REE配分模式和明显的轻稀土(LREE)富集;而峪耳崖呈现上凸的REE配分模式和LREE亏损。依据磷灰石的REE配分模式可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以此作为花岗岩岩浆演化的指示。  相似文献   
87.
关于土屋-延东铜矿区成矿时代的看法不仅不同, 而且均属于海西期. 成功获得9个锆石和7个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分析结果, 其中锆石年龄为158~289 Ma, 磷灰石年龄为64~140 Ma. 区内成矿作用亦是同期构造作用的反映, 两者相符. 鉴于本矿区成矿温度为120~350℃, 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封闭温度为250℃, 退火带温度为140~300℃, 所以, 认为锆石裂变径迹年龄可以代表本区的成矿时代. 计识别出3个成矿期: 289~276, 232~200和165~158 Ma, 表明印支期和燕山期成矿作用的存在. 与之相对应, 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40~132, 109~97和64 Ma, 反映了成矿后100℃左右的时代. 3个成矿期从250℃到100℃的持续时间分别为146, 108和100 Ma左右, 具有从早到晚持续时间变小的趋势. 裂变径迹模拟表明, 具有3阶段地质热历史, 其中在白垩纪期间较为稳定, 白垩纪之前以及20 Ma之后均较快冷却.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CD2000型深孔立轴式岩心钻机的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概况及效果。  相似文献   
89.
在這個工作的第一段里,我求得對於任何厚度的球層大氣在表面上昏暗的定律,表为吸收與發射兩種係數的函數。這個公式比通常所用的多項式更要普遍一些,應用到太陽的情形,改進了日輪中心附近昏暗的計算法。第二段因討論到球面的曲率和輻射在這球層內的折射,對於星輪邊綠的影響,听引出的修改,我們討論了一般的情形和對於太陽辐射的特殊情形。這個修改數,即使在太陽的情形,也是不可忽略的,雖然折射的効應,因缺乏實驗的數據,尚难算出,可是球層的曲率的効應(純粹是一個幾何學上的问题),是可以算出的,縱然有時须得使用一些外插。我研究了這個効應對於表面層的溫度和在這些層裹的“能源函數”(fonction-source)的变化所生的影響。最後在第三段里,我舉出在里昂天文台使用的色度學的方法,對於太陽求出的色温度的結果,更用一種光譜法,證明赤道帶和極區有一種色温度的差異的存在,這差異是在第一方法里已經表示明白了的。  相似文献   
90.
桂林市芦笛岩、大岩洞穴环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桂林市西郊的芦笛岩和大岩洞穴环境长期观测的结果表明,作为游览洞穴的芦笛岩与洞外空气交换频繁,洞穴CO2 的含量较低,温、湿度变化频繁而且幅度大。游览活动导致洞内CO2 含量显著增加,但是回落十分迅速,不会引起洞内温度、CO2 的累积效应。作为非游览洞穴的大岩与外界交换弱且缓慢,保持着相对恒定的原始环境,有较好的洞穴气候分带,空气温度、湿度比较稳定, CO2 的含量呈规律性季节变化;最近20多年来,洞内气温、湿度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