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97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重复重力测量结果计算垂线偏差的时间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滇西和华北地震重力监测网28期和39期重力测量资料,利用Vening-Meinesz公式,分别计算了下关和北京两地垂线偏差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① 垂线偏差的时间变化幅度一般在0.1以内,年际变化幅度在0.02以内;② 重复重力测量方法可在0.01的可信度范围内确定垂线偏差的时间变化,对比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③ 不同地点和方向的垂线偏差变化既存在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它们将有可能为区域性的地球物理事件和大范围或全球性动力学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3.
变质作用中的地质温压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申保 《山东地质》1990,6(1):16-25
  相似文献   
54.
中国黄渤海沉积物声速与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 sound velocity and sediment bulk properties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he sound velocity on the prediction of the sediment properties by the sound velocity,a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is measured at frequencies of 25–250 k Hz on marine sedimen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Bohai Sea and the Yellow Sea in laboratory,together with the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of sed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und velocity ranges from 1.232 to 1.721 km/s for the collected sediment samples with a significant dispersion within the series measuring frequency.Poorly sorted sediments are highly dispersive nearly with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The porosity shows a better negative logarithmic correlation with the sound velocity compared with other geotechnical parameters.Generally,the sound velocit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and content,wet and dry bulk densities,and decreasing of the clay content,and water content.An important point should be demonstrated that the higher correlation can be obtained when the measuring frequency is low within the frequency ranges from 25 to 250 k Hz since the inhomogeneity of sediment properties has a more remarkably influence on the laboratory sound velocity measurement at the high frequency.  相似文献   
55.
以南黄海中部泥质区采集的高分辨率的反射地震剖面为资料,结合NHH01钻孔的数据,对南黄海中部NHH01钻孔周边地层进行了沉积与构造分析。在剖面可识别的深度范围内划分出10套地震层序,对地层进行了地质年代标定,发现地层旋回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相比在中更新世以来缺少了十余个旋回,反映了深海氧同位素曲线在陆架区应用的局限性;在剖面上识别了大量的断层,其中大部分断层的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中更新世,揭示南黄海最新一期构造活动一直持续到晚更新世之前;通过分析NHH01钻孔周边的构造,对胶黄铁矿的形成环境在构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洞庭湖大桥锚碇基础土围堰饱和-非饱和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汛期锚碇基础土围堰的稳定性值得深入研究。首先,基于非饱和土渗流及抗剪强度理论,推导了考虑渗流力的改进Janbu法;其次,通过土工试验及Fredlund方法,获得了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SWCC曲线及非饱和渗透系数曲线;然后,对洪水保持过程中土围堰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与数值分析。计算表明:洪水保持期间,浸润线未达到稳定状态,且未形成稳态渗流;洪水位和初始水位下围堰稳定性较好,水位剧降情况下围堰稳定性最差,即洪水消退过程中水位剧降是最不利工况;围堰临水侧边坡稳定系数均大于背水侧,且均随洪水浸润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临水侧边坡稳定性受浸润时间的影响比背水侧大,但短期内浸润时间的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7.
海底热流测量对于海洋地热学基础研究与天然气水合物等新兴海洋矿产资源勘测具有重要意义。海底热流原位测量是现代海底热流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针对我国目前在该项技术的落后局面,通过对现存几种热流原位测量技术的原理与技术特点的对比与分析,指出了我国未来发展海底热流测量技术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58.
陈伟  刘泰  佘雅文  付广裕 《地震》2021,41(4):121-135
基于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 联合陆地和海底同震GPS数据以及日本本岛330个陆地GPS站点5~10年的震后数据, 反演了日本MW9.0地震的断层滑动模型, 提升了断层滑动分布在细节上的合理性。 首先, 基于日本本岛330个陆地GPS站点震前2年和震后10年的连续观测数据, 获取了日本MW9.0地震震后5~10年的年平均位移, 该时段的位移几乎完全由地幔黏弹性松弛效应引起; 接着, 利用黏弹性球体位错理论对震后5~10年的位移进行反复拟合, 确定了日本MW9.0地震震源及周边地区的地幔黏滞性系数最优解(9.0×1018 Pa·s)。 然后, 联合同震和震后位移数据, 引入黏弹性位错格林函数, 反演了2011年日本MW9.0地震的断层滑动分布。 结果表明, 该地震同震破裂的最大值达到了62.72 m, 同震滑动的总地震矩为4.48×1022 Nm, 相应的矩震级为MW9.03。 由于黏弹性松弛效应引起的震后位移中包含了同震破裂的信息, 基于黏弹性球体地震位错理论, 联合同震和震后位移数据反演断层同震破裂, 有效提高了日本MW9.0地震断层滑动分布的可靠性。 最后, 本文提出的反演方法为同震观测结果缺乏的大地震震后科考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大地震发生之后, 即使在同震期间没有足够的观测数据, 也可以在震后通过对震源区的加密观测积累的震后数据, 使用本文提出的反演方法优化同震断层滑动模型。  相似文献   
59.
海底断裂引起的地震/海啸等灾害有着巨大的破坏性,这使得地震和地质学家越来越关注那些位于海底之下的活动断裂。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海底活动断裂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包括高分辨率声学探测技术、水下照相/摄像技术、定年技术、海底钻孔取样、GPS变形测量和0BS观测等,而我国也正逐渐拥有和掌握这些技术方法。目前,我国对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渤海和福建—粤东沿海是强震的多发区,主要与几条规模较大的海底断裂的活动密切相关,如郯庐断裂渤海段,张家口—蓬莱断裂和华南的滨海断裂等,因此,为了增强对近岸海域地震的预测、评价地震危险性并对地震所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有必要在上述海域开展海底活动断裂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利用东海西湖凹陷泥岩岩心的扩散系数对其中的A油气田的含气浓度不同的扩散层进行天然气扩散散失模拟,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研究,认为扩散层含气浓度异常和复合型的油气1,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