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统计指出春季我省较大范围强对流(指≥5站)天气一般均与冷锋活动有关,当有冷锋侵袭时,易在锋前和锋面附近不稳定区内产生强对流天气。有关研究指出,我省强天气与中尺度系统有密切的联系。本文用一种中尺度分析的方法,对冷锋进入起报范围内的天气条件进行各种物理量的诊断分析,从中挑选出既有物理意义又有实用价值的定量指标,并对未来3—6小时的强对流天气进行试报。  相似文献   
12.
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翟国庆  高坤  俞樟孝 《大气科学》1995,19(4):475-480
本文利用美国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4—5日浙西皖南山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尺度地形对强降水区的分布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强降水中心位于山地附近;地形的动力及屏障作用对气流有明显影响;山区的水汽和热量对静力不稳定亦具有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强对流天气过程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制约,而与中尺度天气系统的联系更为直接,因此近20多年来,中尺度天气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1963年,我国进行了华东地区中尺度分析试验研究,1976年后又相继在华南、湘中和长江下游地区组织了中尺度系统的观测试验研究,对中尺度系统的活动规律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得到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作者也曾发现浙江大范围强对流天气与中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低空急流中心产生暴雨的条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低空急流与暴雨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就为人们所注意。我国气象工作者也对这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但是对南方伴有暴雨的低空急流与“空急流”有何主要差别的讨论还比较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长江中、下游的低空急流,有时虽然存在着较大的非地转风、大量的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了7个实例,分析冷锋前浙江大范围冰雹天气的发生条件。大范围冰雹天气发生前,必须具有较大的位势不稳定能和较强的边界层辐合。强的风速垂直切变并不是必要条件。冰雹天气发生前6—12小时,对流层中、下部不一定有大尺度辐合上升。冰雹发生之前,边界层内暖湿空气十分强盛,而中层的冷干空气活动一般并不明显。因此不稳定能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边界层内暖湿平流的结果。冰雹天气过程的水汽通量散度,与一般暴雨过程不同,前者的水汽辐合几乎全部集中在边界层内。冷锋位置、边界层辐合线、潜在不稳定度和对流不稳定度这四个因子相结合,可能是预报冷锋前有无大范围冰雹天气发生的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关于浙江省的强对流天气已有不少作者作过分析和研究,但多数只是以个例分析入手探讨浙江省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物理条件。也有选取几个影响全省的大范围冰雹天气的个例,综合分析了近几年冰雹天气发生之前的天气模型、动力和热力条件。本文选取了24例杭州地区1980年—1984年4—7月份3小时降水量大于20毫米,同时伴  相似文献   
17.
华东飑线过程中的地面中尺度物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利用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资料和雷达回波,分析了9例强飑线过程中逐时地面物理量场的变化。提出中尺度散度场的配置及变化与中尺度强对流天气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中尺度扰动辐合强度演变与锋前暖区内的中尺度扰动风场汇合线有关,这些关系往往能预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的出现和发展。有时,在飑线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中尺度重力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