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沉积岩石中广泛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它们与许多重要的沉积矿产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机体进入沉积物之后,在沉积岩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即有机质演化。有机质演化影响到一些沉积矿产,如石油、天然气、煤、煤成烃类以及某些层控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勘探评价。作者试图根据我所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地球化学研究室近年来部分研究结果与兄弟单位的资料,从有机质演化观点出发探讨这些沉积矿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Ⅱ)--煤成烃类与层控矿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煤物质被埋藏以后,在其煤化作用过程中可生成大量气体烃(即煤成气)与少量液体烃(即煤成油)。按照B. JI.科兹洛夫计算值一吨煤产生的甲烷量,褐煤阶段为68M3,到焦煤达270M3,到无烟煤可超过400M3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及凝析油地球化学牲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东濮凹陷杜寨-桥口-白庙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水关系复杂,勘探难度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在80%~90%之间,甲烷δ13C1在-36.1‰~-39.9‰之间;距兰聊断层较远的井,40Ar/36Ar比值一般小于590,3He/4He比值为n×10-8,呈现典型的油型气特征;在兰聊断层附近的井,40Ar/36Ar比值一般大于1000,3He/4He比值为n×10-6,均表现为较高的值,并且40Ar/36Ar与3He/4H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有幔源惰性气体的混入,这些井的甲烷碳同位素比油型气偏重5.0‰~8.0‰,比煤型气偏轻4.0‰~7.0‰。因此,兰聊断层附近的井,天然气以煤型与油型混合成因为主,部分井天然气可能为纯煤型气。凝析油特征表现为湖相地层生成的成熟度较高的油,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可明显分为两组:一组以桥口东翼桥20、桥23与白庙地区的白16等井为代表,它们具有较低的伽马蜡烷指数,可能与葛岗集洼陷烃源岩有关;另一组是白庙主体,它们具有较高的伽马蜡烷指数和奥利烷指数,与前梨园洼陷烃源岩有关。研究认为,杜-桥-白地区天然气与凝析油为源岩热演化后期高温裂解的产物,形成的天然气藏具有多源、多阶、复合成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江汉油田原油和生油岩有机抽提物中过渡族微量元素Sc、V、CrMn、Fe、Co、Ni、Zn等进行了重点研究,测定了这些元素的丰度值。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原油和有机抽提物族组份:沥表质、非烃和芳香烃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并运用它们的丰度比值对数分布和归一化对数分布,进行了油—源对比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分子有机地球化学可以从分子级水平研究地质体中有机分子化合物的演化规律。本文报道了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探讨古气候和古环境,例如探讨古生物(含古植物)的输入,淡水、半咸水和高盐度水古环境的判识以及大气飘尘的来源和成因等。  相似文献   
16.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采自华北东部鲁南和苏北18个矿区的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激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与其化学工艺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的角度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性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镜质体类型、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油气演化与一些金矿床成因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林清  傅家谟 《地球化学》1993,(3):217-226
石油演化和金属成矿之间的关系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贵州部分金矿石中有机质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在大部分金矿矿石中均有热变沥青,热成熟度都很高(R°%>1.5)。进一步分析石油中的金含量,发现一些原油中金的含量比较高(最高达106ppb)。实验研究了原油对金的萃取作用、原油对金的溶解及金矿石的淋滤作用,证明了金富集在原油中的过程。经载金原油成矿实验研究,确认油气的破坏过程是金成矿的过程。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油气演化与金成矿之间的模式,用以进一步研究油气与某些沉积改造金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有机质与黔西南烂泥沟金矿床关系密切 .在区域上 ,有机碳与金在断裂带内共同富集 .有机岩石学和PIXE分析研究表明 ,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焦沥青粘附在石英脉壁上或充填微细石英脉 .焦沥青富含金 ,并与载金矿物黄铁矿和毒砂等紧密共生 .热模拟实验表明 ,在水 油 岩共存体系中 ,成矿流体中的金 99%将在原油相中富集 .原油在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是 :原油作为金的载体携带金进入三叠系浊积岩 ,与氧化性的流体相遇发生热分解和热化学还原作用 ,金从原油中释放并被还原沉淀 ,富集成矿 .  相似文献   
19.
干酪根是沉积岩中最主要的有机质。在数量上干酪根占沉积有机质总量的90%以上,对于古老的黑色页岩这个数值可能更高一些。因此,干酪根中金属元素的结合状态基本上反映了沉积岩中金属元素的有机结合状态。本文采用干酪根纯化、质子探针和中子活化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北兴山白果园黑色页岩型银钒矿床中金属元素的有机/无机结合状态。同全岩相比,干酪根中金属元素的富集具有如下特征:①Au是在干酪根中富集系数最大的元素,比原岩富集了16~18倍.富集系数>10的还有Ta,Se和Hg,表明黑色页岩中的干酪根有强烈富集Au、Ta、Se、Hg的能力。②Ga、Ag、Zn、As、Cu、Sb趋向于在干酪根中富集,而且具有比较相近的富集系数(3.86~2.12),这与它们在黑色页岩中常常共生是吻合的,这些元素的富集与有机质有关。③Fe的富集系数<1,趋向于以无机形式存在,Mn、Cr与Fe比较类似。④V的富集系数<1,趋向于在无机矿物中富集,这与V置换伊利石中Al~(3+)和重晶石中的Ba~(2+)是一致的。⑤Hf有强烈的在有机质中聚集的趋势(富集系数平均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讨论了石油演化的机理和阶段,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石油演化模式。本文则讨论石油演化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包括适用于一定地区的石油演化上、下限标准以及它们在油气远景评价、油气藏成因分析和石油地球化学方面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