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57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257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分析及火灾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TM 遥感影像资料,分析了扎龙湿地火烧严重度及火灾对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生境的影响。采用火灾前、后的ETM 影像数据,计算差异性归一化燃烧率(dNBR)和制作扎龙火烧严重度分布图,用综合燃烧指数(CBI)分析植被死亡率对生境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利用两种燃烧指数与对应的高程、植被类型、坡度、功能分区和丹顶鹤巢位等因子叠加分析作为火烧区的评价指标;再根据火烧严重度分类图定量化分析火灾对丹顶鹤生境和巢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BI与dNBR之间有非线性关系(n=59,R2=0.8724);判定高程在148.3~154.6m和坡度在0°~0.185°之间,且分布有大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的核心区低洼地易发生火灾;在火烧强度较高的情况下,迫使丹顶鹤选择次适宜的栖息环境,降低了丹顶鹤对隐蔽条件和食物资源的标准,导致丹顶鹤重新选择巢址的位置,其种群数量迅速减少。研究结果对扎龙湿地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安阳鑫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对现有矿井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矿区扩建,计划在采动影响范围内建设一个新的风井。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结构形式的井壁(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井壁外侧加垫层的复合井壁、井壁内加垫块的复合井壁)进行模拟比较,同时研究不同垫块位置(刚度),进行模拟比较。得出井壁内加垫块的井壁结构较好、垫块位置(刚度)对井壁受力影响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对GPS载波相位测量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根据噪声特征以及它们对载波相位测量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噪声抵消与小波滤波相结合的GPS噪声抑止方法。对具有强相关特性的多路径误差采用自适应噪声抵消方法,而对于不相关的高频噪声则通过合理选择小波分解层数对信号进行分解,对作用闽值后的小波系数进行重构,得到最后的变形信号。实测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削弱多路径效应及测量随机噪声,较用单一方法对GPS数据进行消噪处理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4.
钱晓东  秦嘉政 《中国地震》2006,22(2):161-171
依据云南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资料,采用新的方法,实现了对云南及邻区环境应力场变化的短临实时跟踪监视;通过对2004年双柏5.0级地震前环境应力参数时空演化的深入分析,给出了预测该次地震三要素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技术背景及应用模式,讨论了该技术面临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指出了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996.
Fine structure of Pn velocity beneath Sichuan-Yunnan reg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 use 23298 Pn arrival-time data from Chines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earthquake bulletins to invert fine structure of Pn velocity and anisotropy at the top of the mantle beneath the Sichuan-Yunnan and its adjacent reg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n velocity in this region shows significant lateral variation; the Pn velocity varies from 7.7 to 8.3 km/s. The Pn-velocity variation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tectonic activity and heat flow of the region. Low Pn velocity is observed in southwest Yunnan , Tengchong volcano area, and the Panxi tectonic area. These areas have very active seismicity and tectonic activity with high surface heat flow. On the other hand, high Pn velocity is observed in some stable regions, such as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the most pronounced high velocit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Sichuan Basin, south of Chengdu. Pn anisotropy shows a complex pattern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The Pn fast direction shows a prominent clockwise rotation pattern from east of the Tibetan block to the Sichuan-Yunnan diamond block to southwest Yunna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southeastward escap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material due to the collision of the Indian Plate to the Eurasia Plate. Thus there appears to be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the upper mantle structure in the region. The delay times of events and stations show that the crust thickness decreases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to eastern China,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rom deep seismic sounding.  相似文献   
997.
在分析1995年云南孟连西7.3级地震的前震序列时,发现跟踪最大前震6.2级的余震序列中,有一组较大震级的地震呈现出随时间的增长不断线性递增的特点,这种特点在云南其他震例中也曾多次出现过。利用修正的大森公式n(t)=k/(t+c)^p拟合该序列,在获得的参数重新构造的频度-线性化时间坐标中,这一组地震显示出与海城前震序列随时间变化震级出现非线性增强的共同特征。采用表征物质加速应变而失稳城前震序列随  相似文献   
998.
王新文  尹晓东 《水文》1998,(6):38-41
新型微功耗降雨量记录仪是应用微功耗单片计算机系统研制的智能型降雨量记录仪器,与翻斗式雨量传感器配合使用,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自动记录长达一年的降雨量资料,与个人计算机联拉,可以方便地进行资料处理。特别于野外无人值守雨量站进行多雨量数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999.
地球内核与地球深部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地球内核由外核富含铁元素的液态物质结晶而成。经证实,内核正以约1(°)/a的速率相对于地幔向东转动。内核的旋转是通过穿过内核的地震波的走时随时间变化推测得到的。这种变化是最近十多年来揭示出的内核各向异性在空间方位的改变所造成。内核的各向异性被认为起因于各向异性的铁晶体的有序排列,但这种有序排列的机制还不清楚。内核在地球发电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大型的并行计算机,人们已得到能产生像地磁场一样的三维发电机数值模拟。地震学观测到的内核差速旋转为最近的发电机数值模拟提供了支持。这种数值模拟曾预测:导体内核与外核产生的磁场的电磁耦合驱动了内核每年几度向东旋转。地核通过核幔边界的接触及内核与地幔的引力耦合与地幔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多学科领域的突破为认识地球的深部动力过程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阐述遗传规划的原理和方法,探讨这一优化方法在地图投影变换中的应用。经实例证明,该方法在投影变换中的应用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