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126篇
大气科学   15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421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探明平桂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对于岩溶地区建设布局,特别是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平桂区中北部处于岩溶发育分布区。论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高密度电法及钻探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平桂区岩溶地质调查,分析了岩溶发育类型与岩性及岩性组合、埋藏深度及地质构造的关系,揭示了平桂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平桂区岩溶发育主要以浅表的黄金组、桂林组为主,在褶皱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在垂直节理裂隙和缓倾斜层面裂隙组成的裂隙系统中,岩溶发育较强;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地段岩溶发育强;在低平谷地中的分水岭处岩溶发育亦较强烈;在水文网长期摆动的地段地面以上岩溶发育程度强烈。  相似文献   
992.
代帆  宋晓波  王斌 《地下水》2019,(3):86-87,141
以探究偏高岭土与水泥砂土渗透性(渗透系数值)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选择合适的外掺比例用于工程实践。通过设计对比试验,选择偏高岭土的外掺比例分别为0.0%、1.0%、2.0%、3.0%、4.0%、5.0%等6组试验组,分析试验数据并作图对比。最后得到如下2个结论:外掺偏高岭土后提升了水泥土的抗渗性能,尤其可大幅度提升水泥土前期抗渗性能,且外掺比例3.0%时效果最佳。外掺偏高岭土后并不影响水泥渗透系数值与养护龄期呈负相关的关系,外掺偏高岭土的水泥砂土的渗透系数值在35 d后基本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993.
2006年黑河水系典型流域冰川融水径流与出山径流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贺建桥  宋高举  蒋熹  李全莲  武晓波   《中国沙漠》2008,28(6):1186-1189
利用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2006年七一冰川的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19.85 L·s-1·km-2,是20世纪70年代七一冰川径流模数的2.23倍;依据径流模数估算出2006年冰川融水径流在黑河4条支流出山径流量中的比重为9.6%,大于1991年8.2%的统计值。黑河流域东部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中冰川融水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西部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比重显著增大,强烈反映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相似文献   
994.
泥石流堵塞主河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泥石流堵河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泥石流与主河流量比,泥石流与主河交汇角,主河宽度,泥石流体的抗冲强度和主河底床坡度.通过对这些主要因素的分析和对比,将这5个主要因素简化为4个无量纲量.针对这些无量纲参数进行了一系列的泥石流堵塞主河试验.对比本次研究和其他文献关于泥石流堵河试验的变量和结果,可以得出无量纲化的泥石流堵塞主河的临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泥石流堵河的临界值C≥0.87,而且当流量比小于1时难以形成堵河现象.用该堵塞主河的条件能正确判断许多原型泥石流堵塞主河事件.  相似文献   
995.
黄土地貌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认知差异和语义描述的模糊性,导致地理要素语义表达的不一致以及信息共享的极大困难.鉴于本体是解决基于语义知识表达的有效方法,该文以黄土地貌为例,使用本体的形式化定义形式,对黄土地貌概念进行语义形式化表达,提出了构建黄土地貌的五元组逻辑结构,进而建立了黄土地貌的本体模型.  相似文献   
996.
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我国地震应急指挥和抗震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支持下,对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快速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唐山、海城等地震的桥梁震害资料为基础,分别建立了梁桥和拱桥的易损性模型,同时建立了一套单体桥梁损伤程度和对应通行能力的简便判断方法,可以估计出震后常见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997.
林滨兰  熊英 《陕西地质》2000,18(2):98-100
测定含砷金矿细菌氧化渣中的砷,用50%盐酸20ml搅拌5分钟浸洗测试样,可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条分法的滑坡位移非线性动力学模拟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滑坡的位移变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过程,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表现出各种动力学特征。本文在传统的条分法的基础上,采用离散无模型的思想,提出一种滑坡位移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几种合理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999.
近期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冰川物质平衡是反映冰川状况最为直接、 可靠的参数.基于2008-2012年小冬克玛底冰川花杆和雪坑实测的物质平衡资料以及相关的气象资料, 获取了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数据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2009-2012年冰川末端共退缩19.7 m, 年均退缩量为4.9 m, 是1990年代中末期的2.3倍; 平衡线高度为5 720 m, 相比1990年代初的海拔5 600 m上升了120 m.与1995年相比, 冰川面积减少了0.095 km2, 末端海拔从5 380 m上升到5 420 m. 2008-2012年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平衡总量为-1 584 mm w.e., 相当于冰川整体减薄1.76 m. 2009/2010年度物质平衡量为-996 mm w.e., 是小冬克玛底冰川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大负平衡值, 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和青藏公路维修导致表面反照率急剧降低是主要原因.对影响冰川物质平衡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气温特别是夏季气温和净辐射是小冬克玛底冰川物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different water masses of the East China Sea in November,2006 and February,2007.The autumn and winter cruises crossed three major water masses:the coastal water mass(CWM),the mixed water mass(MWM),which forms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and the Kuroshio water mass(KWM).Picoplankton composition was resolved into four main groups by flow cytometry,namely Synechococcus,Prochlor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The average abundances of Synechococcus,picoeukaryote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0.63±10.88)×103,(1.61±1.16)×103,(3.39±1.27)×105 cells/mL in autumn and(6.45±8.60)×103,(3.23±2.63)×103,(3.76±1.37)×105 cells/mL in winter,respectively.Prochlorococcus was not found in the CWM and seldom observed in surface samples in either season.However,Prochlorococcus was observed in the MWM and KWM(approximately 10 3 cells/mL) in both autumn and winter.Synechococcus distribution varied considerably among water masses,with the highest levels in KWM and lowest levels in CWM.The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of Synechococcus was approximately 5-fold higher in KWM than in CWM,which may be due primarily to water temperature.In the MWM,Synechococcus was resolved as two subgroups;the presence of both subgroups was more common in autumn.Picoeukaryote abundance varied less among water masses than Synechococcus,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depth-averaged integrated abundance exhibited the smallest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respect to water mass.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relationships between picoplankton abundanc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temperature,nutrients,and chlorophyll a)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water masses,suggesting that the three water mass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picoplankton distribution(particularly Synechococc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