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9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广西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1971-2001年发生在广西的特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流形势特点作一较系统的分析,得出广西特大暴雨的月际分布具有明显的“单蜂型”,多发区域在沿海地区,造成广西特大暴雨的影响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或热带低压系统。  相似文献   
32.
介绍百色地区预报分析平台的主要功能及该平台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3.
2005年8月21日桂西大暴雨天气分析与降水模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常规、红外云图、雷达资料对2005年8月21日发生在桂西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造成桂西这次强降雨主要直接影响系统来自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和地面静止锋。低层切变线是引发此次强降水的主要系统。低层低涡是在桂西强降水发生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这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初步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这次强降水的雨带分布、暴雨中心强度及其位置的模拟也与实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4.
广西气象视频电视会商及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广西气象远程视频电视会商及会议系统的设计、功能简介及具体应用。该系统利用当今先进的动态视频编解码技术并通过广西气象部门新建SDH数字电路宽带网络平台实现了区内不同地理位置各市气象局与区局面对面交流的全新模式。系统主要应用于天气会商、行政会议及教学培训,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36.
晏敏  卢伟萍吴勇 《广西气象》2005,26(A02):62-64,61
针对ASP(Active Server Pages)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办公管理系统的思想,并给出了开发动态的、交互式的Web网页存取数据库的具体方法;介绍了ASP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建对象、功能、工作原理,重点是利用ASP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3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资料,对2003年6月26~28日广西全区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指出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西伸与弱冷空气在广西维持对峙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物理量和云图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前广西上空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造成本次的强降水是对流层中低层暖湿空气被地面弱冷空气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针对ASP(Active Server Pages)技术的特点,提出了构建办公管理系统的思想,并给出了开发动态的、交互式的Web网页存取数据库的具体方法;介绍了ASP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内建对象、功能、工作原理,重点是利用ASP技术实现对数据库操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39.
广西一次飑线大风天气的成因和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农孟松  翟丽萍  屈梅芳  赖珍权  梁维亮  祁丽燕 《气象》2014,40(12):1491-1499
本文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自动站观测资料等对2013年3月27-28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飑线大风天气过程进行跟踪及监测预警,对其大尺度环流背景、雷达回波特征以及灾害性大风形成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飑线过程是由高空冷槽与地面高压后部形势所引起的;假相当位温、T-logp图等分析表明广西上空具有较好的热力、动力条件;地面辐合线触发初始对流活动;发展成熟的飑线地面气压场上存在雷暴高压、飑前低压和飑后低压等中尺度特征;飑线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出现在地面高压前侧气压梯度大值区和飑线的断裂处;雷达图像上中层径向辐合、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风速大值区逐渐降低以及垂直风廓线图中低层风的转变等特征信息对地面大风天气临近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降水粒子的拖曳作用和飑线的快速移动都对地面大风的产生及增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突发性灾害事件应急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011年4月17日气象应急服务过程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受灾人群的特点,从灾害预警的发布手段着手,探讨完善气象应急服务策略的方法及可行性,为更有效地做好气象应急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