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9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03-2006年南宁市热岛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3-2006年南宁市区和郊区的10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结果表明,南宁市区的热岛强度(UHI)具有明显的日、月和季节变化。一般来说,南宁市UHI夜间>UHI白天;UHI干季(9月至翌年1月)>UHI雨季(2-8月);UHI秋季>UHI夏季。用不同的温度指标计算出的UHI略有不同:UHI最低气温为1.43℃、UHI平均气温为0.94℃、UHI最高气温为0.28℃。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南宁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气象因子,发现在风速小、相对湿度小的时候热岛效应强。  相似文献   
62.
基于预报员主观预报思路,利用历史气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常规资料等相结合,建立最高、最低气温24h预报的主观预报订正参考值和客观预报系统,为24h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3.
利用1979—2018年青藏高原(简称高原,下同)卫星积雪数据集、华南地区261站逐日降水及ERA5再分析资料,探讨了高原冬季积雪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联系。结果表明:1)高原西部积雪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正相关关系最为稳定,其主要影响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对夏季风降水的影响较小;2)华南前汛期在高原西部积雪偏多年比偏少年偏早20 d,使得前汛期降雨日数偏多,持续时间偏长,总降水量偏多,而降水强度受积雪的影响较小;3)高原积雪偏多年,积雪的冷却作用形成了低层异常反气旋环流,而东亚沿岸为“+-+”的位势高度异常,中纬度“西高东低”的环流配置有利于中高纬冷空气南侵,使得华南上空温度偏低,同时偏强偏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了低纬地区偏南气流和水汽输送。3—4月锋面在华南北部南北摆动,4月初偏北干冷空气南侵和偏南暖湿气流的持续北推使得锋面加强,触发了前汛期的较早建立;积雪偏少年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均较弱,华南北部锋面在4月初中断,4月中下旬华南北部锋面在偏北弱冷空气和偏南暖湿气流的共同作用下重新建立,从而华南前汛期开始偏晚。  相似文献   
64.
基于概念模型及配料法的持续性暴雨短期预报技术探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统计学、天气气候分析等方法,利用2000-2009年10年常规观测资料结合ECMWF 2.5°×2.5°初始场客观分析资料,对桂西北主汛期(5-8月)持续性暴雨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持续性暴雨的出现有明显的时间窗,主要发生在6 7月,重点在6月上旬;引起持续性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槽、切变线、锋面、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及台风减弱低压等;根据天气系统的相互配置可将持续性暴雨分为高空槽配合切变线或锋面型、副热带高压边缘配合深槽型、台风减弱低压型、中低空切变配合型4种天气模型,其中以台风减弱低压型的降雨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广.基于概念模型和配料法,建立了各天气型的概念模型和特定阈值的决策树.基于ECMWF和T639产品,建立了预报准确率(TS)达10%以上的桂西北持续性暴雨过程24小时短期客观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6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台风“山神”和“海燕”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得出:两个台风后期东折路径不同,台风“山神”先后受孟湾槽东移以及西风槽加深东移及高原槽移出致副高减弱东退南落引起,“海燕”则是孟湾槽东移副高减弱东南斜造成;“山神”停编前在广西是单一的暖云降水,停编后其残余环流与南下的冷空气相互影响引起桂东强降雨,“海燕”影响广西时恰好冷空气南下,两者结合降雨增幅造成广西大范围暴雨天气;散度场涡度场表明“海燕”抽吸作用比“山神”强得多,水汽辐合量两者相当,但辐合高度“海燕”更高;水平风垂直切变“海燕”比“山神”小得多,小的垂直切变有利于雨区集中,使降雨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66.
通过理论假设推导出建筑物内壁温度与气温及15CM地温的关系式,利用历史“回南天”过程记录确定了关系式的相关系数,建立了建筑物内壁温度的拟合公式,有效的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回南天”观测资料缺少的难题;通过聚类分析,研究“回南天”主要天气影响系统及特征,结果表明南宁市“回南天”过程是在冷高压和暖低压的交替影响下产生,分为冷性结束和暖性结束两类过程,并总结两类过程的单站内壁温度、气温、露点、24小时日平均变压等要素变化特征和天气形势场特征,分析它们与“回南”影响时间及强度的关系,得出冷性结束“回南天”过程,“回南”持续时间长,强度强,出现频率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7.
介绍了气象彩铃的业务实现流程及产品特色,时效性强和传播面广使得气象彩铃在应急服务中发挥的作用,结合天气短信业务发展气象彩铃,找出近年来营销推广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8.
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是气象部门面l临的重要而且急迫的任务.文章从小区播的原理和特点人手,分析了小区广播作为一种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信息广播服务,与短信群发服务相比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占用资源少等优点.小区广播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中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服务效果,使突发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手段取得新突破.建设基于小区广播的分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是解决特定区域的高时效预警信息发布问题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9.
全球变暖背景下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5年南宁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近45 a南宁地区寒潮活动的特征及其多年变化特点,并且研究了环流场异常对寒潮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宁地区寒潮活动期区域差异较大:东部开始早,结束晚;西北部开始晚,结束早,寒潮出现在12、1和2月。近45 a来,寒潮具有两次跃变异常,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前期和90年代后期;寒潮活动总的趋势是减少的,减少频数为0.12次/10 a,这主要与日最低气温比较高有关。此外,针对强寒潮活动年和弱寒潮活动年,给出了500 hPa典型高度距平场特征。  相似文献   
70.
对1981年~2001年在华南登陆并影响广西的共22个登陆时强度都在11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作一较系统的统计分析,得出近20年来强热带风暴及台风对广西的降雨影响,及其自身的衰减特征,以及衰减速度主要取决于环流形式的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