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断层的活动方式、活动强度是反映区域构造应力场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川、滇西部地区是我国构造比较复杂的多震区。近十多年来的精密短基线、短水准测量结果表明,该区构造活动幅度较大,其活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为构造活动性以及区域应力场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42.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是首批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之一。此项目已经完成,在水工环境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本文对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本次研究的目的任务及预期目标;对以往工作进行了评述;阐释了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系统地总结了本次工作的成果;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3.
祁连山东段剥蚀面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祁连山北麓广泛分布着一级剥蚀面, 它是山地阶段性隆升的产物. 通过对剥蚀面之上砾石层中细砂物质的ESR测年以及黄土地层的古地磁测定, 认为祁连山东段的剥蚀面最终解体于1.4 Ma BP. 这与邻近区域陇西盆地的剥蚀面解体时代(1.8 Ma BP)有所差异, 这或许是第四纪期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在区域间存在着差异特征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44.
1989年3-5月在海南岛三亚浅钻取心,用岩石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周缘珊瑚礁的基本特征和成礁时代,在此岩心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珊瑚礁的ESR谱学特征。结果表明,珊胡礁Mn^2+的ESR信号和古气候变化直接相关,在100%文石基础上归一的Mn^2+ESR信号是一种新的灵敏的古气候指示物,其指示的古气候变化和前人发表的研究成果相一致,海南岛三亚珊瑚礁的Mn^2+ESR信号表明,中国全新世大  相似文献   
45.
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1996年 ̄1997年6月,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You,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背鳍棘中毒腺的形态结构,研究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日本鬼You背鳍的毒腺呈梭形,位于背鳍棘背外侧的两纵沟内,有结缔组织包绕。在毒腺内发现两种类型的细胞:Ⅰ型细胞的胞质为均质状,单核:Ⅱ型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未见细胞核,两种毒腺细胞均呈多边棱柱体,呈辐射状排列。Ⅰ型细胞胞质电子密度中等,有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46.
1基本气候特点 2003年度(2002年12月~2003年11月),全省气温略偏低,夏季出现近50多年来罕见的凉夏;降水量异常偏多,年度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先后出现了淮河大水和黄河秋汛;日照严重偏少.年内气象灾害频繁,尤其是夏秋季低温阴雨时间长,暴雨洪涝灾害严重.本年度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不利,但对林业生产有利,属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47.
胡华  蔡亮  梁健业  程剑  李祥华 《岩土力学》2015,36(Z1):25-30
选取东南沿海某建筑工程地基浅层残积土为试样,运用超声波岩土损伤检测技术,测试计算在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下试样纵波波速。选用纵波波速为损伤变量进行损伤度计算,分析了冲击荷载冲击频率、冲量等参数对试样损伤度的影响关系。同时结合试样试验破坏实际情况,分析了冲击荷载作用下试样损伤演化破坏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频率和冲量的增大,残积土试样损伤度都有增大上升趋势;随着损伤度的增加,残积土冲击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小变形、端部出现裂纹、前端1/3处鼓胀或出现裂纹、前端裂纹扩展与表面剥落等几个不同破坏阶段。研究结论为揭示动荷载作用下残积土动力损伤演化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和量化参数。  相似文献   
48.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氢氧同位素分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会造成氢、氧同位素的分馏.在实验室合成研究中,利用天然海水 [(含 0.03%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与甲烷气体反应,通过对水合物生成前后溶液中的 Cl-的质量浓度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了天然气水合物生成过程中氢、氧同位素的分馏情况.实验证明氢、氧的重同位素易于富集在水合物中,其在天然海水-甲烷体系中的分馏系数分别为 1.018~ 1.036和 1.003 4~ 1.006 3,这一分馏系数稍大于前人在纯水和 NaCl溶液中所测得的分馏系数.  相似文献   
49.
基于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了准三维非稳态传热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季节蓄热型地源热泵蓄热过程中土壤温度、单位井深换热量、热作用半径随热泵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土壤结构、入口水温、入口质量流量、热泵运行模式等对土壤传热规律的影响,并研究了土壤热平衡问题。结果表明:同一半径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增长幅度随土壤热扩散率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热作用半径随热泵运行时间及入口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间歇运行模式下,地埋管附近土壤温度及换热量均呈波动式变化,且当径向距离大于0.3 m时,与连续模式一致;在满足换热量的情况下,流体质量流量不宜过大;系统运行一个周期(360 d)后土壤温度基本可以恢复,且流体入口温度不宜低于40 ℃。  相似文献   
50.
利用三维角点法以及空间物体旋转的几何变换理论,建立断层向错与地表重力变化的关系,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选取断层下盘左端点为旋转基点,分析断层埋深和倾角对其向错引起的重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向错引起的重力变化与断层埋深有明显的相关性,在W1、W2、W3向错模式下,重力变化均表现为随断层深度增加而逐渐衰减;重力变化对断层倾角有着不同的响应。断层运动产生的重力变化空间分布特征与断层的向错模式以及旋转基点的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