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根据2009年9月首次获得的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实测数据,结合温度、盐度等参数,对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总体呈现出淡水端高,咸水端低的特点;在同等盐度条件下,长江口北支海水pCO2明显高于长江口南支;长江口北支南段海水pCO2与盐度之间有着...  相似文献   
12.
固液态降水分离方法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在水文循环中是截然不同的,当前大多数水文模型采用临界气温法来分离降雨和降雪,但这个临界值是用户自定的,没有统一的临界值.根据1961-1979年全国643个基本和基准气象站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1980年以后数据库中未标记降水形态而无法应用)来统计降雨和降雪的临界气温值.选取单站降雨和降雪均为98.5%的保证率所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值,作为固液降水分离的临界气温值,绘制我国范围的临界气温等值线图.同时,引进月降雪比率分离法,判断流域内某月是否有降雪,降雪量多少,但该方法易受站点分布的影响.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后者可以作为前者的辅助.  相似文献   
13.
多卫星遥感降水数据精度评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650个台站降水数据,在日、月、年尺度上,分析了多卫星降水分析数据(TMPA3B42)在中国大陆50°N以南地区的适用性,并利用MODIS逐日积雪数据评估了冬季TMPA数据在以青藏高原为主体区的精度。结果表明:TMPA日降水数据精度存在时空不稳定性,且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TMPA降水数据的精度提高;在同一时间尺度上,TMPA数据精度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要明显好于降水稀少地区,但年尺度降水大于2500mm地区存在明显低估;TMPA数据冬季区域降水空间误差平均水平在15%,当只考虑积雪区时的降水空间误差平均水平在40%,这说明TMPA对冬季降水空间量较差,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可以利用MODIS积雪数据修正TMPA冬季降水数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2014年2月乐清湾海域23个站位的海水监测数据,选取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和重金属等参数,分别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有机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综合水质指数等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乐清湾海域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处于严重富营养状态,水环境质量较差,其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过高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TRMM降水数据的山区降水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天山和祁连山区为典型区,利用台站降水数据验证以上两区多卫星降水数据(TRMM)精度的基础上,借助TRMM数据分析了所选山区年降水梯度效应,并探讨了天山及祁连山最大降水高度带.结果表明,多卫星降水数据在天山和祁连山区精度较高,天山及祁连山年降水量都明显受到海拔影响,降水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天山降水与海拔正相关关系最好,南、北和西坡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1和0.58,多年平均降水直减率分别为11.0mm/100 m、6.3 mm/100 m、7.4 mm/100 m,最大降水高度带则分别位于海拔2 200~3 500 m和3 200~3 700 m和3 000m左右;祁连山东、中、西段降水随海拔有增加趋势,但降水梯度效应在祁连山东段明显高于祁连山中西段地区,梯度效应由东向西呈现递减趋势,其最大降水带主要分布在东段4 000~4 500 m的高山带.  相似文献   
16.
甘肃平凉地区约80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变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俊峰  苏英 《地理研究》1994,13(4):90-97
将该地约80万年以来的植被发展和气候变化历史划分为14个大的阶段.其中距今约80-78万年、20-14万年、10-1万年三个阶段的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气候干冷;距今约78-64、55-46、14-10万年三个阶段植被主要为落叶阔林,气候温暖湿润;其它阶段的植被和气候处于上述二者之间.全新世早、中期,本区气候较现代温湿,晚期趋于温凉半干旱.  相似文献   
17.
航空伽马能谱测量(简称航放测量)是一种快速有效勘查隐伏铀矿的勘探方法。相比于裸露于地表附近的铀矿体,隐伏铀矿体在地表引起的矿致异常信息相对较弱。为了提取深部铀矿在地表产生的弱异常信息,文章以相山铀矿田为例采用铀变异系数、航放参数F、铀富集系数、元素含量与面积(CA)分形4种方法,对相山铀矿田航放测量数据(1∶5万)进行成矿信息提取,运用打分综合信息定量法对相山铀矿田进行了成矿预测。预测结果显示,航放综合信息异常与已知矿体位置吻合度较高,对已知矿床判断的正确率为76.4%,为铀矿勘查中航放信息有效提取提供了技术指导,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等特点,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赋存于泥页岩及其砂岩夹层的裂缝、孔隙、有机质中,且裂缝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页岩气藏的品质和产量。储层裂缝发育的复杂性决定了裂缝识别与预测的难度,且受限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影响。以重庆渝东南地区为例,利用三维地震勘探资料的波形相似性、倾角、方位角、曲率等信息,采用叠后三维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如相干体技术、蚂蚁自动追踪技术、最大曲率等属性综合识别与预测页岩气储层天然裂缝,并对比区域断裂特征、岩心识别、FMI测井解释的结果,认为叠后地震属性在页岩气储层裂缝识别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储层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应用与研究,目前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气储层岩性更加复杂,矿物类型较多,裂缝识别难度大。通过对渝东南地区Q1井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的精细标定与分析,结合页岩气储层8块岩心薄片、37块岩心矿物成分,总结常规测井曲线特征,引入图版形式准确区分出该地区4种页岩岩相识别模式。在此基础上选取有利岩相,自动拾取裂缝并定量计算了该井裂缝孔隙度等参数,确定该井最大主应力近东西方向,提高了页岩气勘探开发效率,为后期压裂改造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总沉积物的放射性碳测年一直作为建立湖相沉积岩芯年代的标准方法,这一方法对于我们了解晚第四纪古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总沉积物的年代被假定为直接代表实际研究标本(如花粉和大化石)的年代。然而新近的几个研究加深了对这一假定长期存在的疑虑。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提出了用加速器质谱法测定花粉浓缩物的放射性碳年代。用此方法获得的年代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比用总沉积物测年所获得的更为可靠的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