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453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海洋磁力数据地磁日变时差校正的局部极值比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海洋磁力数据进行更精确合理的地磁日变校正,参考多台站地磁观测数据时差计算的方法,总结出一种适合于海洋磁力数据地磁日变时差校正的方法——局部极值比对法。利用局部极值比对法对南海北部两条海洋磁力测线进行地磁日变时差校正后,海洋磁力数据与陆地地磁日变数据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到0.98和0.92。通过与经度差法的比较,证明局部极值比对法可以提高地磁日变时差计算的精确度和海洋磁力数据处理的效率。该方法为今后的海洋磁力调查工作提供了一种精确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42.
为了检验俄罗斯、加拿大合作生产的GT-1M海洋重力仪与德国KSS31M海洋重力仪的工作性能,验证GT-1M重力数据的可靠性,将GT-1M采集的3条重力剖面与KSS31M重力仪采集的重力测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GT01剖面与26条KSS31M重力测线的交点差均值为0.31mGal,交点差均方根为2.51mGal;GT02剖面与11条KSS31M重力测线的,交点差均值为–0.78mGal,交点差均方根为1.97mGal;全部交点差均值为–0.01mGal,均方根(RMS)为2.32mGal。GT01剖面与KSS31M测网网格化切割的剖面的变化趋势一致,重力变化幅值基本吻合,相关系数为0.98;而GT02剖面位于KSS31测网边缘,网格化切割的KSS重力剖面不能反应真实的重力场,虽然GT02剖面变化趋势一致,但相关系数仅为0.94,在相位上也明显有误差。考虑到测网位于海底地形崎岖的深水区,而且两次测量时间间隔达3a,因此GT-1M重力仪测试的结果还是基本与KSS31M重力仪吻合的,数据是可靠的。该分析结果对今后的重力测量工作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3.
2021年10月18日至2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和计划与政策局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协办的以“湿地保护和修复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问题”为议题的第289期“双清论坛”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944.
河南鲁山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为一套风暴作用影响下的含磷和海绿石的碎屑岩沉积,主要由中厚层石英砂岩及极薄层泥岩与砂岩互层组成。遗迹化石发育在交错层理砂岩以及极薄层泥岩与薄层砂岩互层的层面上。Skolithos sp. 属于风暴衰减期的Skolithos遗迹相机会种(r-选择)遗迹化石,它们以短小的垂直居住潜穴及低遗迹分异度和丰度为特征。Palaeophycus tubularis,P. striatus,Taenidum sp.,Gordia marina,Planolites montanus,P. beverleyensis等属于风暴间歇期的Cruziana遗迹相均衡种(K-选择)遗迹化石,以水平进食、觅食潜穴为主,遗迹分异度和丰度中等。早寒武世风暴衰减期,频繁的风暴事件不利于研究区机会种遗迹化石的保存,同时风暴间歇期持续时间短、风暴停息期不发育,造成均衡类生物殖居窗口期短暂,亦不利于对沉积底质的连续殖居。这种特殊的风暴沉积以及早寒武世造迹生物较差的掘穴能力,导致研究区遗迹化石种类及数量远不及寒武纪以后的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945.
三维城市模型作为城市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建筑设计等领域。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快速、自动化生成高精度的三维城市模型提供了条件。本文基于OGRE引擎,阐述了三维城市建模技术的整体架构及关键技术,开发了自动化建模工具及三维可视化平台,实现了城市建筑自动建模及模型实时渲染显示。  相似文献   
946.
为研究花岗岩体对煤层石墨化的影响,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并指导同类型煤与石墨矿的找矿工作,通过系统采样测试,分析湖南涟邵煤田北段寒婆坳矿区煤与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范围,总结了煤系石墨化的成矿模式,确定了寒婆坳矿区距离岩体500~600 m的范围内,煤层石墨化程度高,预测寒婆矿区南部具有寻找大型石墨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7.
庙西凹陷中南洼位于渤中凹陷与胶辽隆起过渡带, 受胶辽隆起差异隆升作用控制, 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沙三段以及东营组沉积之后各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剥蚀。 本文综合 利用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以及地层厚度变化率法恢复了庙西凹陷中南洼各关键期剥蚀厚度, 再现了庙西凹陷中南洼古近系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纪各沉积期在沉积之后普遍遭受了阶段性抬升剥蚀, 致使各期盆地边界形成多个扩大-收缩旋回, 盆地原形并非小而浅;孔店期-东营期原始盆地沉积边界较现今盆地边界可向东外推 18~25 km;孔店期盆地为统一凹陷, 孔店期之后中、南部洼陷区开始出现差异性隆升-沉降作用, 沙四段沉积期继承孔店期的特点, 差异进一步加大, 沙三段沉积期南、北两个次洼彻底分离, 形成两个孤立洼陷, 东营组披覆沉积两洼之上, 并遭受区域性剥蚀。  相似文献   
948.
尽管与性别决定和分化的相关基因在二倍体虹鳟中已被鉴定出来,如Cyp19a1a、Foxl2、Dmrt1、Amh和Sox9,但关于三倍体雌性虹鳟独特性腺表型及其相关性别控制基因的表达规律仍未得到深入研究,尤其是早期卵巢发育阻滞导致的生殖细胞去分化特征。因此,本研究以三倍体雌性虹鳟性腺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的特异候选基因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辅助性腺体细胞与生殖细胞分化方向的组织学证据和类固醇激素表达规律,验证了各基因间的级联调控关系。结果表明,虹鳟三倍体与二倍体卵巢的分化特征基本一致。虹鳟二倍体与三倍体性腺分别在84dpf和98dpf就已分化为卵巢。但三倍体虹鳟卵巢分化存在障碍,早期发育停滞,卵原细胞及其滤泡细胞数量有限。Foxl2和Cyp19a1a在二倍体虹鳟卵巢和精巢中均有表达,它们在卵巢中表达量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在精巢中的表达量非常低;这两个基因在雌性三倍体虹鳟性腺中的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表达量均在8月龄时期达到最大。Dmrt1、Amh和Sox9在二倍体精巢和雌性三倍体卵巢中的表达均呈不断上调趋势,这些基因上调可能与血清睾酮含量的增加相关,因为在10月龄时期这两种鱼的血清含量相对较高,而这三个基因在二倍体虹鳟卵巢中的表达却呈下调趋势。因此本研究认为,维持鱼类卵巢分化需要持续高水平的雌激素,这可能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保守特征。可以推断雌性三倍体虹鳟卵巢滞育将导致其体细胞去分化,这对于Cyp19a1a表达及雌二醇合成存在抑制作用。因为这些雌激素是用来维持它们分化和继续发育的,可能产生一个负反馈圈,之后去分化会增强。  相似文献   
949.
采用测网交点差、重复测线和与KSS31-M型海洋重力仪重合测线对比的方法,利用近年来KSS32-M海洋重力仪的实测数据对KSS32-M海洋重力仪测量稳定性和数据可靠性进行分析。利用机动转向法验证重力仪阻尼延迟时间为70 s,基于70 s阻尼延迟时间计算的重力测网的测量准确度为0.65 m Gal,与KSS31-M型海洋重力仪采集的重力剖面对比结果看,重合测线相关性为高度相关,4条重合测线网的交点差绝对值最大为1.66 m Gal,准确度为0.59 m Gal,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近海重力测网交点差均方根小于2 m Gal的技术指标。重复测线的幅值接近,相位吻合,匹配测点异常差的平均值小于0.9,均方根均小于0.8,相关性均在0.98以上。本研究表明KSS32-M型海洋重力仪动态测量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950.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大鼠的作用,并基于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探索其机制。方法:将5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灌胃组、灌肠组),对除对照组外的其余组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予美沙拉嗪灌肠液(0.4 g/kg·d)灌肠,灌胃组、灌肠组分别予荆芥连翘汤(36.84 g/kg·d)灌胃(分2次给药)、灌肠;对照组、模型组均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肠。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变化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黏膜中NF-κB、TLR4的蛋白表达情况,qRT-RCR检测TLR4 mRNA的表达,分析TLR4/NF-κB 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灌肠组、灌胃组的 DAI评分降低(P<0.05),结肠组织炎细胞浸润情况改善,肠黏膜趋于正常;IL-10升高,TNF-α、TLR4、NF-κB、TLR4 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灌肠组IL-1β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荆芥连翘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大鼠具有较好的改善症状及抑制炎症作用,其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