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是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同时也是南海北部大陆架油气勘探的主战场之一。自勘探以来先后发现了多个含油气构造,流沙港组为主要勘探层系,该层系断裂体系复杂,沉积相变快,给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来带了很大困难。通过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高纵向分辨率、高井眼覆盖率的特点,首次在乌石凹陷开展成像测井与沉积相分析的综合研究,通过精确地识别钻井岩性,并根据电成像所蕴含的丰富地质信息,识别了多种沉积构造,建立了多种沉积微相识别模式,同时还对研究区重点区带的古水流方向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对该区流沙港组沉积演化、物源方向分析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下一步油气勘探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2.
黄河口邻近海域海冰是渤海海冰的一部分,为了解其独特的变化特征及机制,本研究基于北海预报中心提供的黄河口周边海洋台站观测数据以及CMEMS (Copernicus Marine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ervice)全球海冰密集度再分析数据,使用统计分析和两种滑动相关分析,结合小波相干方法及大气过程的影响,得到长期变化分析的结果。黄河口冰情在1979—2020年间整体呈减轻趋势(–0.25%/a),显然其直接因素为局地温度整体升高;海冰密集度与黄河径流量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其原因为径流增大导致盐度降低,海冰增加;与北极涛动指数(AOI,Arctic Oscillation Index)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4,因为当北极涛动为正位相时,东亚大槽强度减弱,北极冷空气南侵受阻隔,冬季黄河口的整体气温升高,导致海冰减少;1997年和2016年左右与北极涛动的相关性都出现了显著正异常,其原因为两次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同时海冰密集度在1985年左右的跃变可能与AOI和黄河径流量的突变有关。短期变化分析的结果显示:从2010年和2020年冬季逐日的典型寒潮过程与海冰密集度的变化分析可知,海冰与前6 d负积温的相关性最大,平均相关系数为–0.77,寒潮的出现时间、强度及间隔,控制海冰的生成,而整体气温的低频变化控制海冰的维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3.
内孤立波破碎混合是陆架地形上海洋混合过程重要的能量汇,为了探究内孤立波在连续跃层密度分层中能量变化及能量耗散规律,本文使用OpenFOAM建立数值水槽,基于双曲正切曲线设置连续跃层密度分层开展了一系列工况的模拟,针对跃层厚度对内孤立波能量传递及其耗散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跃层厚度与跃层处流速剪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随着跃层厚度的增加能量耗散先减小后增大。跃层厚度较小时,跃层处流速剪切强,理查德森数小,易产生开尔文-亥姆霍兹(Kelvin–Helmholtz)不稳定现象;随着跃层厚度的增大,流速剪切减小,理查德森数增大,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消失;跃层厚度达到临界值后,层结稳定性减小,理查德森数减小,流场的翻转混合过程加强,能量耗散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